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本序

《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对于这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诗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很高的评价。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 并在著作中引用《神曲》中的诗句或人物。

一二六五年五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他幼年丧母,大约在他十八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虽然如此,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据但丁的早期传记作者薄伽丘(1313—1375)等人记述,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接受过名师指导,也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自学,对当时的各个学术领域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钻研各种学问的同时,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佛罗伦萨各方面的生活保持密切的接触。

在当时的欧洲国家中,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早在一一一五年便取得了自治权,是意大利星罗棋布的小邦中最大和最繁荣的手工业、商业、文化中心。这里,各种矛盾十分尖锐,而新兴的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一二一五年起出现了归尔甫党和基伯林党,前者主要代表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小贵族,主张依靠教皇统一意大利,又称教皇党;后者主要代表封建贵族,又称皇帝党(但后来,两党的阶级内容和政治主张都有了改变),两者之间相互争斗不止。但丁的家庭是归尔甫党的坚决支持者,他本人也在一二八九年参加了对基伯林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战役,并在第一线作战。

但丁于一二九二年结婚,妻子是他依父命早在一二七七年就已订下婚约的杰玛·杜纳底。他们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是《神曲》最早的传抄者和诠释者。但丁的家庭生活是正常的,但是激发了他创作热情的却是一位他称之为俾德丽采的女子(也有人认为,俾德丽采并无其人,只不过是但丁心目中的理想妇女形象)。但丁在他的另一部作品《新生》中抒写了对俾德丽采的爱,记述了一二七四年第一次见到她时她那宛如“幼小天使”的可爱形象;九年之后,当他再次见到俾德丽采时,心中便充满了对这位少女的爱;一二九〇年俾德丽采逝世,但丁悲痛至极。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他对哲学和神学作了紧张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在但丁的一生中,一二九五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这一年起他积极地投入了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根据当时的规定,非豪门贵族只要加入了某个行会,便可担任公职。于是但丁加入了医药行会,次年他成了带市议会性质的百人会议的成员,一三〇〇年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被任命为六名行政官之一。当时,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佛罗伦萨的归尔甫党已经分裂为黑党和白党(黑党成员大多为封建贵族,而白党则在市民阶级中较有势力),斗争十分激烈。而当时的教皇菩尼腓斯八世又插手佛罗伦萨的内部事务,使事态更为复杂。但丁站在维护佛罗伦萨利益的立场上,既反对黑白两党的你争我夺,又反对包括教皇在内的一切外来干涉,从而招致了教皇的忌恨。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他建议政府将包括他好友在内的两党领袖放逐。白党领袖服从了这一处置,不久便被召回。但黑党领袖却去寻求教皇的援助。一三〇一年,在但丁奉白党之命出使罗马期间,黑党终于在教皇势力的支援下夺取了佛罗伦萨政权,然后以白党仍在杀戮抢掠为由,于一三〇二年放逐了十多名人士。但丁也在放逐之列,他被判放逐两年,罚款五千小弗罗林,永远不得担任公职;罪名是贪赃枉法,扰乱共和国和平和反对教皇等。显然,“贪赃枉法”之类的罪名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之所以要这样迫害但丁,主要原因在于但丁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对于这种判决,但丁理所当然地拒不认罪,拒付罚金。于是不久之后他被改判为: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如再进入佛罗伦萨政府所管辖的地区,就得火刑处死)。

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里,虽然但丁作过多次努力想要重返故里(包括打回去的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终于客死他乡。长期的流放使他成为一位属于整个意大利的公民。他艰辛的走遍了几乎所有说意大利语的地方(甚至还可能到过巴黎)。辛酸的流亡生活使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经验,同时也使他更加怀念故乡,眷恋家人。尽管如此,他还是在一三一五年断然拒绝了在屈辱条件下返回故国的机会(该年十一月又被佛罗伦萨政府缺席判处死刑),而坚持自己的立场和理想,关心意大利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前途,并以唤醒人心,为改革开辟道路为己任。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腊万纳(一译拉温那)度过的。在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平静而安适,既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获得志同道合者的友谊。一三二一年,他衔命去威尼斯谈判,归途中不幸染病,同年九月十四日逝世于腊万纳。

但丁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是在流亡中写成的,其中以《神曲》最为著名。这部作品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一般认为但丁是在一三〇七年左右开始写的,而其完成则在逝世之前不久。《神曲》的原稿早已佚失,流传的各种抄本之间互有出入,现在采用的多为意大利但丁学会的校勘本。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既不是有关某个英雄人物的传说,也不是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一百首歌之多,计一万四千多行。

这部长诗采用的是中古时期所特有的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的自叙描述了他在一三〇〇年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他正要登山,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住了去路,情势十分危急。这时,古罗马时代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对象俾德丽采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然后又作为他的向导带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的形状有点像漏斗,下端直达地心,里面可分成三部分(因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罪恶分成三类:放纵、凶残、恶意)。第一部分在作为冥府首都的狄斯城之外,一共分成五层:第一层收容的是一些异教徒的灵魂,他们生活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的那些年代里,因此从未受过洗礼,这时正在等待着上帝的审判;第二层里都是些好色之徒,他们所受的惩罚是在深谷里爬行,遭受冰雹的痛击;第三层里都是些犯饕餮罪的,他们陷在泥坑里,受风吹雨打之苦;第四层里收的是些贪婪挥霍者,他们在这层地狱里互相厮打,拼个不休;第五层是一潭污泥浊水,那些在生前动辄发怒的灵魂在这里你撞我咬,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第二部分在狄斯城内。这里共分成三层,收容的都是罪孽深重的灵魂。第一层里烈火熊熊,烧得邪教徒呼天抢地;第二层又分成三级,里面收的是暴君、惯用暴力者、自杀者和蔑视上帝者,他们上受火雨烧灼,下有烫沙煎熬;第三层则又分成十条恶沟,凡生前犯有淫媒、诱奸、贪污、谄媚、伪善、偷盗、买卖圣职、挑拨离间、阴谋诡计、重利盘剥等重罪的灵魂,都在这里遭受酷刑。地狱的第三部分是个分成四层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冰在这里象征背信弃义者的冷酷无情),凡生前犯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行的灵魂都给冻在湖里。深井的井壁极为陡峭,在靠近地心处的井底,只见那号称悲哀之国“皇帝”的琉西斐半个身子冻在那里的冰中动弹不得,而嘴里却还在咀嚼着犹大等几个罪人。在这以后,但丁随着维吉尔通过一条裂罅又重返了地面,来到洗罪涤恶的炼狱山之前。

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像地狱里的那样严酷,并且带有一种赎罪的性质,因此灵魂们比较乐于接受。炼狱山的山脚部分可说是炼狱的预备部,收容的都是生前没有来得及忏悔的灵魂。炼狱山的山身部分可说是炼狱本部,共分七级,分别洗净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大罪。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山顶上是一座地上乐园。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之后就退去了,改由俾德丽采前来引导但丁,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史诗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

但丁的这部作品,同中古时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寓意,引起了注家们的争论。尽管如此,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比较清楚的,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一路上遇到不少灵魂,这些灵魂生前大多是历史上的或当时的著名人物。但丁通过他们,记录了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意大利社会生活;他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与鬼魂的谈话,反映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和新世界观。

但丁在《神曲》中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他对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并垄断了当时全部文化的教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严厉地批判统治阶级的寡廉鲜耻以及对人民的残酷压榨;他否定神权统治和教会至上的观点,坚决反对教皇掌握世俗权力;他揭露教会的罪恶,谴责僧侣们的无耻勾当。不仅如此,他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自私以及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弊端也作了一定的指责。

作为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但丁以人为本,强调人是有理性,有自由意志的,因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兴趣和关心。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追求荣誉;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坚强意志,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然而,但丁毕竟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思想有时也带有某些旧时代的痕迹。神学观点,中世纪的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种种矛盾,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流露。例如,《神曲》一书的结构就含有一种神秘意义,这也是中古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但丁在书中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却又不从根本上反对教会和宗教。还把信仰和神学置于理性和哲学之上。正因如此,他才安排了俾德丽采来作为他在天堂里的导游。这表明了但丁的这样一种信念:理性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出邪恶的道路,但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必须依靠信仰和神学。此外,他在对待诗中人物的态度上也常有矛盾之处。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来世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贴切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千变万化,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写得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感情、内心经验以及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通篇以格律严谨的三韵句写成。这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中一种流行的格律创制的,每行包含六个音步,每三行为一组,每组中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则与后一组中的第一行、第三行押韵,也即韵脚的安排为aba,bcb,cdc……这种形式既适宜于叙述和描绘,又能用来辩驳和抨击,用它写警句也很得力。尤其重要的是,《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重大的作用,并使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在十六世纪之前,《神曲》名为《喜剧》。这里的喜剧两字并无戏剧的含义,因为当时人们把叙事体的作品也称为悲剧或喜剧;但丁的这部作品结局完满,故称《喜剧》。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这首长诗的崇敬,在“喜剧”之前加上了“神圣的”一词。这就是《神曲》这一名称的由来。

编者


(1)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18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30页。 glnjDvn6neckJZObjDeCcHn5uh33zifDlzB8OLfUyNTYJSlKfHqpi39AmzMAuA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