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处事之窍在于左右逢源

适时则贵,失时则损。

——引自《曾国藩家书》

从清朝开国之初开始,满汉不和成为清朝最高统治者永远不能彻底解决的矛盾。清朝皇帝既要利用汉族地主分子为其服务,又加以严密防范。所以在处理这类关系上面,汉族地主官僚往往十分为难。而曾国藩对此则能左右逢源,应付自如。他对于满人的皇亲贵戚采取敬而不阿、以诚相待的态度,所以得到大多数满清贵族的支持与尊敬,而且在关键的时候,也常常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曾国藩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早在 1843 年曾国藩担任四川乡试主考官的时候,道光皇帝派当时任大内侍卫的肃顺和台庄作为他的随行护卫。曾国藩知道肃顺是郑亲王的亲弟弟,台庄的祖上是得过“威猛巴图鲁”的满族皇亲。这两人虽是曾国藩的下属,但曾国藩从其出身、门第和相貌上判断出这两人日后不是等闲之辈。两人对曾国藩不亢不卑,尤其是看人的眼睛,似看非看,全不管面前人的反应。曾国藩知道为什么道光皇帝派这两人来给他伴差保护,明显地带有随行监督之意。他明白这两人在道光帝眼中的位置,也可见他们日后的前途非同寻常。所以曾国藩虽然身为上司,对这两人也是倾心结纳,推心置腹,和他们结成了好朋友。

在赴四川主考的路途中,必须经过直隶地面。他深知直隶有拱卫京都之责,总督一职多由满大臣担任,道光以前很少有汉人担任直隶总督的,所有直隶的事情,几乎都是皇上亲自过问。尽管曾国藩在汉人大臣中以敢于任事而著名,也以曾剃头的铁腕手段闻名后世,但他也知晓个中利害,所以在直隶地段除了晚上歇息几乎没有停留,只管一路往前赶,风景也顾不得看。十天后,总算出了直隶地段,进入山东地面,他这才放慢脚程,一路走一路观光。

在这次主考四川途中,曾国藩处理了许多不法的满清亲贵,而且每有大事必和肃顺等商议。也有人说曾国藩对玄学有很深的研究,精通于相人之术。曾国藩曾经很仔细地观察过肃顺,感觉此人有位登宰辅之分,也有横尸街头之祸,属天大福大贵大权大祸之相。所以每次和肃顺谈话时,曾国藩都很小心应付,以防埋下对以后不利的祸根。

肃顺很早就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怀有敬佩之意,曾国藩的尊上不媚上、敬下不欺下、崇权贵而不专事权贵的性格就很对肃顺的脾气。尽管曾国藩由于出身贫寒,过分看重银钱这一点肃顺也有些不齿,但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曾国藩的“廉”。而满族贵族那种盛气凌人、敷衍了事、学无术、专门讨好皇室的作风,肃顺从小就对之深恶痛绝。肃顺深知在武学方面,满人强于汉人,但在文化义理方面,汉人是属于世界前列的,所以他对曾国藩十分敬重。曾国藩在这次任主考过程中也曾被满清亲贵所诬告下狱,几乎丧了性命,多亏肃顺从中说情斡旋,才得以逢凶化吉。此后肃顺果然飞黄腾达,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这也说明了曾国藩有识人之才,能够正确处理与满族贵族的关系,为他们所赏识和重用。

曾国藩深知汉族地主分子与满亲贵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时不在的,在结识满族贵戚的同时,又巧妙地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以清朝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为原则,所以在汉大臣中以敢于触犯权贵而著称。当有汉族大臣说他是满人的一条狗时,曾国藩却问心无愧,“别人说我是满人的一条狗,太小看我了,我是大清国的一条狗”。他并不以满人的走狗自居,而是以中国的传统道统为己任。他虽然深知没有满亲贵族的支持不能在仕途和事业上有所作为,但也时时注意和满清贵族中的腐朽势为划清界限。所以当重权一时的穆彰阿倒台时,作为得意门生和受恩非浅的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反而在变幻不定的动荡局面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人初识洋人的时代。其时鸦片战争刚过去不久,当时各级官员谈夷色变,每因办理涉洋案件而使官员丢官丧命。在这次主考四川的过程中,就有人向他问起如何处理涉洋案件的事情。曾国藩也深感头痛,他对于洋人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所以只能以得过且过来应付一时。他曾对肃顺说道:“夷人表面蛮横,其实诡诈得很,用那上瘾的鸦片掠夺我大清的白银,削弱我国力人力,为祸着实不浅!尤其是林制军获罪以后,夷人的气焰更是空前嚣张,朝中抚夷的人也越发得势了!可那些夷人岂是得了这些便宜就能甘休的?长此以往,早晚要出祸乱。”后来,曾国藩写道:“与夷人交涉最难持平,只能相机决断而已,别无他法。”顿了顿,他又写道:“夷人仗船坚炮利,从无道理可讲。我大清文化发达,文明久远,地广人众,如何就落后耶?深以为怪哉!”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外国侵略者也是进行过深入思索的,只不过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时代的局限性,一时还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只能以一个官僚的习惯做法来应付。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长技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逆则报怨亦有其具。”也说明了曾国藩具有兴洋务以图强的想法,而且后来付诸实施。曾国藩和外国人之间也曾经发生过一些矛盾和斗争。他反对外国人控制中国军队,对那些崇洋媚外的中国士大夫也非常反感,也注意维护清王朝的体面。

曾国藩的一生也是多事而局势多变的一生,他身处在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但他能够审时度势,左右逢源,巧妙地处理好与各种人物与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无疑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Txi5Fro0umd3dYNr3JRQEKXh5z2a/+Ri5xvAp4TuBSqNSuQYPcpIdofEH9LfW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