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引自《曾国藩全集》
成功的人除了需要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外,更应该把掌声留给他的对手,正是对手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内心才会有危机感,才会不断地提升自己。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因为闭关锁国,一直坐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无法自拔。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德、意、日等国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苦守着率先发明火药殊荣的中国,却像个有仇难报的青年,开始向外国潜心的学习。曾国藩为了自强御敌,在国内引进西方科学,兴办近代工业,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安庆之役,恭亲王提出“购买外洋船炮”的想法,曾国藩立即附和“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国之第一要务”。因为当时西方列强之所以将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中,就是因为他们船坚炮利。但是比起恭亲王,曾国藩看得更远,他并不满足于吃别人剩下的,而是希望能够自己设厂制造,唯有自强,才能保国。所以在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山炮及洋炮、洋枪。
他在日记中如是写到:“中国要讲求自强,就得革新政治,访求人才,以学西洋制造船炮技术为基本要务。一旦学会了船炮的制造,那洋人的长处我们也就有了。无论是与洋人和平相处还是相互敌对,我们都有回旋的余地和一定的主动权。否则,与洋人没道理可讲,只能受人欺侮。”
面对种种困境,曾国藩都一个个咬牙挺过去了。终于在 1862 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自主生产的轮船发动机。曾国藩观看结果后,满意地说:“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就这样,从发动机到轮船,从弹药到枪支,中国的武器开创了新的纪元,不再是敌人枪炮、我剑戟,我们终于不再任人宰割了。后起之秀的中国,在自主创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能形成今天的祥和局面,跟我们向对手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资源、智慧共享已经成为现实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只有顺应这样的潮流,虚心吸纳对手的长处,在学习中竞争、在合作中竞争,才能不断形成自己的优势,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对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自己的缺陷。如果没有了对手,缺陷也不会自动消失。对手,可以让你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 40 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最终发展成为年收入 2400 多亿美元,商店总数达4000 多家的大企业,创造了一个企业界的神话。
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其创始人沃尔顿先生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习惯。
沃尔玛的竟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
沃尔玛的另一个竞争对手本·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沃尔顿先生连夜乘长途汽车到该店所在地明尼苏达州去考察,回来后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三家。
与沃尔顿先生情况类似,李嘉诚先生也是一名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人。李嘉诚是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曾被评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他的“和记黄埔集团”是全球港口业最大的经营商,业务遍及 41 个国家。一般人只知道李嘉诚是一个能够在商场中纵横自如的超级富豪,很少有人知道李嘉诚事业的转折点竟是从做“间谍”开始的。
1957 年春天,李嘉诚为了了解塑胶花产品的生产工艺,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那家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该公司门口,但却一下子停了下来。
他知道任何一个厂家对于新产品的技术都是严格保密的。也许可以名正言顺地购买技术专利,但是,这样做的局限性很大。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盆满钵溢,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知要领。有一天,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通过眼观耳听,他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几个月后,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去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就立即买下了好些绣球花作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不动声色地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办公室。他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按理说,物以稀为贵,卖高价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这样,即使其他厂家迅速跟进,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而长江厂的塑胶花也已经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
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他的报价签订了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还主动提出预付 50%订金。
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的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界。
李嘉诚的成功固然与他独特的眼光和富有前瞻性的商业头脑分不开,但是如果不是他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也不可能取得那么骄人的成就。就像曾国藩一样,他想救中国,听以选择了向洋人、向外国学习,取长补短。只有勇敢地向你的对手学习,了解他的长处,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曾国藩总是能够欣赏、理解、包容自己的他人,看淡了结果的得与失。要是人人都这么做,那么每个人的心都会因为这份平和而充满宁静和宽容。这样一来,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也可以微笑着、气定神闲地迎接挑战了。胜利了,赢得辉煌;失败了,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