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中部,跨域瓶窑、良渚两镇,有一个明显起伏的高台地,这里曾是一个著名的水果基地——大观山果园,1958年建立,种满了果树,以粉色的桃树最多。
根据王明达先生的笔记,1977年10月11日下午,苏秉琦先生、吴汝祚先生、杨鸿勋先生来杭州。10月31日中午,严文明先生也到了杭州。11月1日,下雨停工,严先生上午看库房,下午、晚上座谈。
牟永抗先生向省文物局借来一辆北京二型吉普,陪着他们去良渚实地考察,经过荀山、钟家村等地点。
他们坐在大观山果园的草地上休息,吉普停104国道边上。
那段著名的谈话,此前被演绎过多个版本,实际发生在这里。
苏先生问:“你说良渚这个遗址怎么样?”
“很大,但是一下子看不很清楚。”严先生回答。
苏秉琦有所感:“古代的杭州,就在这里。”
严文明接着说:“我看很像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良渚文化是一个国家,良渚遗址就应当是它的首都。”
眼前的这片果园,两位老先生也仔细地踏查过,可惜一块陶片都没有找到。
1992年,果园之下二三十厘米,发现了良渚古城最核心的宫殿区——莫角山遗址。
5000年前,这里王侯聚集,地位显赫。
当年,种果树的工人就觉得奇怪,这里要刮去的土特别多。后来人们才知道,大观山果园是一个高高的长方形土台子,竟然全部由人工堆筑而成。
在良渚博物院展厅里,一幅艺术家创作的油画复原了那个现场。一望无际的沼泽地中,王和贵族站在高处指点江山,人们在宽阔的河道上,划着舟筏,运着石头、泥土、粮食。他们要在这个盆地的中央,垒起一座高台。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古人之所长。人们从看似无用的沼泽地里挖了很多青淤泥,取土后,原本的沼泽地就变成了人工水面,可以和河流连通。挖青淤泥有什么用?把山体东部的低洼地填高,人工堆筑层达到10~12米,这就形成了土台子的基础。然后,人们再采用山上的黄土,继续堆高,一块一块呈块垄状。整个台基顶部的平均高度有12米,而台基西部利用了部分自然山体,人工再堆高2~6米。
大莫角山台基复原图
大莫角山2号房屋基址复原图
考古学家算过,整个莫角山土台的人工堆筑方量,达到了228万立方米,而埃及的胡夫大金字塔的石方量为252万立方米,比莫角山大,但它距今4700年,比莫角山年代晚。所以,在5000年前,莫角山土台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工程。
紧接着,他们要在这个土台上再建三个“品”字形的小土台,也就是三座宫殿基址——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再在上面建好几座宫殿。
2011—2016年,考古队员对莫角山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几乎摸清了良渚古城基本功能结构,它们目前都保存完好,与北方平原地区不同,它们都以地面堆筑模式营建。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古城的正中心,占据了古城1/10的面积,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远远超过年代更晚的龙山时代的石峁、陶寺和夏代二里头的宫殿区或宫城,堪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如今的小莫角山遗址 史鲁杭 摄
那么,王住在哪个宫里?
清晨傍晚,晨曦落日,这是大莫角山最美的两个时候。站在高台台顶,整个宫殿区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城内的制高点,总面积有2万平方米。古城内外,大遮山与大雄山尽收眼底。君临天下之感,扑面而来,这应是王者才能拥有的统治者视野,体现了王者居中居高的特点,在后世中国历史时期,大多数都城遗址也处于“C位”。
王可能就住在这里。他的宫殿很大,办公、居住、娱乐,自然要分开。大莫角山顶上,发现了7座300到900平方米的高台式房屋基址,南北两排,北边3个房子,南边4个房子,还有直径超过1米的柱洞,最大的那座房基,有940平方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故宫太和殿,太和殿的面积为2377平方米。但5000年前,良渚人就已经能建造这么大的宫殿建筑。
诸侯的朝拜 方向明绘
小莫角山,是面积最小的宫殿台基,发现了4个房屋基址。而乌龟山上因历年来的人为破坏,顶部没有发现房子等遗迹。
遗憾的是,木结构建筑不易保存,辉煌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遗迹,复原出宫殿的样子,依旧可以感受到一个存在于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古代王国,曾经何等辉煌。
除了三座宫殿基址,还有一片可以跳“广场舞”的大型户外活动广场,有7万多平方米,位于宫殿区中部,三个土台之间,我们叫它沙土广场。
一层沙、一层泥,良渚人用这样层叠相间的方式夯筑广场。沙土,主要取自河沙,掺了泥土和石头颗粒,夯筑后的地面质地坚硬。5000年前,人们就是在这里祭拜心中的神灵,仰望高处的那位君王。
江南风景好,人也越来越多,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在城里,人们自己堆筑台地,作为生活住房,也作为死后的往生地,其他相对较低的地块,都是水域和沼泽地。
刚开始,城内的台地很少,河道较多,据勘探,这些河道以及内外城河绝大多数为人工开挖而成,总长度达31562米。
但是,那时候的人还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们不断往河里倒生活垃圾,河道淤塞,住处变得越来越窄。
办法总是有的。
为了扩大居住用地,人们在淤塞的河道上继续堆筑黄土,形成新的生活区。因此,到了良渚晚期,城内的河道少了很多,居住地范围则大大扩增。
到了更晚的时候,城内的生活空间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得搬家。
搬哪儿?城墙上。
此时,原本作为城内外“保护屏”的城墙功能开始丧失,四面城墙也逐渐变成了住地,人们不断往城墙边倾倒生活垃圾,在上面堆土扩展住房面积。久而久之,一些地方的城墙变得越来越宽。
良渚人的城墙,保存最好的部分高约4米,宽约20~150米,宽度惊人,打造“湖景房”,完全没问题。
火溪塘遗址是北城墙东部的一个缺口,正是水城门所在。城门上部发现了一口良渚晚期的水井,正方形,四边还残存木井栏痕迹,里面放着罐、壶、尊、豆等陶器。
证据确凿。城门淤塞后,人们住到了城墙上,喝水洗澡烧饭,城墙上的小日子,惬意。
之所以生活在城墙上,一是因为良渚古城的位置对于其他族群而言,是大后方,比较安全,所以不存在军事上的防卫体系。另一个原因,住在城墙上也是一种防卫。独居高处,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有点水泊梁山的味道,进来挺不容易的,但景致非常好。
良渚人的城墙,既是防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城墙上共发现八座水城门,四面城墙各两座,另在南城墙中部发现陆城门一处。除南城墙无外城河外,其余三面城墙都有内外城河,经水门相接,形成夹河筑城的模式。
如今,城里的分布已经很清楚了——莫角山宫殿区以南,还有一个皇坟山遗址,最高处为八亩山台基,而且和可能是王住的大莫角山台基南北相对,推测这里也是一处宫殿。由此可知,良渚古城中部以莫角山和皇坟山等构成了宫殿群。
而莫角山宫殿区以西的土岗上,自北向南分布有反山王陵、姜家山和桑树头等贵族墓地。2007年,直到良渚古城发现后,人们才发现,反山王陵就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北角。这座目前确认的良渚古城内唯一达到王陵级别的墓地,与王的宫殿不过一水之隔。
城墙上也住满了怎么办?人们把目光放到城外,形成了外郭城,模式和城内差不多,一条高地,一条河。
我们来说说城外人的生活。
城墙之外,人们发现了更大范围的外郭城,由扁担山-和尚地、里山-郑村-高村、卞家山、东杨家村、西杨家村等长条形高地断续相连,围绕城墙分布。这些长框框也由良渚人堆筑而成,合围面积达到8平方千米。
三重结构的良渚古城
卞家山遗址出土的陶质屋顶模型
还没完,在这些长方框的居住地和城墙之间,良渚人还要“填空”,“缝隙”里分布着美人地、钟家村、周村等长条形的居住地,都在沼泽上直接堆筑,底部并没有铺垫石块。
这又是严密规划过的,外郭城也成为了良渚古城的组成部分,使用年代为良渚文化晚期,这也说明古城的发展是动态的。
城外人的生活质量,跟城里人相比,怎么样?
先看房子。卞家山遗址出土了一座陶质房屋模型的屋顶部分,显示出四面坡的结构。再看海盐仙坛庙遗址出土的一件器盖,内壁刻画的正是房屋图案,显示出高台房屋的完整造型。
生活质量呢?
她的墓,空空如也,一个没有随葬品的女人,一个普通的女人,在良渚时期属于等级较低的平民。
这是卞家山遗址发现的一座编号为M49的墓,保留了一具女性骨架,环太湖地区良渚文明得以保存下来的人骨少之又少,她的“出现”,太珍贵了。
卞家山49号墓女性骨架
卞家山一开始是长条形的村落,到了晚期成为良渚古城外郭体系,是外郭城南墙的主体。这处良渚文化墓葬,沿用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良渚文化早晚期,是一座平民墓,平均每个墓只有7件随葬品,而且玉器多为装饰品,没有代表身份等级的重器“玉礼器”。普通平民墓中主要以陶器随葬,制作也不规则,是专门用来陪葬的明器。
住在外城的人,做什么工作?属于外郭城的文家山遗址,发现了二十多件石质钻芯。从出土遗物分析,外郭城范围应该是主要的手工业作坊区。
从最中心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皇城——莫角山宫殿区,到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内城,以及面积约630万平方米的外城,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逐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王城、内城、外城这三重格局,与后世都城,比如我们熟悉的明清北京城“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类似。
根据不完全统计,埃及吉萨金字塔土石方量为504万立方米,整个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的土石方总量达到1005万立方米,还不包括良渚晚期才兴建起来的外郭城。
根据考古专家的估算,良渚古城住了约2万人口。假设参与工程建设的人数为1万人,再减掉杭州古今著名的雨季,以每年农闲时间参与古城建设100个工作日计算,则1万人完成土石方的时间,需要27.5年。
因此,良渚古城系统应该是一个经历几十年建设过程的庞大工程系统,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修建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高度集权和分化的社会组织才能完成,无疑是良渚文明进入国家社会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良渚人创造的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以6.3平方公里的外城计算,它的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1500年,直到3500年前后才被郑州商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