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活连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代社会的人,个个都在谈竞争,大部分也都处在竞争之中,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人,依然没有勇气走向社会,面对这种竞争,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无所事事,依靠父母的供给生活,近几年,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无论舆论怎么谴责,家人怎么教诲,他们都不愿意走出家门去自谋生路,他们的借口总是“竞争太激烈,外面太辛苦……”因此人们给这些人起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啃老族”。

但是,安逸只会让他们更加无法适应社会,而残酷的竞争则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活力,或许刚开始会跌跟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可以站起来说:“看,我也行!”

关于安逸和竞争会带来的两种结果,动物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

刚开始,动物学家在一口大锅中烧上滚烫的热水,然后将青蛙投入到滚烫的热水之中,青蛙一下就从大锅里跳了出来,这说明它有能力从一锅热水中跳出来。但是换了一种方法之后,它就再也没有跳的欲望了。动物学家先把青蛙放入盛着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感觉到了温度在慢慢变化,但却因惰性和缺少立即往外跳的压力,最后被热水煮熟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安逸的假象所迷惑,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啃老族”并不是缺少必要的生存能力,而是缺少与人竞争的勇气,正是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勇气。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与人竞争,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

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里,生活着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美洲虎。全世界仅存十七只,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的老虎,当地政府专门在公园中建造了一个虎园。这个虎园占地二十平方公里,并有精心设计的豪华虎房,园内放养了一只美洲虎。为了保证老虎的品性,这个虎园尽量按照野外的环境建造,虎园里百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且还有很多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捕获。但是这只老虎却从来都不自己动手,因为它知道,每天都会有人将食物送到嘴边,让它尽情的享用。凡是到虎园参观过的游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但正是这样一个天堂,让这只老虎越来越不像虎,更像是一只人工饲养的“大猫”。因为人们几乎没有见过它王气十足地纵横于深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的雄姿,甚至也没听过它像模像样地吼上几嗓子。与此相反,人们经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或打盹儿,或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无精打采。

虎园的工作人员非常着急,他们分析了原因,也想了很多办法,甚至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结果两只老虎都成了一个样子。

后来,他们请来了一位资深的动物学家,动物学家到森林公园一看,就发现了问题,他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这么大的一片虎园,即使不放进几只狼,至少也应该放上两只豺狗,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员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动物学家的意见。但是从哪里引进这些食肉动物呢?正在这时候,附近的一家美洲豹园也面临着和他们一样的问题,他们的豹子也没有多少生气,两家一商量,就把几只美洲豹放进了虎园里。这一来,虎园就热闹起来了,老虎和美洲豹都闲不住了,时刻观察着对方,并且都在扩张自己的领地。老虎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冲下山岗,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而豹子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豹子。

老虎有了对手,才有了活力,因为对手的出现让竞争也出现了。对于人也是一样,一个整天憋在小天地里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因为你没有对手,所以也就没了动力。那些躲避竞争的人忘记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进化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善于竞争的人得以发展,而不敢竞争或者不善于竞争的人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竞争的世界,不管是从植物界到生物界,还是从动物界到人类社会,到处都存在竞争。竞争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推动力。“啃老”不能啃一辈子,总有一天,还是得出来和社会上其他的人竞争。既然是这样,我们与其被迫去竞争还不如走向前去,勇敢地接受这“竞争”。走向前去,勇敢地面对“竞争”吧!

不敢竞争永远不会成功

参与激烈的竞争,最终不一定就能收获到自己想得到的东但是如果你没有参与竞争,那你一定什么都得不到。

敢于竞争,才有机会成功,不敢竞争,就连取得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了。

人的竞争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投入到具有竞争性的环境里,调动生理和心理的潜能,不断地打磨自己,才能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他们在同一个候车室等车,坐在他们旁边的人在讨论这两个城市,这两个乡下人都凑上去想多了解一下自己所要去的城市。旁边的人说上海人精明,连问路都要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到吃不上饭的人,不但给馒头,而且还给衣服。两个人听了,都有点儿动摇,原打算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去北京好,即使挣不到钱,也不会饿肚子,幸亏还没有上车;原打算去北京的人则想,还是去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挣钱的?幸亏还在车站。于是他们都到退票处退票,原准备去上海的去了北京,原准备去北京的去了上海。

去北京的这个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刚到北京的一个月里,什么事也没干,竟没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真是可以发财的地方,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擦皮鞋也可以赚钱。这个去上海的乡下人对泥土有着深厚感情和独特认识,于是他在建筑工地上弄了 10 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搞起了自己的小发明,他给这些土起了个新名字叫“花盆土”,向爱养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就赚了五六十元。经过一年的打拼后,他凭出售“花盆土”的收入,在上海租了一间小小的铺面。再后来的日子,他更深入地了解到,上海的清洗公司只负责清洗楼面而不负责清洗店面的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白点,买了梯子、水桶和抹布,办起了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清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有 150 多名员工,业务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等地。有一次他去北京考察市场,在火车站休息,一个捡垃圾的向他要空矿泉水瓶子,他抬头一看,四目相望,原来这个人就是五年前和自己换车票的那个来北京的人……

敢于竞争的人收获了成功,而不敢参与竞争的人,最终只能过得更加悲惨。

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将是否具有敢于竞争的品性列为重要的一点,对于一个敢于竞争的人,即使他有其他的缺点,也可称之为人才,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敢面对竞争,就是没有竞争性,那他就不能被称之为人才。

王霞是一个白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把自己新交的男朋友带回家,让父亲帮着把把关,下面是父亲和王霞男朋友的对话。

父亲问女儿的男友:“你喜欢打球吗?”

男朋友回答:“不,我不是很喜欢打球。”

父亲继续问:“那喜欢赌马吗?”

男朋友:“不,我从不赌博,那是一种不良的嗜好。”

父亲又问:“你喜欢看电视上的田径或是球类竞赛吗?”

男朋友:“不,对于这些有关竞赛性的活动我没什么兴趣。”

几个简单的问题问完之后,父亲心中就有了答案,等到女儿的男朋友离开之后,女儿问父亲:“爸,你觉得这个人怎样?”

父亲回答:“你和他做朋友我不反对,但如果你想嫁给他,我坚决不赞成。”女儿诧异地问:“为什么呢?”

父亲道:“你的这位男朋友,他既不运动,又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球赛,排斥所有竞赛性的活动。我认为,像这样的男人,将来恐怕难以有所成就,所以反对你嫁给他。”

父亲的结论很有道理,一个没有竞争性的人,只会恪守现在属于自己的那块天地,他绝对不会去“开疆拓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仅有的优势也会慢慢被消耗掉,最终失去现在的一切。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应该将自己“投入”到更加残酷的竞争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优良的品质,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是无情的

竞争的实质就是一场残酷的较量,优胜劣汰是它的根本属性。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着谦让的美德,但是如果把这个美德用在竞争中,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时就曾指出:“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迫使资本加强劳动的生产力,因为它以前就加强过劳动的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耳边催促说:前进!前进!资本主义经济正是在竞争机制的推动下飞速发展,使资产阶级在不到两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竞争有时候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力,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大锅饭”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而竞争才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乃至达到小康水平。

曾经有一位朋友和我说过这么一个事情:有一次,他们公司招聘一名经理,他主持这次招聘,他在众多应聘者中,一眼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但是碍于排队的人多,不好就此让这些应聘者解散,他开始一个又一个地和应聘者交谈。可是他看上的那个人却一直没有露面。这位老总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让他的秘书去了解一下情况。秘书回来报告说,那位小伙子遇到了同时来应聘的一些朋友和亲戚,于是就让他们先进来面试了。等到这个人进来面试的时候,的确显示出了高于其他应聘者的能力,但最终我的这位朋友并没有录用他。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说道:“虽然他有着超出其他人的才干,但是他却缺乏一种比才干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竞争性。他既然能把应聘的优先权让给别人,那么难保他不会把重要的商机让给竞争对手。才能是可以培养的,而竞争意识则是内生的。我不能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一个在竞争中发扬风格的人。”

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他的竞争意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正如这位老总说的,才干可以培养,但竞争的意识是很难培养的。

一个人要想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就必须明白一点,竞争的本质就是残酷的对抗,任何谦让之心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不要在竞争中发扬所谓的风格,除非你不想赢得这场比赛。

智取为上强攻为下

竞争是一场“对抗性”极强的较量,不单纯是体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对抗。就像兵家所言:“智取为上,强攻为下。”

在竞争中,采取智取的办法,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竞争在所难免,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竞争。虽然竞争具有残酷性、对抗性,有时候还是看不见的,但生活中的竞争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对抗和蛮干,更需要的是智慧。

竞争中的智慧有很多种,或许就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举动,也或许就是一个灵光乍现的点子。

有一所学校,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2007 年的智力竞赛在 12 月份拉开了序幕。报名参加比赛的有几百名学生,竞争空前的激烈。经过初步的淘汰赛,全校选出了六名最聪明的学生,大家都翘首期待最终获奖的那位同学。

为了保持公平性,决赛的题目都是由校长来出,也只有校长一个人知道这个题目。校长把参加决赛的六名选手带进了教学楼第一层,指着六间教室,说:“你们现在分别去这六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看你们谁能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一、不准硬闯出门;二、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校长说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们,请吧!”

六位学生按照校长指定的教室各就各位,他们都在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然而,三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一个人敢利用这宝贵的“一句话”。就在这时候,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就打开了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当这个小家伙走出大门的时候,又折转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校长伸出手一把抱住了这个孩子,高兴地说:“孩子,你是这次竞赛的胜出者!你是最最聪明的!”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智慧在竞争中获得了胜利。在校园中运用智慧可以赢得比赛,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智慧,不仅可以赢得“比赛”,还可以获得财富或者其他东西。

上世纪 90 年代,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三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提高自己店的知名度,从而抢到更多的生意,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点子,挂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客户。

第一个裁缝在自己门前挂的招牌是: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觉得自己也不能输给他,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很多生意,使自己家的生意越来越差,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打什么样的招牌而茶饭不思,他想:“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难道我能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正在这时候,放学回来的儿子看到父亲在发愁,就问他怎么了,知道原因后,他告诉父亲,或许挂这么一个招牌会更好。

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本街”最好,就是这三家中最好,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智慧的竞争,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7WQZ8AfkEYaZGXBnTygqKGl5F2+nqzSZ7GqqJugAB6RituU4tK+Xej4stNnfpf7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