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以“浑”处世,深藏不露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何由知众事也。数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之志,而其教诫子弟,则约旨卑思,敛抑已甚。

——引自《挺经。坚忍》

有人说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功成名就的原因,就是深谙藏锋不露之道。藏锋不露,在曾国藩的智慧字典里就是一个“浑”字。“浑”字虽不能说是曾国藩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却是众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但曾国藩也并非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个字的妙处。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他才领悟到,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无论为人为己,为国为家,都应有技巧,“浑”字犹不可缺。

曾国藩由于从小受到家风的影响,生性刚硬倔强,这是一种性格优势,但也会带来消极后果。初入仕途,他本着为民请命、扭转危局的目的,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做法。

道光皇帝去世后,咸丰继位,他趁新皇帝求治心切的机会,连上四奏,极陈天下弊政,请求革旧立新。皇帝未予重视,他竟在朝堂上当面指责皇帝,差一点儿受到严惩。带兵以后,因无实权,为求办事速效,他又与地方官员发生了激烈矛盾,甚至他为清廷卖命的冲劲儿和惊人的能量也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最后的结果是,咸丰七年(1857)他被迫居家守丧。一年后,由于胡林翼的活动和推荐,他才得以再次出山。

经此挫折,曾国藩性格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转变,也领悟了许多处世谋略。“悔字诀”就是在这期间悟出的。曾国藩也给予“浑”字极大的重视。

清人郑板桥曾经在家里题过“难得糊涂”四个字,还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糊涂更是难上加难”。聪明人多自以为聪明,往往乐于显露;而糊涂则要求人佯为不知。所谓的糊涂并非浑浑噩噩,而是隐藏聪明的策略,已经被人总结成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曾国藩早年锋芒太露,为当权者所忌。曾国藩为咸丰帝所猜忌,就是因为当时其他官员对咸丰帝说,“曾国藩不过一匹夫,一回乡举兵,应者云集,实在可怕”。再加上曾国藩气势逼人,激化了同其他官员的矛盾。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过于显露自己都有坏处。

曾国藩自从被朝廷外放以后,深切感受到了“外吏之难,盖十倍于京辇”这句话的含义。经过几次挫折以后,他也学着糊涂了。

曾国潢脾气不是很好,他读书不如曾国华、曾国荃勤奋,学问基础也稍差。加上他惹事比办事多,曾国藩认为他不适合从军从政,便将他打发回家去了。曾国潢本想借兄长带兵之机捞个一官半职的,却被赶了回来,心中不服气。他在家主持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后辈,但也时常借兄长之势到处出头露面,甚至带人捉拿起义百姓,送交官府杀掉。曾国藩多次告诫他,“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迹,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让他少管地方上的事务。经多次告诫,曾国潢有所收敛,后来也未从过军,一直在当曾家的大家长,倒也井井有条。

经过咸丰年间数年的反省,曾国藩对“浑字诀”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不仅力纠此前知而不能行的毛病,还将此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同时谆谆告诫部下,要学会用“浑”字处理难为之事。

李鸿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才华横溢,见识高远。他刚投身到曾国藩幕中时,曾国藩并没有立即应允,而是百般刁难。曾国藩曾对手下人说,这是要磨去其身上的书卷气,使他知道世事艰难,学会收敛。后来李鸿章留下充当幕僚,出了不少主意,许多奏稿也是他起草的。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才华很赏识,但觉得他棱角太分明,聪明外露,应当改正。所以他给李鸿章写了几封信,都说及此事。为了帮助李鸿章改正,曾国藩一直将他留在身边,加以教导。直到认为已经可以了,才派他出去练兵,独当一面。即使如此,他仍不时写信教导。

曾国藩逐渐学会从“浑”字上看出一个人发展的潜力。咸丰十一年(1861),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咸丰帝逃到热河,留恭亲王奕诉处理与洋人的关系。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中是如此评价:“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若驻京太久,圣驾远离,恐日久亦难惬人意。”

恭亲王是当时满人中最有见识的人物之一,他与慈禧联合发动了政变,执掌了朝政。但因他聪明太露,为群臣所忌,更为慈禧所忌,几年之后,就被撤去一切职务,居家养闲了。曾国藩此信写于三年之前,见识不可谓不明。

“浑”不是让人一味的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谁也不知道你的才华,那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时机,知道什么时候显露,显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将一切和盘托出、露出底细。 E8j8mUI66TVHdDX7s/TOUL6yVX4bEmbFCdDliRcfxjqhkhsOP7HOZtmGwzp+Mq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