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体,在青春期快速地生长发育,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体态已与成年人无异,这让他们更加渴望独立。然而,和身体的快速成熟相比,孩子的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还很稚嫩。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会因为自己的体态接近成年人,而产生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想法。他们误以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能为自己做主,也可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更好地生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父母很清楚,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管身体变化多么大,他们的心理状态依然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为此,父母并不会对孩子完全放手,而是依然试图为孩子把关很多事情,甚至有些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会继续控制孩子。这既使孩子身体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半成熟产生了矛盾,也使孩子渴望独立的想法与父母的不放手产生了矛盾。在青春期,这样的矛盾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冲突,而这样的矛盾又是不可避免的。
在成人感的刺激下,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精神方面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也想在行动上享受更多的自由,彻底摆脱父母对他们行为的羁绊。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对自己越来越不看重,甚至会对父母的某些言行举止嗤之以鼻,这使父母产生很大的危机感。他们在养育孩子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习惯了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他们又怎么能忍受孩子对自己如此不屑一顾呢?这简直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这是很多父母都难以忍受的。为此,父母试图继续掌控孩子,却遭到孩子的强烈反抗,由此一来亲子关系进入恶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孩子一旦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难题,还是需要向父母求助的,还是希望能够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这样一来,孩子自己也会非常矛盾,使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变幻莫测。了解了孩子在青春期处于各种矛盾之中,了解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复杂心态,父母才能处理好与青春期孩子的关系,也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进行心理上的“断乳”。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于飞从小就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含在嘴巴里。直到 12 岁升入初一,于飞都没有独自乘坐过公共交通工具,就连去理发都是由父母陪着。上学和放学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父母接送,帮他背着书包。
升入初一,于飞看到班级里有几个同学都是独自上学和放学,而且还是自己骑自行车呢!他很羡慕,央求爸爸妈妈:“给我买辆自行车吧,我也想独自去上学。”妈妈不假思索地否定:“不行,路上那么多汽车,不安全!”于飞无奈地看向爸爸,爸爸有些犹豫:“我们小时候,才上三年级,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了。但是,那会儿车很少,人也淳朴,不像现在这样,道路上车水马龙,而且坏人也很多。”于飞听到爸爸说得委婉,当即趁热打铁:“爸爸,我知道汽车多,我会小心的。我都长得这么高大了,现在还处处管着我,将来我就什么都不会了。而且,我有好几个同学都自己骑车上学和放学啊,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妈妈还是坚决不同意。就这样,于飞直到初中毕业都没有学会骑自行车,不管去哪里,都需要爸爸妈妈接送。到了高一,因为接送于飞不顺路,爸爸妈妈想让于飞独自乘坐公交车上学,于飞却不愿意,说:“我不想坐公交车,还是你们接送我吧,这样很方便。”听到于飞的话,爸爸妈妈彼此对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显而易见,在养育于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错过了培养于飞独立性的最佳时机。初一的时候,于飞想要自己上学和放学,爸爸妈妈不敢放手;到了高一,爸爸妈妈想要放手了,于飞却已经养成了对父母的依赖性,不愿意自己去做很多事情。
可见,如果父母不能顺势而为,在孩子渴望独立的青春初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当孩子一旦形成了依赖性,就很难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就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很多幼儿在一岁前后断奶;但是,大多数孩子要在青春期才能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渐渐走向独立。
很多父母都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的各种反常表现,殊不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也会感到迷惘,他们也在试图寻找一种最好的方式来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与此同时,他们既想要离开父母,走向独立,又想要得到父母的帮助。尤其是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他们希望父母为他们指点迷津,为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陪伴在他们身边,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父母都采取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在孩子想要独立的时候,禁止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翅膀之下。这对于帮助孩子独立和成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父母要认识到,青春期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上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他们的身体已经渐渐地发育成熟,心理发展却呈现滞后的状态,所以,父母既要更加用心地帮助孩子提升其心理的成熟度,也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以理解的心态打开孩子的心扉,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实现心理上的独立,让孩子的心理能量持续增强,最终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父母就要早早地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帮助孩子真正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