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一分嫉妒,多一分宽容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由一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何必和别人攀比,嫉妒他人的成绩呢?

关于嫉妒,哲人们对它有过很多深刻的论述,我们发现没有一个人给予嫉妒积极的评价。

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

耶和华说:“要向智者学习,而不是嫉妒;要做强者,就要学会虚怀若谷,宽容待人,直至化敌为友。”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更大,因为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雨果说:“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残酷。”

嫉妒之所以招致这么多人的抨击,是因为它会让人痛苦。但丁说它是“灾星”,培根称它是“恶魔”,希腊的安提斯德把它贬为“腐蚀剂”,我国诗人艾青比喻它为“心灵上的肿瘤”。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高。于是,他找来了一位猎人,对猎人说道:“请你帮我把天上飞的很高的老鹰都射下来吧!”

猎人回答道:“你若是能够提供给我一些羽毛,我就可以帮你!”

老鹰毫不犹豫的从身上拔下了几根羽毛递给猎人,但猎人并没有如他所愿射中天空中稿费的老鹰。但猎人每开一次枪,就和老鹰索要几根羽毛,最后,直到老鹰把身上羽毛几乎快拔光时,猎人也没有射下一只老鹰。但此时这只几乎没有羽毛的老鹰却已经丧失了飞行能力,而猎人也毫不费力的抓住了它,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嫉妒不仅害人,更会害己。

产生嫉妒心理是正常的,而因嫉妒而死就不值得了。有人请教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不快呢?”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本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就。”

人们常把嫉妒藏在内心,不承认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心怀嫉妒,总是想掩盖它。结果自己整日处在害怕被揭露的焦灼不安和痛苦中。

人若被嫉妒支配,没有进取的愿望和行动,他对被嫉妒者每一次的成功,都感到内心不舒服,甚至恨得咬牙切齿。因此,他们内心总是处于极度压抑状态。嫉妒者总是把自己心思用于窥探他人的“隐私”,整日寻找别人的挫折和失败。不断有这种无谓的消耗,能说他活得不累吗?易嫉妒者,长时间处在紧张体验之中,结果积妒成疾,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上帝遇见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上帝告诉他:“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会得到你愿望的双倍报酬”。这个人一开始高兴不已,但一想到他如果得到一座豪宅,他的邻居就会拥有两座豪宅;他如果拥有一位绝色佳人,他的邻居就会有两位如此的美娇娘。他想来想去,也不希望他的邻居平白无故的拥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最后,他一狠心,说道:“请挖掉我一只眼珠吧!”

由此可见,这个人的嫉妒心太强,极端自私。嫉妒使其行为变得无理智,表现为一种心理变态。

那如何对嫉妒心进行调控呢?

第一,要防止自私心泛滥,从“小我”中解放出来,以大局为重。其次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消除嫉妒的折磨,重要的是要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要有扬长避短,用锲而不舍的精神,缩小和赶上甚至超过对方的优势方面。

平平淡淡才是真。生命只有几十年,生命没有可比性,每一天好好生活,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贫穷也罢、富有也罢,卑微也罢、显赫也罢,只要有一份美丽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而能够拥有美丽心情的秘密只有一个,少一分嫉妒,多一分宽容,就会活得坦然而恬静,温柔而青春。 WKOAVysfXOzfkfz8y0ZPLuI9PB/O9/fUQITXwpgLbRBNXPFCO/9cFEL80LX7ze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