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定律”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要想清楚,准确选择那些值得做的事。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放弃那些看似很有诱惑力、实则对我们自身不利的选择,然后再辅以正确和科学的方法,集中主要精力和时间做好“值得”做的事情,这恐怕是每一位成功者都在不知不觉地遵循的准则。
伦纳德·伯恩斯坦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但他最倾心的事却是作曲。伯恩斯坦年轻时跟随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学习指挥技巧。他很有创作天赋,曾写出一系列不同凡响的作品,他几乎就成了美洲大陆的又一位作曲大师。可就在伯恩斯坦在作曲方面一发而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被当时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发现,力荐伯恩斯坦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伯恩斯坦一举成名,在近三十年的指挥生涯中,伯恩斯坦几乎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名片。
但在伯恩斯坦的内心深处,他更热衷于作曲。闲暇时他总要找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作曲。虽然创作的欲望不时地撞击和折磨着伯恩斯坦,但作曲方面的活力和灵感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了,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伯恩斯坦得到最多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他的乐思好像一下子枯竭了。
“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这个矛盾一直在折磨着伯恩斯坦。当他在舞台上无数次接受掌声和鲜花时,有谁能明白他内心的隐痛和遗憾?
伯恩斯坦是出色的,在世人看来他拥有让人羡慕的成绩,但他并不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他自己感觉不到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成就感,甚至最后还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伯恩斯坦的经历告诉我们:“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这正是不值得定律给予我们个人的启示: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很小的时候就对新闻感兴趣,14岁时,他成了校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每周学校还会请休斯敦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来给小记者们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报的编辑工作。有一次,克朗凯特被安排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可是,那天正是克朗凯特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他必须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克朗凯特只好胡乱对付了一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克朗凯特被弗雷德叫到办公室。弗雷德很生气地说:“克朗凯特,你的文章糟糕极了,根本就不像一篇采访稿件,该问的没问,该写的没写,你甚至连被采访者是干什么的都没弄清。克朗凯特,你应该记住,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这句话成了克朗凯特的座右铭,一直鞭策了他七十多年,正是因为这句话,克朗凯特才对新闻事业忠贞不渝。
一个鞋匠接了顾客的一双鞋来修理,但是当鞋修好以后,顾客发现他所做的绝不止是修理工作。他在每只鞋里都放上了一块用蜡纸包着的巧克力夹心饼干,并且附上一张纸条:“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做好的事。”然后把鞋交给顾客。
我们都不是克朗凯特,也不是鞋匠,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这个道理。做事的时候不仅要把它做好,还要用 100%的精力。画家莫奈曾画过这样一幅画:修道院里,几位天使正在工作着,其中一位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位正提起水桶,还有一位穿厨衣的天使正在伸手去拿盘子……这些事情虽然很单调,但是在天使看来都是值得做的事情,所以她们全神贯注地把它们做好。
莫奈告诉我们,工作单不单调,全由我们工作时的心境来决定。如同我们在外面观察一个破旧的小屋,窗户也许早已残损,门可能也没有了光华,但是,如果我们推门走进屋里,看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幅景象——温暖的亲情。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努力去做时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严酷的事实:即使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也必须长期、努力地工作,因为我们无力改变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必须调节自己的心态,把它当作值得做的事去做,否则这份工作势必会成为我们的负担,长期下去将使我们心情压抑,甚至身心疲惫。
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用恋爱的心情面对工作——不只要选择所爱,忠于自己的选择,还要在漫漫情路上苦心经营,这样的爱情才可长久——用这样的态度面对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也就是说,任何工作,只要摆在了你的面前就都值得你做好,只要有了这种心态,你便会无往而不利。
班尼斯说:“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物却总是很敏感。那些太专注于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在生活中,总是为一些美中不足自寻烦恼的人很多,很显然,这种人是在平白无故消耗自己的精力,他们忘了什么是不值得做的事,也忘了不值得做的事一定不能做的道理。
张毅是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工作没多久,他就凭借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大型财务管理软件,得到了单位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去年还被提升为开发部经理。他不但精通技术,还是一个值得下属信任和尊敬的上司,开发部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公司老总认为张毅是个人才,就把他提升到总经办,负责全公司的管理工作。接到任命通知后,张毅并不高兴,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特长是技术而不是管理,如果去做纯粹的管理工作,不但会使自己的特长无法发挥,还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被荒废掉,尤其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喜欢做管理。可是,碍于领导的权威和面子,张毅还是接受了这份对于他来说不值得做的事情。
果然,接下来的一个月他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上司也开始对他施加压力。现在的张毅不但感到工作压抑,毫无乐趣,还越来越讨厌工作和这个职位,甚至想到了跳槽。
所以,奉劝那些把星期五当作最棒的一天的人们,不要再无谓地耗费自己的生命了。
我们可能很容易注意到不值得定律对我们工作、事业上的重要意义,但却可能会忽视这一定律对我们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
小梅有一个相恋四年的男友,他们是在大学里认识的,突破了很多现实问题走到了一起毕业后,小梅去了男友所在的城市工作。他们两家条件都还算可以,他们的工作基本稳定,他们甚至开始打算结婚的事了。但就在来到男友城市的这段日子里,他们经常吵架。一次大吵之后,男友决定要和小梅分手。小梅开始很伤心,但冷静地考虑过之后,也能理解男友的决定。小梅比较任性,平时有点小事就和男友吵架,上学的时候还好,现在工作了,每个人都会承担一定的压力,男友可能不会再那么忍让她这样一次一次的伤害了。另外,虽然现在工作还可以,也准备置办房子车子,但是想到以后要一直远离父母、亲戚、朋友,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小梅也没什么勇气了。
可就在他们分手不到半年的时候,男友忽然又来找小梅,说十分想她,想要复合。小梅也是进退两难,难以决定该不该吃这回头草。小梅家里条件不错,回到自己的城市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还有父母、朋友在自己身边,尽管多年的感情也不是能说放下就放下的,可是如果复合又怕两人重蹈覆辙。男友也知道小梅的这些顾虑,现在两人就像钟摆一样犹豫不决,谁也拿不定主意。
小梅要想做出决定,其实就需要用到不值得定律。爱情领域中的不值得定律表现在,同样面对一份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认为值得的人说“有情饮水饱”,认为不值得的人却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有很强的经济基础呢?认为值得的人说“因为爱,千万富翁敢嫁,亿万富翁也敢嫁”,认为不值得的人却说“金山银山换不来心里的踏实”。
所以一件事怎么看,其实主要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当你对这份感情产生怀疑,内心充满犹豫和彷徨时,是因为你心里有“更值”的东西,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小梅,就是因为有回到家乡、更高的收入、亲朋好友的围绕这几点的存在,再对比与男友在一起的各种不确定,而开始质疑这件事的价值。如果小梅和男友之前没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基础,或者小梅对未来的生活没有非常确定的把握,小梅最终就会认为,和男友在一起是一件“不值得”的事,就会放弃这一段感情。
做出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有很多人会在如何做出选择上犹豫不决,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一无所得,后悔莫及。也许当小梅做出回家的选择后,在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包围下,又会觉得没人疼非常遗憾。虽然小梅也会拥有新的爱情,但没人能够保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获得,也没人能够保证那个人是否一片真心。但每个人的选择都只有一次,选择了就不要抱怨,这也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如果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后悔。三心二意,会让你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