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讨论
桃子:鸟窝是用树枝做的。
多多:鸟窝是用草做的。
睦希:我妈妈说燕子的家是用口水做的。
大宝:鸟窝是用木头做的。
(幼儿已有经验有限,讨论中幼儿的描述不具体,重复较多。)
猜想与假设
教师: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更多的鸟窝?
糖糖:公园里有鸟窝,我们可以去看一看。
蕊蕊:我去过公园,没看见鸟窝。
元宝:我在电视里见过,可以看电视。
六一:长白山里有好多小动物,也有鸟窝。
小宝:可以让我爸爸上网用百度搜索一下,百度什么都知道。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经验积累有很重要的影响。)
【教师支持: 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鸟窝的构造,教师鼓励家园合作,共同收集鸟窝的照片。】
实验与验证
教师:你了解到哪些不同的鸟窝?
钰儿:照片里的鸟窝有尖尖的房顶,是有爱心的人帮助小鸟用木头做的。
雯雯:我拍到的鸟窝是用树枝和动物的羽毛做的,像我们吃饭用的碗一样。
石头:小鸟自己用泥巴、唾液、羽毛和干草做的,是半圆形的,在房檐下面。
大宝:小鸟的家是圆圆的,是叔叔用草编织的。
小宝:用树叶也能做鸟窝。在鸟窝里面包上棉花,再放点儿石头子儿增加重量,在高高的树上,这样的房子是很暖和的。
粽子:跟帽子形状是一样的。
二多:我在爷爷家看见了铁丝做的小鸟笼子,那里面就有小鸟。
(小鸟的家这一概念,在幼儿头脑里已经变得较为丰富和具象。)
分析与讨论
幼儿提出的材料大致可分为四类,教师依据幼儿对材料的喜好将幼儿进行分组,分别是木板组、树枝组、干草组与纸板组,具体如表5-1所示。
表5-1 各组针对材料的交流与讨论
猜想与假设
教师:去哪里找这些材料?
麒麒:幼儿园的后院有很多树枝,我们可以去捡点儿。
睦希:我们上美劳课的盒子就可以做鸟窝。
糖糖:我家小区的喷泉附近有好多软软的小草。
桃子:小区的小草不行,我家有喂兔子的干草。
(幼儿能寻找到的材料都来自幼儿身边。)
【教师支持: 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在幼儿园中寻找材料,园里没有的材料,请家长帮忙收集。】
实验与验证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木板和硬纸板相对容易收集,树枝和干草需要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收集。收集树枝时,教师反复叮嘱幼儿要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分析与讨论
教师:你们想把小鸟的家设计成什么样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材料,绘制鸟窝的设计图。每位幼儿画出自己认为最坚固的鸟窝,然后把图纸贴在黑板上,组内幼儿进行站队投票,获得票数最多的图纸胜出。
图5-1 木板组设计图
图5-2 树枝组设计图
图5-3 干草组设计图
图5-4 纸板组设计图
猜想与假设
教师:需要哪些工具?
主材使用木板的幼儿认为需要锯子与胶枪等工具。
北北:咱们需要刀,用来切木板!
六一:刀切不动!
北北:用锯子可以!
大美:还需要胶枪。
主材使用树枝的幼儿认为需要刀与胶枪等工具。
糖糖:咱们需要胶水。
粽子:胶水不行,老师用的胶枪粘得比较牢固。
雯雯:对,还需要刀,用来切树枝。
主材使用干草的幼儿认为需要绳子与胶水等工具。
睦希:草这么散不好粘。
麒麒:用绳子围个圈,把草粘在绳子上。
六一:行,那就找点儿绳子和胶水!
主材使用纸板的幼儿认为需要胶水、剪刀与铅笔等工具。
【教师支持: 教师协助幼儿进行不同工具的准备,并对各组幼儿绘制的思维地图进行了总结。】
图5-5 木板组所需材料和工具图
图5-6 树枝组所需材料和工具图
图5-7 干草组所需材料和工具图
图5-8 纸板组所需材料和工具图
图5-9 制作材料和工具反思图
第一组:木板组
分析与讨论
粽子:我来用胶枪粘吧。
玉儿:木板太大了,需要先用锯子锯。
猜想与假设
糖糖:用锯子就像用刀一样。
多多:不对,我会用锯子,我看过爸爸用,应该前后拉。
实验与验证
多多:木板太硬了,锯不动啊。
粽子:是你不会用吧?
多多:我看到我爸爸就是这样用的。
幼儿尝试了很久,还是因为力量不足、不会熟练使用锯子等原因没有切割成功。
【教师支持: 幼儿通过分析发现,导致无法锯断木头的原因不仅仅是力量不足,更多的是没有掌握锯子的使用方法。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工人叔叔拉锯子的视频,幼儿通过视频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锯子。】
分析与讨论
糖糖:和多多一样,是前后用力。
玉儿:可能是多多力气太小了。
多多:我们可以两个人一起。
粽子:我来把着木板。
实验与验证
两个男孩用锯子,一个男孩用手固定木板。
【科学原理: 与刀相比,锯之所以能够更加方便地锯物体,核心在于三角形齿条。三角形齿条的齿尖非常尖锐。尖锐的齿尖在物体表面移动时,会破坏物体结构,使之变成粉末。两名幼儿通过合作,力量增大,使工作更加快速地完成。】
【学习品质: 幼儿通过反复尝试,从而更好地使用工具,在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分析与讨论
玉儿:木板有的长有的短,粘不成鸟窝。
糖糖:可以多放点儿胶。
多多:不行,应该把每块木板锯得一样大。
教师:为什么应该一样大?
多多:我玩搭城堡时需要一样大的积木块。
木板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幼儿粘了很久也没有成功,负责粘的幼儿提出木板应该大小相等。
猜想与假设
粽子:做鸟窝和搭城堡一样,我们可以先用积木块搭个房子。
多多:好,我们先用积木块搭房子。
实验与验证
幼儿先搭了一个玩具房子,然后把木板锯成跟拼插玩具的大小一样。
图5-10 玩具房子搭建图
图5-11 木板组完成图
【经验迁移: 幼儿将拼插玩具房子的经验,迁移到制作木板房子的过程中。幼儿尝试先搭建玩具房子,再将木板按玩具房子的大小进行切割,从而解决木板长短不一的问题。】
第二组:树枝组
分析与讨论
教师:这么多树枝都能使用吗?
二多:树杈太多的不能要。
佑佑:太细的也不行,弯弯的也不要。
元宝:要长度差不多才行。
猜想与假设
教师:不符合要求的树枝怎么办?
轩轩:我们用刀把多余的树杈砍掉吧。
元宝:树枝粗的部分留下,细的部分折掉。
实验与验证
桃子:用刀太慢了,我用手折更快。
汤圆:你折得是很快,但是太多毛刺了。
元宝:你可以像我这样用脚踩住,然后折一下。
折树枝的工作很耗费时间,但是幼儿的耐心并没有减退,他们还开动脑筋想了很多方法。
分析与讨论
二多:把长出来的树枝用刀切掉。
佑佑:我切过了,一切树枝就散架了。
元宝:先把树枝折成一样长,再粘成“墙”呢?
教师:怎样才能把树枝折成一样长呢?
猜想与假设
轩轩:让一个人折,其他人不折。
元宝:找粗细一样的树枝折。
二多:都折成像我的脚这么长。
教师:你们谁想的办法更好呢?
轩轩:我们一起折着试试。
实验与验证
幼儿对三种操作方法进行了实验,分别是一人折树枝,用粗细一样的树枝,用脚丈量树枝,得到的结果分别是:一人折树枝时需要有一根折好的树枝作为比照;树枝的粗细不影响树枝的长短;用脚量好,再做上记号,可以得到等长的树枝。
【学习品质: 幼儿在比较测量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勇于尝试和探索的良好品质。】
图5-12 一人折树枝
图5-13 用粗细一样的树枝
图5-14 用脚丈量树枝
图5-15 树枝组完成图
第三组:干草组
分析与讨论
雯雯:我们可以把很碎的草都捏在一起,捏成一个圆球,然后在圆球上挖一个洞。
六一:我们找一个碗,把干草用力地按在里面,干草就变成碗状的了。
实验与验证
一名幼儿将干草粘成一片一片的,然后再粘在一起,粘成碗状的。可是干草都碎了,粘不成形。
幼儿尝试了很久,可由于干草在做成碗状的过程中不好成形,所以幼儿做了一些无用功。
分析与讨论
玉儿:往碗里放干草时,应该交叉着放。
教师:为什么应该交叉着放呢?
六一:我们编头发时需要交叉着编,头发才不会散开。
麒麒:还要放胶水,粘上了才不会散开。
猜想与假设
教师:一边编干草,一边挤胶水,你们能忙得过来吗?
玉儿:可以女孩子编干草,男孩子挤胶水。
实验与验证
六一:太多的草编成的辫子不好成碗状。
麒麒:我多放点儿胶水行吗?
玉儿:那样做成的鸟窝就太大了。
雯雯:我们把干草编成很多小辫子,然后一层一层铺到碗里。
麒麒:好,你铺一层干草,我加一层胶水。
(干草太细,编成小辫子使之加粗,更容易成形。)
分析与讨论
麒麒:我知道可以用太阳晒。
玉儿:可以用扇扇子的方法。
六一:那样太慢了,我们可以用吹风机。
麒麒:这是好办法,就用吹风机吧。
实验与验证
麒麒使用吹风机吹干草时说道:“吹风机不能开太大风,否则干草会变形。”六一也说:“也不能用最小风,干得太慢。”玉儿补充道:“吹热风比吹冷风干得更快。”
图5-16 干草组完成图
【科学原理: 蒸发。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就越大。通过吹风机的加热与提高风速,胶水中的水分得以快速蒸发。幼儿通过实践,发现最适合吹干鸟窝的档位是中档热风。】
【经验迁移: 在该过程中,幼儿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例如,幼儿利用“编辫子”的经验编织干草,利用“吹风机吹头发”的经验解决了胶水一直不干的问题。】
【学习品质: 幼儿积极主动地探讨“胶水一直不干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进行反复尝试,积极调整策略,主动寻求答案。】
第四组:纸板组
分析与讨论
北北:我们剪的纸板大小形状都不一样,这样不能组合到一起啊。
教师:那我们怎样剪才能把纸板剪成大小一样的呢?
猜想与假设
北北:可以先折一下再剪。
大美:不行,纸板比纸厚,折的线不直。
璐璐:用格尺量吧,我看过我哥哥用格尺。
实验与验证
大美:用格尺,剪出来的纸板大小还是不一样。
潞潞:我是沿着格尺画线剪的,但是我剪完的纸板大小也不一样啊。
幼儿只量纸板的一条边,所以剪裁下来的纸板大小不一。
图5-17 纸板组完成图
分析与讨论
想想:我们先剪好一个纸板,然后所有纸板都按照这个剪,这样就可以剪出一样大小的纸板了。
六一:那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实验与验证
幼儿将一块剪好的纸板放在另一块纸板上,用笔沿着四条边画上线,再沿着线剪,最后顺利地完成了纸板房子的制作。
【经验迁移: 幼儿根据平时美术活动中拓印画的经验,解决了如何才能将纸板剪成一样大小的问题。】
【学习品质: 幼儿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终于找到了剪纸板的办法,表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在第一阶段活动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能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验证尝试解决,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经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新问题中,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敢于发言,积极动脑,敢于质疑,敢于验证。通过绘制思维地图,幼儿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并积极地进行探索。
图5-18 木板组反思图
图5-19 树枝组反思图
图5-20 干草组反思图
图5-21 纸板组反思图
首先,教师为幼儿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条件。在第一次分享环节中教师就遇到了问题,那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幼儿见过的鸟窝太少,大多数幼儿都是凭借想象或者成人的口述来描述鸟窝的。鉴于此,教师支持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查资料,收集照片,补充认知上的不足,给幼儿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幼儿在第二轮分享中有话可说。
其次,教师启发式介入,并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将鸟窝制作分成五个环节,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互相磨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图5-22 “给小鸟一个家”活动反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