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1.早上,孩子洗漱太慢
妈妈说:“快起床。”
孩子说:“等会儿。”
妈妈说:“你要迟到了,快去刷牙。”
孩子说:“等会儿。”
妈妈说:“你为什么这么磨蹭?为什么别人刷牙洗脸用几分钟,你却要用半个多小时?你怎么就快不起来?”
孩子很生气:“妈妈你不要说啦!”
时光正好的早晨就这样以吵架结束。
2.晚上,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
妈妈说:“作业写了吗?怎么还没动?”
孩子说:“妈妈,给我喝点儿水,我渴了。”
妈妈说:“水来了,快去写作业。”
孩子说:“我去上厕所,上完就来。”
妈妈说:“抓紧写,一会儿还要练琴。”
孩子说:“怎么那么多事情,天哪,我怎么还有这么多作业。”
妈妈说:“那你倒是抓紧写啊。”
孩子说:“妈妈你能别唠叨了吗?”
3.周末,孩子在玩游戏
妈妈说:“就玩一小时好吗?”
孩子说:“……”
妈妈说:“一小时到了,别玩了。”
孩子说:“等会儿,这局没打完。”
妈妈说:“又过 10 分钟了。”
孩子说:“再等会儿,快了。”
妈妈说:“怎么还没打完?到底什么时候结束?眼睛都要看瞎了。”
孩子说:“妈妈,我就快打完了,关键时刻,别说话!”
妈妈生气地说:“早就过一小时了,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听话。”
孩子也生气地说:“就快打完了……完了,又输了!”
做家长的似乎总逃不开孩子磨蹭的难题。比如,有的孩子做事、做作业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多余动作特别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去厕所,一会儿又吃零食,大量时间被浪费掉。
还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坐下来学习,又觉得该歇一会儿。这样歇一会儿,玩一会儿,胡思乱想一会儿,一个小时便过去了。一想还剩下几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想今天就这样算了,明天再抓紧吧。第二天又反反复复,拖拖拉拉,把昨天的程序重复一遍。
这样的场景让家长头疼不已,因为孩子拖拉磨蹭会产生一连串的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因为拖拉,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时间拖延,很多孩子往往到很晚才能做完功课,睡觉时间推迟,导致睡眠不足。久而久之,使孩子注意力分散,上课听讲不专心,甚至身体发育迟缓,等等,恶性循环。
三是行为拖拉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他们考试的时候,由于有拖拉的习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四是拖拉还会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这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人类大脑的新皮质层半球额部有一块皮层叫作大脑前额叶,被称为“脑中之脑”,大脑前额叶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事物作出判断。如果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没有执行力,那么他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精力就无法集中,做事情就不能专注,将来孩子就不会有大的作为,而且这样的孩子可能对事情的判断会比较慢,还容易被周围人的意见影响,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有效的应对方法往往是让孩子“赶快去做”。而家长总是催促,甚至吼骂,却总是见效甚微,而且会陷入一种怪圈不能自拔。
因为当家长着急上火地催促孩子赶快去做的时候,孩子也会感觉很不耐烦,在这种沟通方式之下,双方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总是由家长来帮助他们管理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像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家长不催促,不唠叨,就不动弹。
由此,妈妈变成了唠叨的老妈子,孩子变成了叛逆的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