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活连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标准,几乎任何事情都能用很多标准来衡量,都有很多参考意见供你选择。选择成了人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每天早上吃什么要选择,包子好吃,但牛奶有营养,怎么选择?上班坐公交车便宜,但坐地铁快,又怎么选择……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选择。正如一位哲人说的:“如果一个人始终只依照一个标准做事,那这个人会显得愚蠢;如果一个人总是同时依照很多标准做事,那这个人一定会非常痛苦;如果一个人可以从众多标准中选择自己想要的,那这个人一定是个伟人!”

80 后的中国青年都阅读过《小马过河》的故事,这个故事教导年轻人要勇于尝试,然而,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道理需要挖掘。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马棚里住着两匹马,一匹老马,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间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回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了!”小马没有再听小松鼠的话,一面回答他,一面下了河,小心地向河对岸走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其中却蕴藏着许多哲理,小马问了老牛,老牛用自己的标准回答了他,小马遇到了松鼠,松鼠又用自己的标准告诉了他。同一条河,因为老牛和松鼠的特点不同、标准不同,得到的自然是截然相反的答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也会遇到有多个标准可以参考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大多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办。特别是自己遇到困难,寻求局外人或者同事建议时,更是难以抉择。如果必须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需要别人的建议,最好注意以下几点:

(1)找到唯一的最好顾问。

“两块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只会让你失去对表的信心。如果你问问这个人,再去问间那个人,不同的建议会把你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块手表,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

(2)找那些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来询问。

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让每个人用不同的标准来做事情。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白领,遇到问题时,最好找一个白领来询问,如果你找了—个比自己水平差的人来咨询,他不可能给你多大帮助;相反,你找的人水平太高,他的建议或许并不适合你。如果给你十个标准,让你找到符合这十个标准的人,会让你无所。适从;如果只给你一个标准,你可以很快找到适合这个标准的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并不是标准越多,结果就越准确。

不要让别人观点影响你的决定

固执的人常常会让人讨厌,因为他总是自命清高,不肯听取别人的建议;而毫无主见的人会更让人讨厌,因为他总是不断地变换着决定。

聪明人会在事前征求很多人的建议,而只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参考,愚蠢的人则是别人给他一个建议,他就接受一个建议,并按照这个建议去做,当得到另一个建议的时候,他就会抛开之前做出的成果而重新开始,在这样不断的变换中逐渐迷失自己……

大部分人都会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朋友或者长辈的帮助,并且很快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或许这些建议对你来讲,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你却只能选择一个作为参考,如果你“三心二意”,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

这是发生在官场上一件真实的故事,这个人从小张熬成了老张,依然没有成就,他错就错在遇事根本没有主见,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别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到头来,他的手下都成了他的上司,而他依然是个小公务员。老张每当想起这些事情就号啕大哭,认为上天不公,没有给他机会。终于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很好奇,便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一辈子待在一个职位上丝毫没动。老张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他当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如果他知道,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了。我们来回顾一下他这几十年的工作,老张刚到单位,一腔热血,总是想干出点儿成绩来讨好上司。他的第一个上司是文学爱好者,在一次开会之后,他就间这个领导:“王局长,您说我学点儿什么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更有利呢?”王局长夸奖了他的勤奋好学,并且建议他:“没事多看点儿文学书,有好处。”于是他就开始研究文学。没想到他刚刚觉得有点儿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这个上司告诉他:“文学有什么用,还是多学点儿科学知识好。”他扔下刚有点儿成绩的文学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他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他。后来又换了一位上司,这位上司喜欢哲学,建议他多学点儿哲学才能在官场有所发展,他又扔下之前的学习,开始学习哲学……就这样,青年变成了中年,马上就要退休的他依然不知道该学点儿什么。

其实爱好学习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别人建议你学什么,你就去学什么,那就会成为一件“坏事”。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标准,无论做什么事情,多听取建议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听谁的就按谁的去做,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然而,想做到不受他人的观点影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的儿童从小接受的就是“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什么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必须照着做什么,这是中国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其二,等到上学之后,要接受老师的“建议”,老师让做什么,就照着做什么,这是好学生的标准,不然,就会被划入坏学生的行列。

其三,到了社会上,管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家长在指挥、领导在命令、朋友在劝导……总之,很多人习惯于“听”别人的建议,而不习惯自己做选择。上面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一点,没有自己的标准,就没有自己的未来。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只能用一个标准来做。或许你的决定在别人看来是错误的,但是最起码这是自己的选择,更何况,在事情没有出结果之前,谁也不能断定这么做一定是错的。 /oq7S9X2FedeLbbN6857mW1VykKjrqHtZq17SwwEIL7t6vY720Vechm/m1NrGM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