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阶段活动

活动一:经验分享

教师:你见过什么样的吸尘器?

顺顺:我家的吸尘器像个大书包,还有轮子。

冬冬:我和爸爸去洗车的时候,我看见洗车店有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可以把水吸干净。

岑岑:我在电视上见过一个吸尘器,它有一个很长的手柄,很快就把脏东西吸干净了。

教师: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吸尘器?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吧!

芊芊:我带来的吸尘器是用来吸床上的灰尘和螨虫的。

天晴:我家的是便携式吸尘器,可以拿在手里,想吸哪里就吸哪里。

图1-1 认识吸尘器

堃堃:我家的吸尘器是卧式吸尘器,放在地上用的,脏东西吸得很快,就是声音有些大,而且有点儿沉。

安安:我家的吸尘器叫作“扫地机器人”,它可以不用人扶着,自己在地上转着圈儿地吸脏东西,遇到墙的时候还会自己拐弯。

【教师支持: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对比等方式,观察吸尘器的外部结构,深入了解吸尘器的不同样式与主要功能之间的联系。】

教师:吸尘器都是用来清理脏东西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类呢?

凌夕:有的吸尘器适合吸地,有的适合吸水,有的适合吸床,它们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冬冬:这个杆长的吸尘器就适合吸地,因为人不用弯腰,非常省劲儿。那个杆短的比较适合我们小朋友用。

萱弋:桶式吸尘器很大,电线很长,可以用来吸操场上的落叶,但是放在咱们班里用就太不方便了,而且声音会很大。

教师:那我们要做一个班里专用的吸尘器,我们要做多大呢?

冬冬:要做又轻又小的,方便我们小朋友拿的。

活动二:吸尘器里的秘密

教师:吸尘器里都有什么呢?

冠泽:吸尘器里有电线和电池。

闹闹:电能提供能量,里面要有散热器。

奡雨:里面应该有个大风扇。

冬冬:要想发电,里面肯定得有个电机。

凌夕:里边有个垃圾桶,是用来装脏东西的。

【教师支持: 教师邀请后勤师傅对吸尘器的部分零件进行拆卸,以便幼儿观察吸尘器的内部结构。】

图1-2 吸尘器内部结构猜想图

图1-3 认识各部分零件

活动三:风扇的作用

在拆卸了吸尘器各部分零件后,幼儿对风扇在吸尘器中的作用产生了疑问。

珈铭:风扇是用来吹风的,为什么吸尘器里的风扇不会把脏东西吹跑呢?

白白:吹风机里就有个电风扇,我在家吹头发的时候就用的是吹风机正面的口,吹风机背面的口是不能吹风的,我把头发靠近的时候,头发还会被吸到吹风机里。

【经验迁移: 幼儿用使用吹风机的经验,来解释吸尘器的工作原理。】

图1-4 真空原理实验

图1-5 实验观察记录图

【科学原理: 吸尘器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尘器吸入含灰尘的空气,后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新的空气。负压差越大风量越大,吸尘器的吸尘能力也越强。】

活动四:尝试制作风扇
问题一:做什么样式的扇叶?

分析与讨论

凌夕:我见过有的扇叶是半圆形的,还有的是长条的。

冠泽:扇叶就像西瓜牙儿一样,有个弧度,扇叶是一片挨着一片的。

张弛:爸爸带我去张北草原,草原上那些风车的扇叶都是又细又长的。

曦晨:我家风扇的扇叶是水滴形的。

猜想与假设

教师:用什么材料制作扇叶呢?

凌夕:用纸画一片扇叶吧。

闹闹:纸太软了,很容易坏。

冠泽:那我们就用硬一点儿的纸,我觉得纸盘子的底部就很硬。

实验与验证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绘画和折纸的方式制作了扇叶。制作完毕后,幼儿发现风车样式的扇叶大小一样,其他扇叶的大小有很大的不同。

问题二:怎么做可以保证每片扇叶都一样大?

图1-6 扇叶设计图

分析与讨论

张弛:可以用尺子量一下,看看扇叶是不是都一样大。

凌夕:长短可以用尺子量,可是扇叶是有弧度的,没办法用尺子量。

猜想与假设

闹闹:那我们先在一张纸上画好一片扇叶,剪下来,然后按照剪好的扇叶再画一片。

教师:每一片扇叶的距离是什么样的呢?

凌夕:每片扇叶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做桃花的方法,先剪一个圆片,再将四片扇叶四角对称地粘在圆片上面。

实验与验证

幼儿用拓印的方式,成功地剪下了大小相同的扇叶,并将四片扇叶固定在圆片上。

问题三:怎样检验扇叶是否能转动起来?

分析与讨论

张弛:我们可以用嘴吹的方式让扇叶转动起来。

冠泽:吸尘器里是有电机的,我们也可以找一个电机。

猜想与假设

晋廷:我们科学区就有电路玩具,里边就有一个让风扇转动的零件,我们可以把做好的扇叶也装在上面,试一试能不能转起来。

实验与验证

幼儿在扇叶的中心扎了一个孔,又将扇叶套在了电路玩具的零件上,扇叶成功地转动起来。幼儿发现扇叶虽然可以转动,但是产生的风很小。

图1-7 拓印风扇

图1-8 制作四叶风扇

图1-9 验证扇叶转动

图1-10 扇叶转动起来的经验总结图

图1-11 扇叶不能产生风的原因总结图

问题四:怎样做扇叶可以产生风?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班级中电风扇的扇叶。

分析与讨论

闹闹:扇叶不是平面的,每片扇叶都是有角度的。

凌夕:我们也要让扇叶有角度,这样才能有风吹出来。

晋廷:我们可以把扇叶做成立体的。

【教师支持: 教师寻找各式风扇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对扇叶的认识经验。】

猜想与假设

冠泽:我们可以把一张纸剪成圆形,然后上下左右各剪开一个口,再把每片扇叶都折一下,就有角度了。

闹闹:四片扇叶太少了,扇叶多一些,风力会更大。

凌夕:那我们把每片扇叶再从中间剪开,就可以变出八片扇叶了。

教师:我们要用剪刀剪到哪里呢?

晋廷:剪到中心就行了。

闹闹:不行,这样扇叶会断的。我们可以剪到离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实验与验证

幼儿利用画圆尺画了一个圆形,并用直尺在圆上画了“米”字形直线,再用剪刀沿线剪到离中心相等的地方,将扇叶有角度地折一下,扇叶就做好了。幼儿将扇叶放在电路玩具上,扇叶转动了起来,同时产生了风,但幼儿发现纸质扇叶转动时有些晃动。

图1-12 制作八片扇叶流程图

图1-13 用直尺画“米”字形扇叶

【经验迁移: 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过将1/4和1/8的扇形塑料片拼摆成圆形的游戏,对于扇形数量大小与圆形的组成关系有一定经验,幼儿将此经验迁移到了八片扇叶的制作中。】

问题五:用什么材料做扇叶更好?

分析与讨论

闹闹:纸做的扇叶还是有些软,换一种硬点儿的材料可能会更好。

晋廷:塑料瓶子比较硬。

凌夕:瓶子太硬,怎么折呀?

冠泽:垫板也很硬,用垫板试试吧。

猜想与假设

晋廷:对,可以用垫板!咱们可以用之前的办法,用垫板剪出一片片扇叶来。

教师:垫板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那怎么做可以让垫板扇叶变得有角度呢?

凌夕:我们可以在中心做个立体的圆柱,就像瓶盖一样,然后将每片扇叶插上去固定好。

闹闹:瓶盖太硬,不好插。

冠泽:那我们拿轻体泥自己捏一个圆柱,轻体泥比较软,扇叶一下子就能插进去。

实验与验证

幼儿将轻体泥捏成了类似瓶盖的小圆柱体,并将垫板扇叶插了进去。幼儿将扇叶放置在电路玩具上,扇叶转动了起来,但没转两下扇叶就飞了出去。

图1-14 制作垫板风扇流程图

图1-15 垫板风扇失败原因汇总图

问题六:如何将扇叶固定牢固?

分析与讨论

冠泽:轻体泥太软了,粘不住扇叶。

凌夕:我们太着急了,应该等轻体泥干了再试。

晋廷:或者我们可以抹点儿胶水,这样粘更牢固。

猜想与假设

闹闹:美工区有胶钉,样子跟轻体泥很像,但是要比轻体泥黏多了。

张弛:我们可以用胶钉代替轻体泥试一试。

实验与验证

幼儿将轴心部位的材料更换成了胶钉,并在电路玩具上进行尝试。风扇转动起来了,但幼儿发现转速要比纸质风扇慢一些。

问题七:怎样加快扇叶的旋转速度?

图1-16 固定扇叶的材料和工具汇总图

分析与讨论

教师:为什么风扇转得慢了?胶钉和轻体泥之间有什么不同?

张弛:胶钉风扇要比轻体泥风扇重很多。

凌夕:风扇本身太沉了,电路玩具带不动。

图1-17 扇叶转速变慢原因分析图

猜想与假设

教师:什么材料既像胶钉那么有黏性,又像轻体泥那么轻呢?

闹闹:要不我们把胶钉和轻体泥揉在一起吧!

晋廷:不行不行,这两个不能揉在一起,那样就用不了了。

张弛:那我们先用最小的胶钉把扇叶粘住,然后在胶钉外边裹上一层轻体泥,等晾干以后再试试。

实验与验证

幼儿将胶钉和轻体泥两种材料组合,对扇叶进行了固定。扇叶被牢牢固定住,放在电路玩具上可以转动,而且转得比较稳。

【教师支持: 教师通过运用指导语,引导幼儿发现胶钉和轻体泥的不同,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尝试。】

活动五:尝试安装小电机

教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风扇的转速呢?电机怎样才能运转起来呢?

岑岑:电机需要通电。

安安:要有电池为电机提供能量。

赫赫:要用电线将电池和电机连接起来。

阶段小结与反思
(一)幼儿

幼儿基于日常生活中“桌面上的纸屑难以清理”的真实问题,展开了制作迷你吸尘器的深度学习活动。在探索中,幼儿认识了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吸尘器,了解了吸尘器的组成部件和风扇的作用。同时,幼儿在探索后,还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

图1-18 幼儿反思汇总图

首先,幼儿通过同伴共享、直观观察等方法,丰富自身对吸尘器的认知,了解吸尘器的内部构造,为制作迷你吸尘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幼儿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经验不断拓展思路,寻找解决策略。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实验等方式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有关概念的初步认识,建构与理解新经验,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幼儿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

最后,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良好学习品质,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二)教师

在该阶段深度学习课题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不断深化与助推幼儿的探究活动。

首先,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观察幼儿的行为,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在幼儿遇到烦恼、心生对桌面吸尘器的向往时,教师快速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行预判,即从专业的视角去判断此兴趣点的探究价值,从而将幼儿的偶发兴趣转化为值得探究的内容,并生成相应的活动。

其次,教师通过搭建由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园所资源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条件和资源。家园合一的有力支持将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的探究环境,多种有关探究内容的信息资源的补充也为幼儿探究兴趣的持久与延伸提供了可能,从而拓展探究的广度与深度。

再次,当前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形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在幼儿“做一做”“试一试”的过程中,其探究兴趣愈加高涨,探究的问题也会不断生发。例如,通过近距离观察吸尘器的拆卸过程,了解吸尘器的内部构造,幼儿对吸尘器里的风扇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最后,教师作为幼儿行动上和情感上的合作伙伴,与幼儿形成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注重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而且重视幼儿探究精神以及自信心、成就感等积极情感的培养。教师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在试错中总结经验,获得解决办法。 +pEeLcbU2BI8qyz5tfwimfPebjqsxQriqbtfhS48cxHX0M8qabQOEqD7q5KCVE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