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持续的时间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还强。第一印象的强大作用妇孺皆知,比如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 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能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心理学家洛钦斯于 1957 年首次用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洛钦斯设计了4 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一位名叫杰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开朗友好,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开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钦斯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杰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第一组被测试者中有 95%的人认为杰姆是个比较热情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中有 78%的人认为杰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只有 18%的人认为杰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 3%的人认为杰姆是外向的人。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首因效应表现得很明显。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因此,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这样才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就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