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读书,能让你变得“富有”

1.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就是:只要踏实读书,自然能得到财富和美女。“颜如玉”指的是女子的美丽或代指美丽的女子。

古时候,多数男人都希望遇到“颜如玉”,而“颜如玉”就在《诗经》里,在唐诗宋词里。这句古诗告诉我们,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读书,才能为将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史料记载,这句诗出自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宋真宗是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29 岁登基,在位 25 年。初登宝座时,他勤政爱民,是个难得的好皇帝。可是,36 岁时他亲自带领将士抵抗辽军,局势大好时,却跟对方结盟和解,约定每年给辽供奉财宝,丢尽了大宋的颜面。不过也正因如此,大宋得到了一时的太平,经济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

宋真宗喜欢研究诗词,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

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朗朗上口,平实如白话,当时在宋朝民间十分流行,各大书院更是奉为哲理。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这首诗虽然有些功利,不被圣贤看好,却有一定的道理,让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找到了一丝慰藉和希望。这首诗流传到现代,最有名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前四句,用寒门才子的四个人生不如意起句,道尽了他们一生可能遇到的心酸:没钱买良田、没安身之处、出门没有仆婢相随,娶不到老婆。宋真宗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对学子可能遇到的困境却十分了解。然后,以四个“书中自有”来安慰,十分巧妙。

最后一句,是对前四句的总结。虽然前四句中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男儿欲遂平生志”中将这些当作男人的志向,未免有些偏颇了。但也有人认为,男儿只有“先齐家”才能“平天下”,如果物质得不到保障,即使有千般抱负,也是枉然。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告诉我们,书上什么都有,只要认真学习,刻苦攻读,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知识。好书是作者的心血,作者将自己的宝贵经验都写进了书里,认真读书,就能了解知识,明白处事道理。具体来说,读书的好处如下:

(1)做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生活中,很多人会说,某人是个粗鲁的人。其实意思就是,这个人没文化。通过读书和学习,就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对于很多事情,不用采取武力,依然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在读书过程中,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就提高了,在他人眼里就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2)增加知识了解世界。目前,书籍的种类很多,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语言、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医学、卫生、农业等,想学习任何知识,都可以读相应的书籍。

(3)能得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毕业后,很多青年人都找不到好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上学时不努力、成绩不好。而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很可能会被公司优先录取。努力学习,才能为将来的升职加薪打好基础。总之,只有提高个人受教育程度,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理想的工作。因此,要在读书和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和精力。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读的书多了,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形成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写作的时候就会像有神仙的帮助一样,得心应手。

读书破万卷,重点有两个:一个是“万卷”,即广泛地阅读,涉及面很广;另一个是“破”,即深入钻研,精耕细作。如果说“万卷”是横向读书,追求阅读的量,那么“破”就是纵向读书,讲究阅读的质。最好的读书方法,是横纵结合,量质并举。

采用这种方法读书的人,历史上不胜枚举,比如韩愈、苏东坡、顾炎武、谭嗣同,再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都是“广泛涉猎+深入钻研”,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三国时期,吕蒙虽然是个武夫,却通过读书,最后成了文武双全的人。

吕蒙是个武将,不喜欢读书,孙权劝他读书,他就用军务繁忙作借口推辞。

孙权说:“再忙,还能比我忙?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自以为很有好处。”然后,孙权给吕蒙介绍了两种读书法:一个叫“治经为博士”,即纵向深钻;另一个叫“但当涉猎,见往事”,即横向浏览。

后来,孙权帐下的著名智囊鲁肃来到吕蒙驻军地,文官一般都嫌弃武官,觉得他们行为粗鄙,心存不屑。但两人沟通了几句后,鲁肃感到异常吃惊,吕蒙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这就是读万卷书的好处。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数以亿计的信息,为“读万卷书”提供了条件,只不过人们都满足于碎片化的“知道”,很少有人关注“破”这个方向了。可是,有输入才能输出,要想持续地有东西输出,就得不停地阅读,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闭门造车,容易“江郎才尽”。

(1)阅读能让自己成长的书。不谈全球,仅中国每年新出版的书就有几十万本,孩子的大脑容量有限,不可能全部装下,有限的生命拼不过无限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孩子学会取舍。

书有好坏之分,许多书只能当作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很有限,要珍惜,不要把宝贵时间浪费在娱乐书籍上。那么,什么书才有利于自己成长呢?判断标准是: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同样一本书,如果觉得确实不错,就可以直接拿来阅读。除了观点外,还可以研究作者的文法逻辑和整体架构,认真学习。

(2)学会独立思考。如今,网络信息泛滥,孩子们已经习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以前是各种纸媒,现在是自媒体大咖、意见领袖。站在领袖身后,随众人振臂齐舞,不需要耗费一丝心力。为了避免这种“僵尸”般的努力,孩子们还应该学会在思维上独立。

一本好书肯定有许多人在读,在网络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相关的书评或感悟。笔者建议,在自己没有读完之前,不要过早地去看这些读后感,否则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如果个人能力不够,还会陷入对方的思维里,没有自己的想法,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依赖。

通读之后,即使看得不太懂,也已经了解了大概,然后再去看别人的书评,就可以与他人对话了。这也是锻炼独立思考的好方法。

(3)在书中学习写作技巧。一本好书的作者,个人能力肯定不差,要跟他们学习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是找出书中隐藏的骨架和主要故事情节。一本书如同一个人,必须依靠骨架的支撑,才能立起来。读者的任务就是找出书中骨架,但作者会故意把骨架隐藏起来,并添加血肉。优秀的作者不会将一个发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样也不会瘦得皮包骨,让人一眼就看穿。只要拨开血肉,把作者费尽心机隐藏的骨架呈现出来,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文章布局了。找到书中骨架后,就能明白这本书在讲什么,主要情节非常清晰。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梳理出来,不加任何修饰,就能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自己的。

二是找出书中的主旨与论述特点。主旨就是作者想说什么,论述特点就是他是怎么说的。写文章与写一本书所做的事情基本一样:先确立框架,然后用故事充实内容。从书中找出作者要阐述的主旨,学习他的文法与用词。知识是隐性的,不是实物,无法触摸,要想明白作者所说的主旨或论述,可以使用一个方法自测: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作者的论点。能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观点明白地讲出来,保持逻辑通畅,用词恰当,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如果做不到,就说明你还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3.读书,给予你不断向上的力量

网络时代,青少年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关注信息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一般都很熟悉,对其他信息就会置若罔闻。如此,一旦遭受了挫折,比如:挨了老师批评、考试失利等,就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轻则变得平庸,重则走向极端。比如,遇到问题,只会逃避,选择沉迷网络游戏等。

想让自己的精神力量变强,途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进入好学校,接受优秀老师的面对面授课和训导;另一个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导师,通过拜师来学习。可是,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当今的青少年,既想接受优秀人才的教导,又想学习,只有通过读书了。

日本,曾经发生过一件凶杀案,警察抓住了凶手,法院判了死刑。审判员问他:“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凶手回答说:“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多学习些知识,改变自己的认知。”

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读书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思想不易走极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丰富的知识,个人的精神世界就能不断丰富,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个人的精神力量也会变得更强。

读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认真学习,更能给予孩子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了解到一些英雄或学习的榜样。不管是保家卫国的军人、关爱孩子的老师,还是精于研究的科学家,以及涌现出来的各式英雄人物,孩子都能通过读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他们进行比较,向心中的榜样学习,慢慢地,也就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比如,读了“六尺巷的故事”,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孩子就会主动退让,学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读书,不仅能让孩子增长知识才干,还能充实精神世界、修炼人格品行。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得到很多。

(1)读文史经籍,就像走进温馨的精神家园。通过读书,既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等先哲圣贤,也可以接触到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文人墨客。在这些人中,有人在黄河岸边驻足,酝酿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亘古命题;有人站在汨罗江畔,垂泪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警世恒言……他们所处时代不同、信仰不同、经历不同,但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都在思考“生与死、乐与苦、福与祸”等人生命题。阅读这些书,学习这些知识,孩子的意识就能更加开明。

(2)读文学作品,欣赏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只有阅读传世行远的不朽佳作,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丰富和人性的绵延。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比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歌德长诗中的浮士德、老舍小说中的祥子……他们的人生际遇,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净化。读名人传记,犹如与伟大的人物对话,与崇高的灵魂交流,孩子就能在不自觉中提高境界,汲取力量。

(3)读理论原著,看绚烂的思想星空。那些追求真理、寻求“主义”的思想巨匠,对大千世界进行了哲学思考,对人类社会的规律进行了探究,用朴素而严密的逻辑语言,凝结成足以引领社会运转的理论体系。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体系,孩子的思想就能得到丰富。

4.读书,能够让你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高尚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读书,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拥有高尚的品德。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感到痛苦和绝望的时候,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找到慰藉:第一,认真读书,进入精神世界中去;第二,出去旅游,进到大自然中去。二者都是寻找人生栖息地的最佳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这两项法宝,就能在人生路上找到自己的心灵港湾。

孩子的良好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青少年的心灵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读书可以使孩子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不懂读书重要性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出生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多数都读过小人书或连环画。那时候,玩具很少,但经济条件稍微宽裕的父母,只要手里有点零钱,就会给孩子买些“小册子”回来。那时的孩子只要逮到书就看,却很少能接触到世界名著。

过去的农村,贫穷、落后、闭塞,书很少,给那一代人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即便如此,在父母的影响下,有些孩子依然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实现了内外兼修,遇到挫折时,他们就能修炼自己的灵魂。

读书,是奠定孩子一辈子高尚品德的基础。从小多阅读多学习,行动力就更强,就能学会动手、自理、独立,也就是所谓的先读而后行。

收拾房间、扫地、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事,都需要父母的悉心培养和耐心配合才能做好。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很可能忽略了品德的培养。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学习。

(1)读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汲取思想营养,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是孩子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在读书学习中,孩子的个人素养会逐渐得到提高和完善,以正确的思想为基础,才能明确行动方向。

(2)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思想越深刻,行为才会越自觉,人生的定位才能越清晰准确。博览群书并善于思考,孩子才会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保持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 QL0xJfVVF055aodHgyQ+fzVdBAz7fwU2oDpjvMqAQUzZdKHRXitwsHA+8+0Bcg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