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面对越来越大量的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所涉及的知识门类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包含不同知识的信息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普罗大众,我们都只是工作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和专业里的人。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活时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都应该感谢每天忙碌着采集、整理和传播信息的记者们,他(她)们是带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

在知识分类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做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他(她)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文学素养、敏锐的眼光、旁观者的角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时代与社会的了解、知识转化的水平以及与人沟通的情商等等,总之我觉得要做一名优秀记者是件不易的事。当然还有坚持。我做考古几十年,接触过的记者很多,但大多都是即时性的新闻报道,对考古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往往只关心是不是“第一次”发现,是不是年代“最早”,是不是“最大”等等问题,所以对考古发现的知识传播也往往是非常片面的,好像考古就是挖宝。

当代考古早已经不是以挖宝为目的学问了。在研究古代社会的同时,考古学还包含了对古代环境、古代技术、人类起源、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研究,总之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考古工作本身也不仅是象牙塔中的学术探索,更多的是当今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可能许多人并不知道,所有的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都要经过考古人的事先调查和考古发掘。我曾经在我的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考古让我们不断地回到从前,作为一个考古者来说,也许是辛苦的,因为我们要不断地往返于时间的两端,同时活在古代和当代。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也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心常常可以活在许多不同的时空。当一扇扇的门打开,当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渐渐地熟知一片片远古的天空,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充实与久远。”

作为记者也是辛苦的,尤其是作为报道考古的记者,他(她)也要像考古工作者一样地坚守,一样的不断地穿越古今,而且要把考古的专业语言翻译给现代各个行业的人。马黎是我熟知的报道考古的优秀记者。认识马黎有十几年了,我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人都把她当作我们的编外队员,因为她不仅熟悉我们的考古工作,了解古代文化和考古专业知识,而且她还是我们考古所大家的朋友。不管谁有了重要发现,都会第一个想到要告诉马黎,马黎也绝对会不辞辛苦地第一时间赶到考古工地。她能够听懂考古人的专业讲述,明白发现的意义,你不用很辛苦地去解释各种专业知识。她也深知我们考古人的甘苦,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交流。马黎是学戏剧文学出身,所以她的考古报道往往有着很生动的场景感和人物形象,把古代知识融入当代考古的环境中讲述,穿越古今,透物见人。

关于良渚考古,马黎自从良渚古城发现以来,跟踪报道了所有重要的考古发现,采访了与良渚考古和保护相关的各方面的人物,参与了良渚考古、保护与申遗的各个环节,熟知良渚文化的内涵。可以说马黎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讲述良渚的古与今。马黎的这本书汇集了她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在此书付梓之际,作为良渚古城考古的主持人和良渚几十年考古的亲历者,很荣幸能为此书写几句话作为卷首语。也向马黎这样的记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刘斌
2020年6月10日于良渚 B0C/yxp505QlYoy1x9cf2jMt8LHNdfK3/KFmk/5YiHZ+kHvTBbumeLPro1Ta9i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