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刺伤。同样,对于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有人以为,朋友之间就要亲密无问,甚至要成为“死党”。其实,多数朋友只是普通朋友,真正可称为“死党”的朋友并不多。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结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人们要与好朋友“保持距离”。这话听起来是有些矛盾,好朋友才应该常聚首,保持距离不就疏远了吗?问题就出在“常聚首”上,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丽成为了好朋友,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
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人一种尴尬的境地。
廖甜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赵雪,她们几乎朝夕相处,工作上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生活上也是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但是有一天她们却突然心照不宣地分开了。事情是这样的:廖甜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她认为日记是只属于自己的秘密,任何人都不能看。可是,那天赵雪在廖甜家里无意中见到了这个日记本,就想打开来看,廖甜坚决不同意。赵雪认为她的什么秘密都告诉廖甜了,廖甜的秘密她也应该知道,但是,廖甜仍然没有同意,从这以后,廖甜就明显地感受到赵雪对她的疏远。她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她不想失去她的好朋友,但是又真的不愿意让赵雪看她的日记。
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这之间也要有个限度。所以,就算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个人的秘密,不必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过分渴求朋友会对自己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自己应该面对的就要勇敢地独自面对。
我国有一句古话:“亲兄弟,明算账。”朋友交往,有的人讲义气,不分你我,我花你的钱,你随便用我的东西,像一个人似的,可是发展到后来往往都是因为扯不清的经济账而心存芥蒂,甚至分道扬镳。到了算账的那一天,就又要争出个高低来,这样最终还是会伤害感情,所以说,有节制、有理智的交往才是正确的交友态度。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彼此不打扰对方喜欢的生活。这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别人朋友所要追寻的境界。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认为:不管怎么说,企业领导和下属还是有区别的。领导和下属之间无论多么亲密,他们的位置始终是不变的:领导在上,下属在下,上下颠倒只会招致失败。
曾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参谋们的关系。在他10 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2 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 2 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
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
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从某一方面讲,领导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然而从另一方面讲,领导又不能和下属太亲密,要和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领导离下属过于遥远,就会受到脱离、疏远下属的指责。如果离得太近,下属又视领导为孩子式的领导,也许他们会对领导失去尊重,从而使领导失去威严。领导只有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斯通也是在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度距离的典范。由于总裁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接触较多,他在工作之余便注意与其适当拉大距离:不约邀同僚到家做客,也不接受邀请。相反,对于普通职员,则注意亲近,微笑问候,甚至“家访”。
1980 年年初的一天,在旧金山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外,一位声如洪钟的老人与护士纠缠不休,硬要探望一名身患痢疾住院的女士。护士严守规则,毫不退让,而被探视的女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位衣着朴素的老者竟是通用公司总裁——一位被美国权威杂志《电信》月刊评为“世界最佳经营家”的工商巨子——斯通先生。斯通探望的女士并非别人,而是该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销售人员哈桑的妻子。
后来哈桑得知了此事,感动不已。他用每日勤奋工作 16 小时来报答斯通的关怀,销售业绩也由此一度攀升,在全美各地评比中名列前茅。
刺猬法则对于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造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这里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可亲”,让人感到平易近人;二是不要“过密”,否则会顾此失彼。
领导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具有一些独到的功能。一是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因为如果与某些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二是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和行贿等行为。三是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去公正,干扰用人原则。四是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的权威,因为“近则庸,疏则威”。
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与下属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并不利于领导的工作,反而会带来很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我们在与上司交往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遵循刺猬法则,和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上司相处,不能过从甚密。过于亲密,往往弊大于利。其中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上司和我们的地位不同,关系过于亲密,就有一种平等化的趋势,这会扭曲和干扰上下级之间的正常关系。杨小姐和她的女上司刘女士非常合得来,不光在工作上珠联璧合,就是爱好也惊人地相似。比如她们喜欢用同一品牌的包,喜欢喝咖啡,喜欢看冯小刚的电影……为此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多一些。
有一次,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穿了一件不同款式却风情万种的春衫。她们在更衣室相遇,嬉笑着称彼此是“妖精”。于是,杨小姐私下里就称刘女士“老妖精”,刘女士也笑着回了一句“小妖精”。
办公室本是多事之地,她们的亲密自然招致了别人的非议。刘女士从此留了心,她想慢慢疏远和杨小姐的距离,可是杨小姐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天,刘女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客户,杨小姐敲门后进来,以为没有别人就冲着她问:“嗨,老妖精,今天晚上去看电影怎么样,我搞到了两张票。”刘女士的脸色立刻很不自然,只说了一句:“你风风火火的像什么样子?这是在办公室。”杨小姐这才发现,在那张宽大的黑色沙发里,坐着一个穿黑风衣的瘦小的老头。不久,杨小姐被调到市场部做统计,离开了这份自己十分喜欢的人事劳资的工作。
之所以要和上司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司毕竟是上司,他需要一种绝对的权威,需要下属对他的认可、敬畏和服从。这也是一个上司的价值和尊严所在。有些人认为只要和上司像朋友一样相处就会安然无恙,实质上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那么,下属在与上司交往时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呢?
1.不要过多地与上司周旋
一个人过多地在上司那儿周旋,可能会得到一个“上司宠儿”的名声。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容易认可他的愿望,但也会使同事们讨厌他,不相信他,甚至还有一些人想尽方法拆他的台。任何一个只是依靠上司而在组织中取得地位的人,他的基础一般是不稳固的,很容易被冲垮。
妥当的、危险性最小的方法是走中间道路,既不要引人注目也不要默默无闻。让上司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但不要让他觉得我们无处不在。如英格兰的查理二世在评论其助手时说:“本德尼·戈多尔芬从不挡道,也从不找不到。”
2.不要窥视上司的隐私
我们要和上司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注意千万不要窥视上司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我们可以去了解上司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上司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色则不必过多了解。
3.要了解上司的主要意图而不要事无巨细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应注意,了解上司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我们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了我们。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对上司而言,我们是下属,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我们只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万不要使自己成为上司的“显微镜”和“跟屁虫”。
4.和上司交往要注意时机
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
同事交往,是最常见的人际交往之一。一起共事,有着极近的空间距离,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相处是否和谐,心理距离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但不要以为这样可以毫无顾忌。正如安全的地方,人的思想总是松弛的一样,在与同事交往时,你可能只注意到了你们亲密的关系在不断成长,每天在一起无话不谈。对外人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但是,你最好记住刺猬法则带给我们的教训,毫无间隙的距离,往往会对你造成伤害。
小陈刚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做出纳的时候,公司里的人都暗暗为这个小姑娘担心。因为会计部的主管林会计是个人见人烦的角色,还特别凶,没有人在她手下工作超过半年的。
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林会计对小陈特别好,而且还在老板面前表扬她。大家都挺纳闷,平时和小陈关系很好的小王,好奇地问小陈有什么妙计。
小陈和小王平时形影不离,无话不谈,所以,小陈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对好朋友隐瞒什么,就一五一十地说了。原来,那位林会计是她的姑妈。小陈再三嘱咐小王不准说出去,小王又赌咒又发誓地说一定保守秘密。
可是对于这么石破天惊的秘密,小王并没有管住自己的嘴。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自然也就传到了外方老板的耳朵里。外方老板最忌讳公司内结党营私,制造小团体。为防患于未然,就毫不犹豫地将林会计和小陈都解雇了。
人在职场里打拼,要特别注意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关系太疏远,对工作不利;如果关系太亲密,则有可能因为一句话没说好,让自己的软肋被别人揪住,别人就会反过来制约自己。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而亏。”任何事物在走到极致之后往往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有很多潜藏的祸水不就出自亲密无间中的口无遮拦。
刺猬法则告诫我们,要想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就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否则,往往会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关系种下了不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