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

咱们现在买东西,在网上一下单,就算隔着千山万水,快递员几天之内就给你送到家门口。这确实很方便,原来咱们都不敢想,拿着手机一指挥,就把事给办了。这里面功劳最大的,得说是快递小哥了。

物流是个辛苦差事。网上经常有报道,快递小哥因为种种原因,送货上门时犯了错误,造成了好些个不愉快的结果。其实别说现代,物流工作就算搁到古代,也是个不好干的工种。

有人问,古代有没有物流啊?这么说吧,一说这个词,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驿站”。驿站是古时候信息流通的一个重要场所,相当于如今各大物流的转运中心,与物流转运中心一样,驿站也是有大有小,条理分明。

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那个年头的驿站是国家资源。它只为统治阶级提供服务,老百姓没有这个待遇。那么有人问了,驿站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准确地讲,驿站应该是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但当时驿站的功能还不完善,一般是需要处理紧急公文,或是发生了什么军国大事的时候,才会启用驿站。后来随着各个朝代的更替,驿站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有了更好的工作章程。除了处理公事,驿站还是来往官员的定点服务区,不光人在这里能享受到高级待遇,连马吃的都是上好的草料。但是驿站的普通员工们,工作起来就不是那么舒适了,他们不但得常年奔波,而且动不动就有被砍头的危险。

驿站只服务朝廷官员,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始终得不到安全保障。所以到了清朝早期,随着金融业的兴起,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镖局。

有朋友喜欢听相声,在我们的相声里面,有一个传统的名段,叫《大保镖》。说相声的都知道,“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文怕《文章会》”,是因为《文章会》涉及很多诗词歌赋,要求说得准确、雅致,所以不好说。“武怕《大保镖》”,《大保镖》是另一个传统名段,这个段子里说的是一对兄弟被镖局请去当保镖,一路上闹了好多笑话的故事。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学无术的外行,愣充自己是职业练武术的。喜欢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搜,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年代,留下了不同版本的《大保镖》,您可以选择性收听。

镖局,也叫镖行,这是一个什么机构呢?就是我拿人家钱了,然后凭着我的武功保护花钱这主儿的财物或者人身安全,就是这么一个机构。

这种特殊的行业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谁是第一个创办者?

现存史书上没有非常详尽的记载。不过,根据近代学者卫聚贤写的《山西票号史》,镖师的鼻祖很有可能是个山西人——神拳张黑五。

《山西票号史》里面这么记载:“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乾隆年间有个神力王叫达摩王,有个山西人叫神拳张黑五,他求到这个达摩王这儿了。达摩王说,跟皇上说说吧,就转奏给乾隆,然后皇上传下圣旨,张黑五领了旨,这才在前门大街开了一个兴隆镖局。后来,张黑五的儿子张怀玉接替父亲的工作,开始走镖。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有记载说张黑五是乾隆拳脚功夫的师父,身手不凡。为什么叫张黑五呢?因为他长得黑,皮肤黑,在家行五,所以叫张黑五。要是叫白六呢?那这人多半长得白净,在家行六喽。

张黑五奉乾隆皇帝的旨意,在京城开设镖局,负责各种贵重物品的武装押运。这些贵重物品,很多都归朝廷所有,也有不少是官员们的私产。写《山西票号史》的卫聚贤还进一步推论,说镖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傅山、戴廷栻等人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时候,为了保护商人运送现银而设立的。后来的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的山上有土匪,就会大声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

什么叫“合吾一声”呢?据说“合吾”就是“黑五”的谐音,大家拿这个来纪念张黑五。这当然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算是最早的一个资料考据。

过去交通不便利,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做生意的人出门就更不安全,不安全就有了走镖的镖户,这是镖局的雏形。随着社会商业生活越来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它不但负责押运一般的私人财产,连地方官上缴国库的饷银,也经常得靠镖局来运输。大型的镖局往往跟许多地区都有业务往来,甚至有分号,所以镖局也常常承担一些汇款的业务。

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这一行业应运而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变成了给票号押送银镖,这也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及至清朝末年,票号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又转化为给有钱人护送贵重物品,或是保障人身安全,从而形成了新的三大镖系——粮镖、物镖、人身镖。可以这么说,镖局的主要业务其实就是护送人和物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当然,其他的业务也有。比如,看家护院,保护商馆,保护库丁……都在他们的业务范围之内。

咱们来分门别类地谈一谈。

需要镖局看家护院的,都不是一般人,王孙贵族、朝廷要员、富豪商贾……都得是这个阶级、这个身份的人,没有说在天桥撂地说相声的张三李四,雇个保镖,让他们去看着,生怕那副竹板儿丢了,这不可能。

这其中,最为轻松的工作,就是给王孙贵族当护院。您想啊,王府历来有亲兵把守,已经有了重重保护,这个镖师在其中,其实就是给府邸的主人一点心理安慰,大多时候镖师也不需要干什么,就是贴身跟着被保护的人就行了。

不过,跟那些在江湖上行走的大镖师比起来,给王孙贵族当护院的镖师就挺没面子的。你别看他挣得多还轻松,其实没有什么尊严。镖师在外面走镖,风餐露宿,危险重重,但人家起码不用跟这个卑躬屈膝,跟那个强颜欢笑,不用看人脸色、受人驱使。须知,练武术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尊严,你挣再多的钱,成天让人呼来喝去的,动辄颜面扫地,这个工作干得也没什么意思。

在外面走镖的镖师,经常要保护贵族子弟、朝廷要员和富商巨贾的人身安全,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因为朝廷要员面临的大多不是劫财的盗匪,而是来自政治仇敌的刺客。刺客跟普通的盗匪不同,人家目的是要你的命啊!不是说你拿出十两银子来就完事,完不了!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一定得弄死你!所以刀光剑影,这是经常有的事。镖师呢?那就得跟着拼命。

保护商人就好得多了,因为绿林的盗匪,一般来说只图财不害命,遇上身手好的镖师,他们也不拼,打不过拉倒呗,咱跑就行了。

大多数镖师跟江洋大盗是有联系的,甚至是有交情的,尽管大家干的不是一个行业,但是多少会给对方留几分薄面,所以说,招揽一些有知名度的镖师放在家里,这本身就是一个辟邪的符咒。

不管是盗贼还是刺客,一般都是晚上办事,所以镖师大多情况下都是白天睡觉,晚上上岗工作。镖师的穿着打扮必须得精悍,不能穿长袍马褂,打起架来不利索!咱们说书的时候不都说嘛,“短衣襟,小打扮,收拾起来紧趁利落!”就是为了打架方便,这算是一种工作服。

镖师也经常要负责保护商馆,他们要保证商馆不受地痞流氓的讹诈,这个工作的风险就更低一些,因为来商馆捣乱的人,一般都是社会上的小混混、小流氓,这些人没有什么真功夫,跑到商馆捣乱闹事的时候,一看见人家这儿有镖师坐镇,通常他就自觉回家了。当然,也有那些想出风头的,硬要跟镖师过几招,这个时候镖师一般就上来给他三两下,把对方打躺下就得了,这样一则节省时间,不妨碍店家的生意;二则告诉小混混,真功夫有多厉害,以后没事别来捣乱。当然,跟这些人过招,也有特殊的要求,你得拳拳到肉,不能伤了他的筋骨,真要一下打得太重,把人半条命打没了,雇镖师的商馆也得赔医药费。

还有一种工作是保护库丁。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工作,镖师保护的对象是在银库炼银子的小差人,这些小工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地位,但个个都有不少的不义之财。

从雍正时期开始,清政府的税收,都是以现银的形式征集。百姓收入不多,能上缴的都是碎银子,地方官员就利用这点,上报朝廷称,碎银子不好计算,也不好入库,干脆把它们熔铸成统一标准的整锭的银子,也就是官银吧。

朝廷觉得有道理,准奏了。打这儿起,各地方政府都开始利用熔铸银子的机会贪污公款,因为熔铸银子一定是有损耗的,十两碎银子熔铸完以后,可能就只剩下九两多。地方上的贪官还会把这个损耗报得再高一些,十两碎银子在他这里熔铸完,就只能出个七八两的官银。中间这点差额呢?他搁到自个儿的钱包里了。

那些负责熔铸银锭的小工,虽然说不敢像上级官员那样明目张胆地贪污,但也有办法从中牟利,每天下班,库丁们多少得夹带点银子回家。在清朝,库丁盗银是一个普遍现象,世人皆知,清政府自然也是知道的。为了杜绝库丁盗银,清政府对银库的工作人员实施了非常苛刻的管理制度:每天上班前,库丁们都得换上特制的工作服,这工作服既没有口袋,也没有夹层,下工之后,所有的库丁都必须脱得一丝不挂,大家光着屁股排着队,挨个儿接受专人检查。

检查的严格程度非同寻常。地上摆着十二条扁担,接受检查的库丁们,要喊着口号,拍着手,从十二条扁担上面一一跳过去,这是为了防止库丁们把银两藏在嘴里、鼻子里、耳朵里,甚至是肛门里,只要这几关过完了,身上没有银子掉下来,就算检验合格,库丁就可以回家了。

但就算这样严防死守,库丁们还是发明了种种见不得人的办法,多少偷点银子出来。就这么日积月累,一个库丁一年下来少说能偷个上百两,这就叫外财呀!不少盗贼知道库丁有这么个来钱的路子,就专门向他们下手,或偷,或抢,或敲诈。库丁还不能报官,为什么呢?你那钱来得不正当!

库丁们没办法了,又害怕盗贼,只能自个儿找钱,自个儿花钱,请镖局给自个儿保驾护航。镖局负责接他们上班下班,有专门的车,有专门的路线。除此之外,如果库丁被绑票了,家里人也会去找镖局来侦破,不会惊动官府。这跟小说、电视剧的描述有区别,实际生活中的绑匪绑了肉票,不会贴身看管,把人绑好了,藏在一个偏僻的地儿,收到钱就通知家属找人,要收不着就让这人自生自灭,所以实际生活中的镖师几乎没有为了找人而跟绑匪正面冲突的情况。

镖局的组织包括:镖局的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镖师大掌柜、管理杂物的伙计和杂役。

总镖头一般都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本身能耐就特别大,或者是退休了的名捕,有身份、有人脉,江湖地位高。

镖局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呢?很多时候,是由几个练武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小团体。就好比爱写字的、爱作诗的人,喜欢搞文学社、诗社,大家共同切磋技艺,互相提高,爱武术的人也会组成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往往是同门师兄弟之间的自由组合,即便不是一师所传,也免不了互有师生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所组建的镖局,友情为重,参与者所领的股份也比较平均,人际关系比较平等,所以大家凡事都有发言权,编制处于有无之间。还有的情况是,这些人大多有血缘关系,很多镖局就是由某个武术世家组建的,镖局成员生死与共、唇齿相依,满是英雄气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出现了通过招贤纳士组建的镖局,在这样的机构中,可以清晰地从成员的地位划分、所持股份的份额上看出雇佣关系。

还有一种镖局,是士兵组建的。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开始小规模地裁军,一些职业军人没有得到适当的安置,总得干点什么,怎么办呢?

行伍之兵,重德讲道义,恪守武德军规,退役的时候,除了一身的功夫,别的能力他也没有。得了,咱们凑一块儿开个镖局吧!这种镖局成员的凝聚力,体现在一个“义”字上。当兵时,大家在战场上共同出生入死;走镖时,在镖路上也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这是三种不同形态的镖局,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创始期原始形态的特征。“情、义、礼”这三个要素汇集一块儿,就构成了镖局在经营方式、分配原则、管理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咱们说完了镖局内部的兄弟情义,还得再看看它和其他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首先说跟劫匪的关系。镖师和劫匪的关系是亦敌亦友。我们看很多的小说啊,评书啊,里边经常把镖师归为武林人士或是江湖人士,这个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镖行虽然是一种商业机构,但是镖师都是武林出身,不但要讲究师承,还需要广交朋友,好为自己的职业活动提供方便。有需求才有市场嘛,镖师其实是依附于劫匪的存在,就如同杀毒软件依附于病毒而存在,二者是一个道理。没有劫匪,要镖局干吗?

所以说,镖师与劫匪的关系错综复杂,亦敌亦友。有经验的镖师到了走镖的时候,路过熟悉的山头,一定会哑旗而过——把镖旗收起来,不喊趟,你在人家的地盘喊趟子、扬旗,对方一看,你干吗?示威啊?有交情也得打你!

反过来说,这些绿林人士进了城,镖局为了套交情,往往还负责接待,绿林人士的吃住都由镖局包下。当年还有个规矩,哪怕是负案在身的绿林人士,已经被官府盯上了,一旦进了城,进到镖局里头,官府就不能去抓了。必须得等他出来,官府才能再找机会抓人办案。

这不是什么明文约定,它是官府和镖局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因为镖局的势力大,人家既然敢做这个买卖,都是有靠山的。就拿这个会友镖局来说吧,它的靠山是晚清的名臣李鸿章。会友镖局的创办人叫宋彦超,是在朝廷神机营供过职的军官,跟八卦掌的宗师董海川是好哥们,后来会友镖局还出过像李尧臣这样的武术大家。李尧臣在慈禧太后面前献过艺,练过八仙祝寿剑,还给京剧宗师杨小楼、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都传过艺。李鸿章在北京的住所,就是由会友镖局的镖师负责看护。

八大镖局里面还有个著名的源顺镖局。会友镖局有一千多人,规模极大。源顺镖局只有四五十人。虽然人手少,可是风头很大,因为源顺镖局的创办人在江湖上有响当当的字号,他就是京师的武林名侠,人称“大刀王五”的王子斌。“大刀王五”与谭嗣同是好朋友,这一位侠客与一位文人之间的交往,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PSuIEktG1lTKexALfvt22dOoUmfFQ8coVUJWnuAUrYO7Nz/DgQkfp6swYW5Lar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