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似无情的庄子

年轻时读历史书,会觉得古人过得很苦。平均寿命就不长,还要经常遭遇战乱。出人头地的方法是科举考试,像李白这样倒霉的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才会有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悲喜剧。我总是替古人担心,这么恶劣的环境,大家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后来读了更多的书,才发现人的痛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思维方式的外在反映。现代社会比古代肯定安全多了,机会也多多了,但谁能肯定我们现在就比过去更有安全感呢?

决定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是文化。中国古代的举子们进京赶考,行李里一般都要带两套书。一套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考试的必备资料,考试前是肯定要下功夫的;另一套放在枕头下的,就是《庄子》,万一考不上,就靠它来安慰自己了。

所以中国人的人格构成中,绝不仅仅有儒家的刚毅勇猛,也一定有道家的逍遥物外。正是这一点弹性,让我们不会钻牛角尖,把自己逼上绝路。就连孔子本人,也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鼓励了陶渊明,也安慰了李白,陪伴了苏东坡,也启发了王阳明。

《庄子》其实比《论语》更入世。因为庄子比孔子更关心你,更关心作为一个人的你的生存和幸福。孔子希望我们前赴后继,朝闻道夕死可矣。而庄子看到了战国时的残酷现实,知道理想主义的努力无异于与虎谋皮。他想解决的是如何保命养生、如何在烂泥坑中逍遥自在地生活下去的问题。所以,一直有一种说法是:读《庄子》应该先读《人间世》,看清楚世事的凶险和不可为,最后再读到《逍遥游》,了解“无待”的境界和真意。

庄子羡慕那些无用的大树。它们在木匠看来不成材,却能一直活得很好。因为没有用,所以没人对它们有兴趣。这不就是无用之用乃大用吗?庄子拒绝成为如惠施一般的、庙堂上祭祀用的龟壳,更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坑里颐养天年。在不断有人因“996”过劳死的今天,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韩鹏杰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庄子是“眼冷心热”。看起来超然物外,讽刺孔子,编排颜回,但其实他的心比谁都热,他是替孔子和颜回着急。而古往今来能把哲理文章写成这样的,仅庄子一人尔。

在这本书里,韩老师给每个生僻字都注了音,并做了详细的解读。我建议你第一遍可以默默地读完,做到大致的理解。然后可以试着读出声来,这时你会被庄子华彩的文字、超绝的想象力所折服。如果说《道德经》加上标点就是短诗,那么《庄子》念出声来就是长诗!

感谢韩老师,写完了《道德经说什么》,又写了《庄子说什么》。现代人需要一座座桥梁,让我们和久已淡泊的传统相连接。失去连接的人是游子,找到信号的人是归人。

樊登 rmB4X0jYKYv+bCEBrRkOxOlgE9F9NGDrv1+LJFtgN8CATcYT9Ju6H/J2ADfy9X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