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
——引自《曾国藩文集》
曾国藩一生共有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自从他奉命围剿太平军以后,整天在沙场上征战,很少回家,所以孩子们都跟随着母亲住在乡下的老家。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曾国藩从来不敢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给家里人写信,督促孩子们学习。
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天资聪明,而且上进心很强,可是由于没有名师的指导,几次参加乡试都没有中举,心中难免会有失落之感。有一次,他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儿一直谨遵父亲的话,用心学习。可是最近读书都领会不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尽管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于思想的进步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其中之气馁不言而喻。
曾国藩看了这封信以后,就给儿子介绍了朱熹“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方法。他在信中说:“你读四书没什么心得,主要原因是你不能紧密地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拿你之前读的《离娄》第一章‘上面没有法度准则,下面就没有法度可遵守’为例,我过去读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想法,可是近来在外面办事,接触了一些事情之后,才知道上面的人必须设立好各种规章制度,下面的人必须严格执行。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准则来随心所欲的话,那么下面的人就会凌驾于上面的人之上,整个局面就乱了。再如‘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一章,过去读了也不觉得与生活有什么实际的联系,可是现在随着阅历一天天增加,才知道管理者如果不能深得人心,不是自己没有用心,就是因为自己想的、做的远远不够。这些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深刻体验。你不妨也尝试一下。”
因为曾国藩的教诲,曾纪泽在学问方面突飞猛进。
其实,曾国藩所说的“涵泳”二字,不外乎这样一种含义:“涵”,是适度,不管学问是哪一方面的,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否则即使是花费很多时间钻研,也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泳”,如同鱼儿得水,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如果对于自己做的事情不能感到喜欢,那么即使很用心,也没有办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
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从中找到快乐。这不仅适用于学问,也适用于工作。
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曾这样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喜欢,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总在不断地为我加薪。”他还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的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我总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这样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就大事业、建立大功勋的基石。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不会厌倦它。它就好比自己的恋人,在自己的眼里,工作会让自己找到存在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所以对于工作中他人看来很枯燥的东西,你会觉得充满乐趣。正是在这样一步步地与工作的“恋爱”中,你成长了,你学到了许多超乎自己想象的东西,为你的事业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有人觉得学设计好找工作,就去学设计,可是如果连最基础的绘图都不会,或者这样的专业一点也不适合他,那么即使是勉强学了,也学不好。与其浪费时间,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做一些真正适合自己的、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选对了工作,才能乐在其中,才会发现工作就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跟理想越来越接近,因此工作起来效率就会越来越高,这样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够集中精力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