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to领导的“伪创新”|中公司to广告的“伪创新”|小公司to VC的“伪创新”——都已无法生存
2016~2017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的商业在明显的瓶颈中需要有所突破,下一个10年的机会在哪里?在此之前,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的冷寂。
然而走入2017年,互联网本身的红利也消耗殆尽,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窗口逐渐收窄,资本进入所谓的“寒冬”。而实体经济依然在寻找突破点,诸多的产业人士和企业家仍然在叹息,市场需求不振,各种成本上涨。可见,从互联网到实体经济,两条线都在临界点上,迫切需要在危机中寻求转机。
创新,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词汇,是我们每个人、企业乃至国家所推崇备至的理想,甚至已经上升到国策的高度。创新,似乎是一剂万能的良药,是缔造独角兽神话的引擎,是传统行业重回巅峰的抓手,是500强公司延续青春的希望,是千万年轻人实现抱负的星星之火。
创新之于今天,是非常特殊而又有意义的。创新对于今天,比20年前、10年前更加紧迫而又不可或缺,但相比于两三年前,又更加理性而实在。我们今天需要的是——真创新。真创新,回归商业的本质,立足于产业价值链,属于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并取得经济回报的企业。
面对未来,只有创新才有增长。在新时代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和广泛的共识。然而,创新却并不容易,也不能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来解决。有的企业看不见发展趋势,错过创新的机会,而后追悔莫及;有的企业盲目跟风,在只有第一、第二的跑道上,只能做“老十”;有的企业自我感觉良好,后来才发现做着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伪创新”……
创新者的疑问
第一,创新战略方向上的迷惑,或封闭落后,或盲目跟风。不少企业迷茫甚至恐惧于快速变化的环境、众说纷纭的“风口”、新型独角兽的冲击。在商业模式的变换中,到底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创新的价值衡量如何来判断。同时,那些眼花缭乱的新玩法——免费、补贴、共享、生态,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如何应对,我们能不能用。
第二,创新来源上的枯竭。到底创新从哪里来,如何得到创新的创意,而这些是不是成立的需求。很多人相信创新是偶然或意外之事,突然脑中灵光一现,好主意就有了,而善于创新的人的“灯泡”特别好用,但真的是这样吗?很多企业一方面呼吁要有颠覆性的创新,另一方面却要求提出创新的人提交充足的“最佳实践”来证明可行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第三,组织和人才的缺失。事在人为,创新的实现,要依靠人才,如何识别、找到、使用和激励这些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大企业创新,尤其缺乏开创性的人才和组织团队,因为职业经理人绝大多数并不是开创型人才,他们善于守成,但不善于创新。如何找到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一切创新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如何让创新型人才进行创新,也是重中之重。这些人自己创业自然有最强的冲劲,但资源必然不足;如果进入大企业平台,难免动力丧失,陷入打工心态。我们该怎么做呢?
在互联网+已经被说滥的今天,大家发现盲目互联网化不是出路。我们急需对下一个阶段——产业升级、价值创新——的方法和案例进行填补。传统行业需要它来帮助做产业创新升级;创业者需要它来帮助梳理出切实可行的模式(避免不靠谱的烧钱和to VC泡沫)……
本书是一整套方法论,帮助读者理清——产业价值链是如何展开、中国商业模式的定位和本质、产业创新的需求来源、产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科技与市场进步)、产业创新的5步法、产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本方法。
第1章,“价值地图:一切创新的基础”通过一张“产业地图”概括了两大产业(to B和to C)、四大产业价值链、六大价值定位,并将现有市场上的企业商业模式划分成12种基础模式。
第2章,“商业模式创新十二宫”,通过一张图看懂当今主流商业模式,涉及12种商业模式与其经典案例,包括——小米模式、腾讯模式、名创优品模式、京东模式、瓜子二手模式、滴滴模式、华为模式、阿里云模式、百度模式、分众传媒模式、找钢网模式、摩拜单车模式,解读这12种商业模式的标杆企业是如何成功的。
第3章,“价值:创新的需求来源”,解决创新从哪里来,以及创新的价值如何判断的问题,具体地呈现了如何衡量创新对客户的价值,涉及21项检测工具,实操性很强。
第4章,“趋势:颠覆式创新从何而来”,讲述了创新的颠覆性元素和驱动力来自大趋势的引领。正所谓优势无法抵挡趋势,而引领创新的大趋势,主要在于科技发展趋势和客户发展趋势。本章将讲述科技是如何改变商业的大逻辑的,并据此对未来的科技应用趋势进行解读。
第5章,“方法:企业创新5+2步法”,讲述了创新到底应该如何做。在新时代下,创新必须基于产业升级、趋势发展、市场价值。这里就展示了创新的操作方法论(产业创新5+2步法)。贯穿前面几章内容的可操作性(流程性)的方法。
第6章,“资本:助推创新的力量”,提到当前的创新无不有资本的助推,产业+创新+资本是未来创新必然的组合。对于创业者而言,必须有产融结合、有节奏地融资的能力。大企业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转型+投资的组合思维。企业风险投资(CVC)是重要的创新布局生态的工具,也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创新价值定位,两大产业,12种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表面上纷繁复杂,但成与不成不在于你是否用了BAT的模式、张小龙的方法、雷军的风口理论,而在于商业价值本质,在于产业价值链中是否实现了价值提升。
基于商业本质的价值定位,中国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12种类型。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就这12种,请挑选并组合使用。
每一种商业模式都在产业中有典型的定位,也代表了一批这样运作的企业。每一种商业模式也好像积木一样,可以拼装成更加复杂的商业模式组合。在很多大型企业或集团中,不同业务单元属于不同的商业模式,它们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协作甚至是形成生态系统。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用每个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来说明每种商业模式。
企业有星座,组织有性格
为了让这12种商业模式便于记忆,我分别找了12家中国企业作为代表,并对应了黄道十二宫(也就是十二星座)。
我们是如何进行对应的呢?按照企业成立的年月或者企业创始人的生日所属的星座。命名了星座之后,我有了有趣的发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星座的“神力”,这些企业的公司特征、产品特征、组织特征,都与所属星座的共性特征很吻合。
比如,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是双鱼座,尽显文人气息和浪漫情怀。但从分众公司的成立时间来看,分众公司是金牛座,很稳、不跟风,抓住本质与不变的价值,闷声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