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效应告诉我们,行动要有目标。对于跳蚤来说,跳跃不是目标,逃生才是目标。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无论是在生活、感情还是工作上,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就像射击没有标靶,举棋不定。对于公司或个人来说,不确定目标就盲目行动,不仅会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有可能吃苦受累,却不能达到最终目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1952年 7 月 4 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 34 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这名妇女名叫费罗伦丝·柯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千千万万的人在电视前面注视着她。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15 小时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又过了几十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而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当别人告诉她这个事实后,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她很沮丧。她告诉等在岸边采访的记者,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柯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所以,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如果有目标的话,就会尽全力实现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就会松懈下来。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 年的追踪调查。25 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 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土;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存在社会的中下层,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余下 27%没有目标的人,仍在社会的底层过着动荡不安、时常抱怨的生活。
想改变自己处境的人最多,但很少有人将其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或者曾有个目标,但是像那只杯中的跳蚤一样,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了改变。结果,这些人的欲望也仅仅是欲望而已。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未来目标。
我们知道,跳跃是跳蚤的本能,而实验中的跳蚤之所以变成了“爬蚤”,并非是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的受挫,使它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念头都没有了。说明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里,它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许多时候,我们人类也如同这跳蚤一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失败。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可能得到的是拒绝;当我们屡次努力后,可能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当我们想做好一件事而没有做好时,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嘲笑、歧视甚至否定;当我们努力想证明自己时,却可能处处碰壁……这些屡屡受挫的失败经验,往往会令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信心,丧失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心里老是想:“看来我是做不成了。”凡事都这样想,便会一事无成,这就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在突破自我设限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亨利·福特曾经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似乎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决定,那就是要他的工程师们设计一个整体为 8 只汽缸的引擎。虽然设计蓝图画出来了,但工程师们一致认为,要铸造成这种引擎是不可能的。因为汽车史上没有先例,再说实现构思也存在着诸多看来不可超越的障碍。然而,老福特却坚持命令说:“继续去做!直到你们成功为止,不管需要多少时间。”工程师们只好去做,因为如果他们想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就别无选择。
6 个月过去了,毫无进展;一年过去了,仍无结果。工程师们几乎试过了所有办法,可就是无法攻破技术难关。于是他们再次找到福特,强调“这事根本不可能实现”。然而福特却没有放弃“继续去做”的决定,他仍坚定地说:“我要这种引擎,我一定要得到它。”
工程师们只得继续去做,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他们找到了诀窍,设计并制造出了著名的“V-8 型”引擎。
“V-8 型”引擎诞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的经历、经验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设限,认为超越现有似乎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观念变成了束缚他们创造力的“玻璃罩”。就像跳蚤实验中的跳蚤那样,它们根据经验判断自己不能跳得再高,如果跳高了就会碰壁的。
事实上,要想超越自己有许多途径。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是一种;改变现状、换位思考也是一种;而在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里,尝试一种新的角色、一个新的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跳,还是爬,对于跳蚤而言,是一个问题。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同样是一个问题。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实验中的跳蚤在经过几番挫折以后,习惯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它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自己起跳,就会碰到玻璃罩。所以,当玻璃罩去掉后,它还是没有跳出来的勇气,最终沦为了一只“爬蚤”。
同样,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客观条件是会改变的。如果说当时囿于条件不能有所施展的话,那么当条件变化了,我们就不应该再沉沦下去,而应该振作起来,鼓起勇气“跳”起来,如此才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普鲁士国王率大军与英格兰军队激战,结果被对方打得狼狈逃窜,钻进一所隐蔽的老宅。国王灰心丧气地往干草上一躺,不由得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就在他濒临绝望的时候,他看见了一只蜘蛛在那里结网。为了转移一下注意力,他挥手抹掉了那个蜘蛛网。
然而这一人为的破坏,并没有动摇蜘蛛结网的意志。好像那倒霉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蜘蛛又忙碌了起来,没用多长时间就织好了另一张蜘蛛网。军队接连打了6 次败仗,国王已经准备放弃战斗,他扪心自问:“假如我把蛛网破坏 6 次,不知这只蜘蛛是否会放弃努力。”
一次又一次,国王接连毁掉了 6 张蜘蛛网。那只蜘蛛再一次出发,毫不气馁地又去织第7 张网,并且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国王从这件事中获得了激励,决心重整旗鼓,再次和英格兰人决一死战。经过极为缜密的准备,他重新聚集起一支军队,终于打赢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从英格兰人手中夺回了失去的领土。
不放弃起跳的勇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没那么简单。别人放弃,自己还在坚持;他人后退,自己照样前进;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依然努力奋斗。做到这些的确不容易,但只有用心去做了,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对每一家有实力、有意愿进行变革和创新的企业来说,同样如此。碰壁总是在所难免的,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断挑战,不断尝试,才能跳出樊篱。尤其是处于发展瓶颈中的企业,更不应该墨守成规,放弃“跳跃”的勇气,改变“跳跃”的高度。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大多数企业纷纷采取收缩战略,但著名的杜邦公司却没有减少在技术创新上投资的额度。1930 年 4 月,杜邦公司率先发明了人工合成橡胶。在这一年,杜邦公司的产品价格水平和销售量虽然分别下降了大约 10%和l5%,但是,杜邦公司仍然加大了研发投入,推进这项新技术的商业应用。截至 1939 年,美国制造的每辆汽车、每架飞机都用上了合成橡胶部件。
与此类似,杜邦公司在经过大量的研发后,于 1934 年发明了尼龙,并于1938 年推出了尼龙产品,而尼龙在今日生活中的普及性更是人尽皆知。杜邦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地位,正是通过在大萧条时期坚持不懈的“跳跃”奠定起来的。
跳蚤效应告诉我们,“你想跳多高,就能跳多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关键在于自己。我们的心态,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努力,都决定了我们可能达到的高度,而确定什么样的高度,对我们的成就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间 3 个泥水匠:“你们在于什么?”甲说:“砌墙。”乙说:“挣钱。”丙说:“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建筑。”10 年后,甲和乙还是碌碌无为,只有丙成为了一位知名的建筑师。
我们不必惊讶于他们 10 年后迥然不同的命运,因为从他们当时的回答中就可以预料到他们的不同结局。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甲和乙只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虽然他们也希望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一点儿,但养家糊口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目光狭隘,让他们对眼前的工作失去了冲劲与追求。只有丙与众不同,他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在他的眼里,泥水匠不只是简单的泥水匠,还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不但努力工作,还为自己立下了在这个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的远大志向。他的梦想时刻激励他奋发追求,最终成就了他人生的高度。
我们有时候也像跳蚤一样,给自己制定一个易于满足的目标,结果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不敢想,就注定平淡;不去做,就只能平庸。
微软的一位主管和总裁比尔·盖茨在主持面试的时候,同时有 3 个应征者脱颖而出。主管问他们:“进入微软以后,你们有什么打算?”第一个人说:“我将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主管赞许地点了点头。第二个人说:“我希望我适应的这一段时间内不犯什么错就好。”第三个人说:“我希望能把任何一份工作都当成一个学习和积累的机会,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其他人听了都一愣。没想到比尔·盖茨却说:“好,既然你有雄心,我愿意为你提供这个表现自己的大舞台。”
会后,主管不解地问比尔·盖茨:“那个人一看就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为什么还要录取他呢?”
比尔·盖茨说:“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与他的志向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没有大志向的人,即使再有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因为他的人生目标早已被他的鼠目寸光给搅拌住了。”
果然不出比尔·盖茨所料,微软在录取了这 3 个人之后,前两个人都兢兢业业,成了合格的员工;而最后一个人则工作出色,很快就进入了公司的管理层,为微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他离开微软后成为了一家著名企业的CEO。
不少人认为天才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