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生之犊不怕虎”

最近在人们谈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其他成就的时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犊不怕虎”这句成语,来形容中国青少年队伍里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我看这句话,作为一般的比喻来说未尝不可,但是仔细一想这个比喻却不很恰当。因为说的是初生的牛犊,实际上比不得老虎,只是不怕而已,也许是不懂得怕;而我们的年轻一代经过实际较量完全证明,他们根本不是初生之犊所可比,他们的力量比虎还要强。

许多年轻的人所创造的巨大成绩,只能证明一条基本的规律,这就是新生的力量总是不断在生长、总是不可战胜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这真好似“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替旧人”。谁要是稍有自满而放松努力,马上就会被别人赶上和超过。这类事实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

我们曾经谈论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等,他们都是很年轻就已成名了。其中二十多岁而成大名的起码有几十人,都是大家比较熟识的;但是二十岁以下的毕竟还很少。现在我倒要谈谈中国古代二十岁以下的著名人物,看看从中还能找到一些什么有用的经验。

《宋史·寇准传》载:“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宋史·张耒传》载:“耒少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随便从《宋史》列传中查一下,十七、十八、十九岁成名的例子就都有了。还有年龄更小的。比如孔子的孙子子思,年十六,就与宋国的大夫乐朔辩论,把乐朔驳倒了,乐朔老羞成怒,派兵围攻子思,后来宋君终于救出了子思。历史上像这样的人物相当不少。再举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维为例,大家都读过他的一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然而大家未必都记得,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实际上也不过十六岁啊!

为什么古人年纪很小就有很大成就呢?关键之一是他们往往很早就开始学习。《礼记·内则》有一条:“子生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所以有许多古人,幼年就很有知识。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六岁能接应诸公,专对宾客”。宋代大诗人黄山谷,“七岁作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相关用尽不如君”。你看这首诗很不错吧!后汉的冯勤,“八岁善计算”。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九岁谙于声律”。这类例子是举不完的。

有人担心年纪很小就开始学习会短命早死,其实不然。以上所举的古人就没有短命早死的。只要脑子和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官能担负得了,并不勉强,就可以进行一定的学习和锻炼,这完全符合于生理发展的正常规律。因此,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和训练,要注意既不要贪多图快,用力过火;也不要娇养溺爱,过于保守。还应该让年轻的人自己做某些抉择。《后汉书·张霸传》载:

霸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

他自己认为做得到的,却也无妨让他做去,不至于有什么害处。

年长的一辈当然有责任对年轻的一代加以指导和扶掖。比如元太宗就懂得使用青年。据《元史·杨惟中传》载:

惟中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

同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还有许多。

现在我国年轻的一代,受到了“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教育,具有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期,又有了空前良好的学习条件,只要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扶掖,今后在他们当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优秀人物,为人民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决无疑问的。 iqueUVtumGxmGeLvJXXZy6xhA8eOpHghqxECVlpy+oj+Sq8EDoj2fmrN7f7JBT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