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月10日
名气≠品牌:曾经名震一时,为何说没就没

名气是一种曝光效应,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

➢ 品牌案例

2020年9月,上市公司ST夏利发布公告,拟将相当于目前所有资产和负债作价1元钱,卖给一汽股份。

曾18年蝉联行业销售冠军的“国民汽车”,就这样悲情落幕。

不仅夏利,中国第一个运动饮料品牌健力宝,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而红,但现在,也难见踪迹。

曾与海尔、容声、美菱并称中国冰箱业“四朵金花”的新飞冰箱,一度称霸市场,但“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已成绝唱……

➢ 品牌分析

“假如我的工厂一夜间被大火烧光,但只要可口可乐品牌还在,第二天我就马上能东山再起。”这是可口可乐第二任董事长罗伯特·伍德鲁夫响彻世界的名言。

然而,一个闻名了近20年的中国“国民汽车”品牌,最后竟只值1元钱。这与罗伯特·伍德鲁夫的名言,形成了鲜明对照。

显然,一度停滞不前无法完成自我品牌升级的夏利,最终落入“低端车”的“陷阱”,其品牌资产几经辗转,已遭严重透支,成为负累。

不仅夏利,那么多名震一时却说没就没的中国品牌,莫不如此。

综观上述品牌,普遍崛起于中国市场经济早期,占得时代先机,提前形成了影响,打开了市场;再者,它们深谙“出名要趁早”的道理,通过广告轰炸树立了名气。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闭塞,媒介有限,不少企业“砸锅卖铁”上央视,就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

然而,有名气并不一定是品牌。名气只是一种曝光效应,品牌则是一种系统工程。从名气到品牌,还需要完成三大转化。

一是名气效应转化为品牌效应。将知名度转化为认知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等系统的品牌效应,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构建完整、牢固的品牌印象。

二是名气效应转化为壁垒效应。通过知名度,建立竞争优势,构建竞争壁垒,塑造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的“品牌护城河”和品牌竞争力。

三是名气效应转化为持续效应。持续保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热度,有效防范消费者的“眼球疲劳”和“心智疲劳”,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坚持。

遗憾的是,成长于草莽的那一代中国企业,以为赢得了家喻户晓的名气,就形成了品牌。它们或疏于管理,或盲目冒进,或止步于创新,或局限于体制……当危机来临时,才突然发现,再高的知名度,也掩盖不了虚弱、草莽的本质。

若无法成为真正的品牌,所谓的“名气”,很可能就有“名”无“气”!

➢ 品牌感悟

名气是0,品牌才是前面的1。 peZ3t3cSDpof2SrSyqJFhi5tO6Tn6EJgdDJ1rXog6WWisdKwmt81Tfhwddf/i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