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一个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来的人提出的,他出生于英国奥卡姆,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人们都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是一位逻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由于他当时发表的言论违背了罗马教廷的旨意,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他在狱中度过了四五年的时间,他逃出来之后,流浪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王爷。当时的那个王爷鉴于罗马的压力,不敢收留他,是威廉的一句话改变了王爷的想法:“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
就在这个期间,他著书立说,从而声名远扬。他当时非常厌倦“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他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在《箴言书注》2 卷 15 题中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也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即人们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奥卡姆剃刀”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一种“反动的”哲学。这个定律的提出,使很多人感到威胁,因为按照这个定律的意思,将触动到这些人的利益,所以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为这个理论而再次受到伤害。即使如此,这个定律依然广泛流传,经过数百年的磨砺,使它变得更加锋利。后人在这个定律的基础上,又将其丰富、发展,涉及了更多的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人们将奧卡姆剃刀定律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指出我们现在运用的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不管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制度越来越烦琐,不管这些制度是否真的有效;文件越来越多,不管每个文件是否都是必须要处理的……至于我们的效率越来越低。管理学家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并将其总结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意思就是企业管理就是要将复杂的管理简单化,抓住关键的地方,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不要人为地把管理复杂化,要顺应自然、顺应企业的需要。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打个比方,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十字路口,你可能会很容易做出选择,但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数十个十字路口交叉而成的网状道路,你该如何选择?而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告诉我们,把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事物都抛开,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将复杂简单化。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成了最宝贵的资源,对于管理者是这样,对于普通人也是这样,但许多人终日忙忙碌碌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把复杂简单化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人。用管理的例子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它的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但是,把简单的管理复杂化很简单,而要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就很难。中国人崇尚“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但是能娴熟运用的人却寥寥无几了。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 18 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对于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复杂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把复杂变简单,抓住关键因素就成了决定一个人能否快速而高效地取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