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十九章
素云伴舞银屏得祭 姚老归来木兰南迁

下一个月,六月,木兰染患痢疾,差一点一病不起。她现在进入了生活里最伤心的阶段。过去的两个月,耗费了她的元气,她一直消化不良,比从前瘦多了。阿满的死,在她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几乎一年过去都无法恢复。

家里人也全都改变了。只有一个人没有改变,那就是曼娘。其实,曼娘也老了一点儿,可是在木兰眼里,曼娘始终是木兰从小就崇拜的那么美那么心肠好的曼娘。曼娘的养子阿瑄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在天津海关做事。阿瑄敬爱曼娘,就犹如对自己的生身之母一样。他也学到母亲那高尚精细的态度,和同时代的其他青年大不相同。

北京的恐怖岁月中,经亚逃走了。立夫被捕之后,他恐怕自己遇到麻烦,就逃去外地,情形较为安定之后才返回北京。爱莲和丈夫在一起,不在家中,不过没离开北京,有时回家探望一下,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给妹妹丽莲物色到一个丈夫,也是个西医,所以桂姐的两个姑爷都是西医。桂姐的头发已经发灰,人也发福了;但是看见两个女儿婚姻很美满,自己无忧无虑,若说她做了祖母,看来还不像呢。她不愿各处去,这是她享福的时候了,因为她年轻的时候很辛苦。她现在还爱兴致勃勃谈往事,年轻一代听来觉得很有趣。可是她和曾太太比起来,曾太太在晚年显得更好看。曾太太年来多病,但是脸上依然清秀而精明,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很美。她俩之间,有这样的不同:曾太太还描眉擦粉,但自曾先生去世之后,桂姐就不再化妆了。

除去曾太太尚在之外,曾先生和木兰的母亲去世,木兰的父亲离家修道,木兰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阿非已经成年,他可以照顾自己和宝芬。他夫妇自英国回来之后,完全是现代时新派,生下的婴儿也由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护士看护。

因为北京还是动荡不安,在军阀压力之下,立夫也许还有二度被捕的危险,所以他接受劝告,暑假中离京赴沪。在北方,奉系张作霖的势力日形扩大。

立夫究竟要做什么,颇难决定。国民革命军已经自广东开始北伐,黛云、陈三、环儿,已经到南方参加国民党的工作,他们参加的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莫愁坚持立夫必须放弃政治活动,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她想限制立夫,不让他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这实在不容易,不过她成功了。有时候,莫愁的决心硬如铁石,她丝毫不考虑别人的观点,只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使招惹不快,也在所不惜。她已经做了最后决定,硬是不许丈夫涉身政治,决定就是决定,不能动摇。立夫的家要搬到南方去,这也大致成了定案。

木兰躺在床上,思索自己,思索和自己亲近的人——就是荪亚和剩下的两个孩子。孩子还小,婆婆年老多病,全家的重担在她身上。她想离开,但是办不到。

荪亚对她态度冷漠,是为了什么,她知道得很清楚。她晚上单独到监狱里去看立夫,隐瞒着没告诉他;立夫怕引起了误会,也没把这件事告诉妻子。但是立夫获释之后,那天晚上吃饭时,人人向木兰敬酒,恭维她在营救立夫这件事情上的功劳。这时,荪亚才听说木兰把珠串拆散去做打点之用。荪亚明白,珍珠,从钱的观点上看,木兰是认为无所谓的,即便是她嫁妆中很稀有的珍珠,也是无足轻重的。木兰和立夫是朋友,他自然知道,自然她没有不去营救的理由,但是立夫监禁期间她分明有点激动过甚,大失常态,关心也太过分。荪亚和木兰还是寻常一样和美,只是彼此之间,总是有点什么没有说出口的事情。再者,荪亚开始越来越注意钱,自己也开始从事一些小营业。古玩店的利润很大,他对股票投资也越发有兴趣。现在他正是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性格上发展出独断自得的态度,青春时代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轻视金钱地位那样诗人逸士的胸怀已然消失。他精神上的这种变化,多少表露在他的脸色上,这就颇使木兰难过。她很怕这种卑俗现实的态度的渣滓,会存在丈夫的灵魂里。

木兰病时,曼娘来探视,第一次发现他们夫妇吵嘴。

木兰说:“我还是愿意离开北京。”

荪亚说了一句:“你为什么老是安定不下来?”

“阿满一死,我就告诉过你我要立刻离开北京。”

荪亚说:“你知道立夫就要搬走了。”木兰饮泣不言。曼娘插嘴说:“她现在身体这么虚弱,你要对她温柔一点儿才是。”

木兰抬起头来,看看丈夫,仿佛恳求般地说:“荪亚,你应当记得几年之前,我们说过放弃这种富家豪宅的生活方式,到乡间过一种草木小民的淳朴生活。我说我愿意做饭,自己洗衣裳,有你在我身边就好。我只需要过平安日子,我能不能过平安日子呢?”

丈夫回答说:“咱们怎么办得到呢?妈还在,已经年老,怎么能放下不管呢?我哥哥和曼娘怎么办呢?这都是你的情绪不稳。”

木兰说:“荪亚,我原以为你会懂得我的心。”她的病使她的声音非常地柔和,非常地低。

看见妻子生病,又这样恳求他,荪亚说:“好吧。我答应你。可是母亲年岁这么大,不能离开不管哪。”

木兰很谦顺地说:“荪亚,你只要肯答应,我一定等。”

曼娘说:“荪亚,我是做大嫂的,说几句话你别介意。你是个瞎子。你是天下最有福气的人,但是你自己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太太,愿过一个简单的小户人家的生活,愿为你做饭,洗衣裳,教育孩子——这是平常人能得到的福气吗?你好像并没有把这个看得多么珍贵难得。你不了解女人,你也不了解木兰遇到阿满这件事受打击多么大。”

荪亚现在仿佛受到了感动,心也软了,转过去对妻子说:

“妹妹,你要原谅我。”

曼娘又对木兰说:“荪亚说的话,也有道理。从孝道上说,我觉得妈妈还在,你们撂下她也不应当。”

等木兰恢复到可以出去的时候,阿非和宝芬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这次请客有双重目的。阿非看见姐姐非常伤心,人又消瘦,存心让她散散心,所以这次请客是庆祝姐姐的康复。另一方面,立夫由上海回来度假,不久就要和母亲、妻子搬家到南方的苏州去住。在苏州他们有一家茶庄,而且在苏州立夫已经租到很好的一栋房子。因为经亚也已经回来,于是又邀了曾家全家。曾家来的人有曾太太、桂姐、曼娘、曼娘的母亲、阿瑄、荪亚、经亚、暗香、素同、爱莲、丽莲、丽莲的丈夫——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大卫医师。在姚家和孔家这边儿,有冯舅爷、冯舅妈,红玉的两个弟弟、阿非、宝芬、珊瑚、立夫、莫愁、博雅。这真是个家庭大聚会。只有傅增湘先生和傅太太算外人。

他们在北京饭店吃饭,饭后要跳舞。在那么多人之中,只有七个人能跳舞,男人里就是经亚、阿非、素同、王大卫医师;在女人里只有宝芬、爱莲、丽莲。其余的人只能作壁上观。爱莲和丽莲,现在嫁给了西医,生活在说英文的环境,都起了英文名字。

这是曼娘第一次在洋饭店里吃饭,也是第一次看见摩登人物跳舞。倘若她公公曾文璞先生还在世,她就不会去了,现在曾先生已然作古,她倒很想看一下跳舞。在她看来,那完全不遵守古礼了。但是她现在是个中年的妇人,她以为,同时曾太太也以为,她过了受青春诱惑的危险时期了。

因为在外国饭店里,阿非、宝芬又是摩登人物,已经摩登得夫妇分开坐。洋人的这种风俗习惯极其荒唐,简直不可饶恕,恐怕其原因,是洋人特别重视男女恋爱和闹风流韵事的缘故。木兰感到惊异,但是阿非说:“在这种洋地方儿,我们若不笑,谁会笑?”再者,他们坐的是一个长条桌子,若想像坐中国圆桌那么自由谈话,就办不到。向邻座的女人说话,而不是自己的太太,也的确够怪的。王大卫和少数几个男人,则真正和邻座的女人谈起来,别的男人则并没说话。别的女人也都不说话,而是静静地坐着,眼睛尽量往别桌上的女人那里望,或是和自己邻座男人一旁的女人说话,这样一来,当然并不舒服。

立夫和傅先生坐在一头,靠着宝芬,木兰和莫愁坐在另一头,挨着阿非。曾太太和傅太太坐在中间,正对面。荪亚坐在他母亲和曼娘之间。暗香对着曼娘坐,是靠近阿非坐的那一头。桂姐和她女婿王大卫挨着坐。

木兰还是虚弱苍白,虽然全桌气氛轻松愉快,她说话不多。她点着一支纸烟,但是并不爱抽。荪亚想和曼娘说话,但是曼娘很紧张,怕犯错失礼,所以对荪亚的说话没有多少回答,他只好向对面他母亲和傅太太说话。

这时候,中国女人忽然不穿褂子裙子了,改穿旗袍。木兰和莫愁自然也穿着入时。莫愁穿着一件白色的旗袍,但是很宽大,因为她怀着孩子,已经七八个月。木兰的旗袍是桃红色的,黑色滚边儿,使她的身段完全改观,她丈夫看着也大感新奇。因为穿褂子裙子时,她身体的轮廓在腰以下就被褂子的下端遮住,现在穿上旗袍儿,她那身段的自然之美完全显露出来了。

几个极端摩登的女人,已经开始只穿奶罩,露了胸部。曼娘是向木兰借了一件衣裳在今天宴会上穿,所以她看起来和平常她自己就大为不同。她不住地看那几个穿时髦晚礼服的女人,她吃一口东西,很快斜过去看那几个女人,又赶紧羞得低下头,然后又抬头看。赶巧有一个金发碧眼的高个子的洋女人,穿着闪亮的夜礼服,从他们的桌子前走过。她看见正前面两尺外,一个完全的赤背。那时她刚用叉子从肉上铲起一小口东西往嘴边送,顿时她的叉子从手里掉下去,呛啷一声掉在盘子上,她发出了老鼠般的一声尖叫,倒吸了一口气。那个洋女人转身看了看她。曼娘向来怕见洋人,用小鹿似的目光,很害怕地向上望。

在用餐时,有几对已经开始跳舞。傅太太和曼娘坐的正是斜对面,她看见曼娘的嘴唇因激动与惊奇而颤动,然后她又把眼睛低下去看自己前面的菜,仿佛即便望一望那跳舞的人也是违背道德的。吃饭之后,王大卫和素同开始去跳时,曼娘才认为她看一看并不算不正当了。丽莲身材苗条,跳得很好看。她回到桌子上来时,脸上发红,她看见曼娘瞅着她微笑。阿非来请宝芬跳,宝芬的座位暂时空了,立夫向荪亚招手,让他过去坐。刚才立夫和傅增湘先生说迁到南方去的计划。今天他到北京饭店见到荪亚时,觉得荪亚对他冷冰冰的。这是他第二次注意到这种情形,因为他从监狱刚出来时,他就注意到荪亚对他态度变了。但是现在他要走了,这次请客也主要是请他,他们遇见时,荪亚应当对他说几句话。见老朋友对自己冷淡,或是多年不见之后看见老同学,自己非常热诚,而发现对方却无丝毫亲热表现,再没有别的事更能使他伤心的了。又像看见一片美景,使人心神振奋,而同游者却木然无动于衷。不过在自然风景方面,玩赏的人还可以自得其乐;在友情方面,则以相互感应为基础,否则便无友谊可言,对方若无反应,则犹如美景消失,又如同儿童看见玩具破碎了一样。所以立夫一看宝芬的座位空出来,他就招手叫荪亚过来和他以及傅先生一同谈话。荪亚过来坐下,和他们俩闲谈,一如往常,立夫心里才觉得舒服一点儿。木兰的眼睛一边看跳舞,一边不断往这边望。

宝芬舞罢回来,一看座位上有人,她就坐在荪亚的座位上。过了一会儿,经亚过来请她和他共舞。那天晚上,她穿着打扮十分漂亮,又是到场的女人中最年轻的。经亚新近和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时常过从,他今天穿的是西服,他修长的身材以及巧妙的步法,引导着宝芬翩翩而舞,宝芬看来真是艳光四射。

在舞池里,中国人、外国人、年老的、年少的,杂沓共舞。好多欧洲人和身材苗条而稍为矮小的中国女人跳。说来也怪,好多旧式尊孔的官吏和银行家,并不反对跳舞,倒是喜爱跳舞。两个中国老年绅士,穿着长袍在里面跳,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个身体圆而短,脚上穿着中国的平底鞋,仅仅在地板上转圈儿走而已。他是走呢,还是舞呢?简直没有分别,只是一只胳膊伸出来,另一只胳膊围绕在女人的腰上而已。

经亚靠近这位老年绅士时,他一瞥见了他那个女舞伴,浑身震惊了一下子,原来那是素云,他离婚的妻子!但是素云改变了很多。他俩分手不过七年。素云显然是没有看见经亚,转眼她又消失在人群中了。

宝芬注意到经亚突然一停,问他:“怎么回事?”

经亚又恢复了舞步之后低声说:“是她!”

“谁?”

“我的前妻素云。”

宝芬以前还没见过素云,现在想仔细看一眼。经亚说离开舞池,但是宝芬说:“为什么?你怕她?”

他说:“不是,不好意思。”

他俩于是又接着跳,宝芬叫他跳近那个圆胖老绅士身边去。她算把素云的脸瞥了一眼,走近的时候,她看见素云戴了好多钻石,穿的是非常贵的衣裳。纵然如此,她的表情却显得有一种不满足的神情,因为面露怏怏不乐之色,脸上干枯失润,是永远不能再幸福快乐的憔悴。眼睛周围有深的皱纹,两颊不复红润。纵然眼睛里不失尖锐的光芒,但表情的抑郁寡欢,使涂上唇膏的一点朱红,与整张脸显得多么不相配!

他们越来越近,素云看见了离婚的丈夫,她的眼光突然闪亮。那只是一刹那。彼此没有打招呼的必要。她以敌对的眼光看了看经亚那极为美丽的时髦舞伴。宝芬向她回看了一眼,看见她胸膛上那巨大的钻石饰针,和她脸上那不自然的微笑,那当然是无法动人的,令人觉得那样的笑容和她的脸无法配合。

宝芬向经亚低声说:“微笑!笑出声来!尽量显出快乐的样子。”

但是后来看不见素云了。他们回到桌子上去,告诉别人这个惊人的消息。

曾太太说:“你没看错吧?”

经亚说:“当然是她。以前的太太我还不认得!她和那个穿长袍的胖老头儿跳舞呢。”

这话传到全桌,片刻之后,每个人都伸着脖子往舞池里看。

木兰问:“那个胖老头儿是谁?”

没人知道。阿非问茶房,茶房说:“那是吴将军。”

阿非说:“吴佩孚不跳舞。”

“不是吴佩孚将军。这是奉军里的吴俊升将军。他们已经来到北京,现在住在北京饭店。”

木兰问:“和他跳舞的那个女人是谁?”

“那是他第五、第六,也许是第七个姘头。谁知道究竟是第几个。”

“她和吴将军住在一块儿吗?”

“不是。吴将军和他的三号半住在一起。那个女人住在隔壁房间。”

木兰、莫愁、暗香,都倾耳细听。

“你的话是什么意思?”

“三号半是他最喜欢的姨太太。她现在坐在那一头呢。她非常时髦,非常好看。”

阿非问:“为什么她叫三号半呢?”

“噢,她应当是四姨太太。不过,她虽然公开和吴将军住,她又是别人的姨太太。他们三个人常在一块儿吃饭。”

木兰问:“三号半也跳舞吗?”

茶房回答说:“跳。”

“为什么今天晚上没有跳呢?”

“我怎么知道?”

虽然宝芬、爱莲、丽莲又跳了几次,是打算走近一点儿看看他俩,素云却再没和那个胖老头儿跳舞。

过了半点钟,他们看见吴将军从远处的角落站起来,走出屋去,身后跟着素云和另一个女人,他们都看出来是莺莺。素云往外走时,回头往这边看,似乎是看见了他们。

那三个人走后,他们用不着那么低声细语了,他们刚才说话就仿佛对方会听得见一样。莫愁叫阿非从茶房嘴里多打听点吴将军和那个女人的情形。茶房走过来,很愿意告诉他们。他走去问了问别的茶房,回来告诉他们说,吴将军是三天以前才来到北京的。三号半和他同住,三号半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莺莺。莺莺同时是一位牛某人的姨太太,但是已经献给吴将军了,而这个莺莺的丈夫,正是吴将军的心腹。那个瘦一点的女人不是别人,就是牛某人的妹妹。那个茶房最后说:“您想姓牛的在吴将军手下做事,那地位还不稳吗?全是一家人。”

阿非问:“他们来北京干什么?”

茶房回答说:“还不是玩乐?他们贩卖大烟也赚足了。他们在天津的鸦片公司,在天津也算第一流的,在日本租界里。他们钱太多了,在天津有几家大饭店,在那几家饭店里,客人可以抽大烟,有日本人和吴将军保护。我一个朋友的哥哥在天津一家饭店做事,什么事都知道。我给您说个笑话儿。每一个姨太太,将军都给她们买了一辆汽车,每一辆汽车都可以用来运‘白面儿’(海洛因)。女人来来回回带那种东西最方便。她们都有个简单的执照号码儿,警察背得过,所以她们非常安全。三号半的号码儿是三〇三。一天,有人在后头加上了一个符号,成了303(1/2),正好是三号半。天津人人拿这个当笑话说。那个瘦女人叫白面儿皇后。您记住我这句话,那种黑心钱,来得容易,去得容易。她没有好结果。不过我跟您说的话,可千万别跟外人说。”

阿非赏给他一块钱的一张票子,微微一笑,让他走了。这一群人直待到十一点钟才回家。不但莫愁坚持她丈夫当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甚至木兰也同意他不要再从事政治活动,因为他天性不适于政治生活。立夫在这几个人包围之下,他算屈服了,并且在民国十七年早秋,莫愁新生的孩子才一个月大,他们南迁到苏州。在苏州城外河边上一栋独立的房子中,立夫和图书、仪器共度时光。不过他读书的时间多,做实验的时间少。

在那个河道桥梁纵横的古老城市之中,立夫坐拥书城,潜心攻读。再没有别的地方比苏州更适于研究学问了。苏州的居民对传统的生活,琐谈闲事,吃小吃,十分满足,他们制定了一条法律,不许汽车进入城门。当地的父老,在一年之后,甚至于反对使苏州做江苏的省城,让镇江去享受那份荣誉,因为做了省城就会有军队驻扎,而附近必有战事的危险。苏州的居民但愿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愿与闻天下事。

在那个古老安宁的城市中那样恬静的角落里,也许人以为会平静无事。但是立夫发愤治学,却常感急躁。可以这样说明,他对木兰叫他研究的甲骨文极有兴趣。研究这种古代的图形符号,辨认尚未经别人辨认出来的图形,观察比较字的变体,追究这些字转变进化成孔夫子时代的形状,的确是时时有真纯的喜悦。这项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因为甲骨文代表中国字最早的形状,能时常有助于中国字的历史和宗教风俗的解释,也会引起文字和宗教风俗等学说的修正。没有一个古文字学家会在这方面的研究上落了伍,还够得上称为现代的。立夫研究的结果,有不少独特精辟的看法。

这门学问的重要性,并不是直接使他有时狂喜有时易怒的原因。对他来说,古文字学的研究是一种特殊感情的忏悔,是逃避某种感情的方法而已。首先,国民革命军正在北伐。陈三、环儿、黛云,正在革命军中工作,由于党内青年一代的工作人员在军队未到之时,就先去宣传,获得民心倾向革命、唾弃军阀,革命军正在逐城攻取,势如破竹。环儿由前线寄信回家,总要一个月才到,信上有几个不同的发信地址,因为正在继续北进。数月之内,革命军已然克复了几省,占领了汉口。上海、苏州还在老军阀孙传芳控制之下,立夫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凡是同情国民党的很容易遭受逮捕。在上海,老百姓手里有国民党的传单就会被捕,其实那传单是街上陌生人散发的。立夫每逢收到环儿的信,就细心看信封,看是否经过人检查,或是文句经过人篡改。信里越是热心描述国民党的胜利,一路之上同志间的友爱快乐,立夫就越发不能安心。

另外,并不是有意,而是自然而然地,他眼前老是有木兰的影子,一直使他不安。他一直感觉到木兰是在等待他那甲骨文著作的完成。在这种伟大的热情的力量之下,他是决心要写出一部最深入、最富有权威性的甲骨文著作。古人称之为“决堤改流”,现代人称之为“升华”作用。第一年,木兰写给妹妹的信里,最后附有向立夫致意,后来在她信里这种问候逐渐减少。立夫常让莫愁在给木兰的信上代他致意。木兰看那些信的问候,似乎没觉得是出自立夫的意思。

木兰的话常在他耳边出现:“即便是积年累月,也要写出甲骨文方面最好最卓越的著作。”他想把木兰的话和声音从他头脑里用手掠开,正如木兰在杉木洞中用手掠开前额上的一绺头发一样,刚一掠开,又被树林的微风吹过来,并且带有阵阵杉木的香味。

木兰的这几句话是立夫还没离开北京之时说的。莫愁和立夫去看木兰,荪亚没有在家。莫愁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出外老早之前,就整理东西,因此会有一天空闲的快乐。木兰提议在他们离去之前,要到他们以前从未去过的一个地方去看看。

木兰说:“还有什么地方比什刹海好呢?”

什刹海是木兰和立夫多少年前去看洪水的地方。那一次莫愁在家没有去,是在家给立夫烫衣裳,他们那时都还没有订婚。于是他们一同去那个老地方,进入那个老饭庄子会贤堂,坐在那个老走廊下。赶巧也是同样的月份。远处还看得见鼓楼和北海的小白塔。

他们说的话并无任何重要性,只是感触良多。木兰一向把和立夫度过的刹那,全都深记在心。她回想当年初来此地,正好二十年以前,她父亲和红玉都在。她父亲今在何方?他已经一去七年,父亲若还健在,三年以后就要返回北京了。她想到红玉的跳水自杀,又在悲伤的心情之下和妹妹谈起来,她眼里有眼泪。莫愁以为木兰这样多愁善感,太不适宜。木兰也提到自己有南迁之意,但因婆婆年老多病,实在难以成行。

这时大家都谈到立夫到南方之后的治学计划,木兰这时对立夫说出了写那部巨著的话。

立夫对木兰用戏剧式的努力使他从监狱里获得释放,他也只用普通道谢的客套话表示谢意而已。但是后来他思索那冒险的含义,他的感受很深。他想起了木兰和他单独在监狱的夜晚木兰所说的话,那是在去见王司令官之前。木兰说:“我会不惜更大的牺牲救你的命。”万一王司令像那奉军司令之对付高教授太太,那该怎么办?木兰会不会牺牲了她的贞洁救他的命呢?木兰,他知道,一向不受世俗的思想的拘束,也许她会不惜一切!这个问题自然不能问,只好藏在自己心里。他记忆中那伟大的爱情的考验,他无法摆脱,那爱情变了形,成了他感情的动力,倾注在学术研究上。

立夫和木兰都对莫愁很忠实。在他工作时,每逢木兰的眼睛和声音在他心里出现,他就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在人的心灵隐蔽的深处,社会上的批评是达不到的。

莫愁也感觉到这种情形,但是她处理得非常得体,以致不会有流言飞语发生,使丈夫和姐姐不会受到伤害。她从来没露出嫉妒的感觉。木兰多年前在她订婚前说过:“妹妹,你比我有福。”这话的意思,她现在明白了。但是她对姐姐和丈夫知之极深,信之极坚,所以每逢接到木兰的信,她就告诉立夫木兰的近况。姐妹两人经常通信,但是莫愁比木兰写信要多一些。

在北京,木兰和丈夫、两个孩子,比以前过的日子更为平静。一向忠心耿耿的锦儿和她丈夫还照旧伺候他们。阿通已经上学,现在上学平安无事,因为三月的屠杀之后,一切学生游行完全停顿。狗肉将军张宗昌正在当权,学校的老师和做父母的,谁也不愿让孩子们冒险惹事。

木兰抱着半听天由命的想法,也在半满足的心情之下,安定下来过一段平静的日子。毫无疑问,她并不快乐。她心里现在也认清了把年老多病的婆婆留在北京不管,既于理不应当,事实上又不可能。北京已经对她失去了可爱的魅力,但是她自己的屋子、自己的庭院,对她还是一样的熟悉亲切。一次,她向荪亚承认,倘若她在南方重新建立个家而离开他们,心里也是很难过的。

既然探监那件事情已成过去,木兰也同意继续暂住在北方,荪亚对她也一如往常。她对丈夫也还算满意,只是他把钱看得太重,她把这种态度称之为“俗”。荪亚脾气极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紧张一下也就过去。实际上,跟这样的丈夫相处才更容易。荪亚的个性是圆的,立夫的则是方的。荪亚实际,客观,无雄心大志,爱妻子,对孩子温和,大部分家庭的事情由妻子做主。立夫在这方面自认为是应合时代潮流,可是他言行并不平衡,他只谈纯粹的理论,有时候把工作看得比家还重要。荪亚常陪同妻子去买东西,对妻子买的东西也喜欢看看,立夫则绝对不这样。莫愁深知丈夫的性格,因此完全适应他。丈夫激动时,她持之以稳静;丈夫情绪软弱柔顺之时,她才坚持己见。这并不是说木兰在丈夫方面问题比莫愁小,以后自然可以看得出来。立夫虽然任性急躁,他给莫愁的问题倒不复杂,只是让莫愁必须费心提防他以写文章招祸而已。

现在木兰开始对自己的肉体发生了奇特的爱。她晚上洗澡时,总是欣赏自己的玉臂玉腿。她爱多用西洋的面霜和香水,多用西洋精美的香皂。她心中颇以自己的青春美丽而自负,同时又深恨驻颜乏术,美貌无常。她现在依然年轻,略小的骨架使她看来娇小玲珑。她那一头秀发,一丝没有稀少,她也像时髦的女人一样,不再隐藏乳峰的丰满,也开始戴用奶罩。锦儿给她从一个乳母那儿,每天早晨早饭前和晚上睡觉前,各弄来一小碗人奶给她饮用,据说这样能保持肉皮细嫩。

但是她知道身体的美不能永远保持,并且有时觉得自己软弱而愚蠢,由于有一个肉体,自己受役于冲动,受役于情感。她救了立夫的命,虽然由于自己显得不顾一切,因而惹人猜疑,但她并不后悔。她知道自己是感情用事,也许是愚蠢,也许同时又是英雄行径,但是她觉得自己仍然是个软弱的女人。她的感情越强烈,越觉得自己软弱。立夫若不是自己的妹夫,她会和他形成什么关系呢?她越想自己是个有生有死的凡人,越羡慕那些半透明没有感情的小玉石动物的不朽。因为自己的肉体既给自己快乐,又给自己痛苦,她就尽情贪求快乐,抵消痛苦,只追求快乐的感受。所以她有时候对荪亚很热情。但是她的纵情于色欲还有想象的一面,她苦于无法形容。

只有锦儿知道她对立夫的感情,和她对自己肉体百般的调养珍惜,锦儿知道这一切秘密。

曼娘现在又搬回静心斋,妯娌三个人住得更近,成个三角形,曼娘的院子在后,木兰和暗香的院子在前。自从曾先生去世之后,仆人们已经解雇了不少。有的庭院没有人住,屋里摆的盆花已经减少,空地上的一片花园,也在那儿任其自然生长。仆人少,宴会也少,也安静了许多,木兰反倒更欢喜。曾太太身上的隐痛加剧,健康大不如往常,但是看见三个儿媳妇和两个儿子在她身边和睦相处,心里很高兴。她总是偏向着木兰,木兰对婆婆的感情,似乎比对生身之母的感情还深。

在婆婆病中,曼娘全副精神伺候她。暗香有一度管理家事,但是她还不能发号施令,因为她过去曾经一度和几个年岁较大的仆人地位一样。所以在她的情形上说,能服从者必能领导,这话并不对。对两个妯娌,她甚至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最后说:“还是你们对。”

经亚觉得她脾气特别柔顺,也最容易讨她欢心;她觉得经亚特别慷慨,对她又特别体贴。她很快乐,又生了一个孩子,是女孩儿。她已经请老父亲一同居住,住的地方就在她那院子和木兰的院子之间,就是那位山东泰安时期的家庭教师方老先生原来住的,不过这位老师早已去世。因为水利局的经费已然用光,机构解散,所以经亚现在暂时赋闲,在政府时常改变之下,他和一般吃官家饭的人是同一命运。但是因为对商业特别审慎,他把钱投入有海关收入为保证的公债,所以往往可获厚利。

曾太太身上的隐痛更行加剧,她现在有两个西医女婿,所以找素同和王大卫来看病。他俩怀疑是癌症,在住院期间,试过几种治法。荪亚和经亚天天去探望,三个儿媳妇轮流陪伴。她对人生的态度是这样,住医院如同在家一样,她总是尽量压住呻吟,大痛则小声呻吟,小痛则隐忍不呻吟。守在病床边最多的,是木兰;但是暗香哭得最多,因为她从经亚嘴里听说他妈的病是不治之症,只是时间上拖多久而已。有一次,看见暗香哭,曾太太说:“哭什么?我周围是两个好儿子,三个好儿媳妇,两个女婿,七八个孙子。”

一天,孩子们都在,她对他们说:“我活不了多久了,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比一般人过的日子好,活得快乐。给儿子娶媳妇,我也挑选得不错。只有素云给我添烦恼不少,不过那已成过去。家里的房子是你父亲做侍郎时买的,现在跟咱们的生活和收入,也不相称了。咱们用不着住这么大房子。把正院子租出去,你们若能有个小点儿的房子,就索性卖了吧。你父亲留给我差不多两万块钱现款,还在银行里。给我办丧事,用的不要超过两千块。拿五百给雪花,因为她伺候了我一辈子。咱们现在不能再留她了,帮着她找个好事情做,或是帮助她做个小生意。叫别的仆人走时,也都要给他们点钱,三十、四十都行。这事由木兰做主。你们知道,厚道的人有福。把我埋在泰安,和你父亲在一块儿。桂姐,你不用愁,两个女婿会照顾你。”

她用两只含泪的老眼,以亲爱的眼光看着围绕在床边的孩子们。几天之后,是民国十七年三月十一,她去世了,年五十九岁,嘴唇上还露出美而恬静的微笑。

回家安葬现在是办不到,因为山东过去几年在张宗昌的糟蹋之下已经混乱不堪了,乡间土匪遍地,上有荒唐浪荡的省长,自然下有贪污腐败的县官。好人也不肯来,也不能来在大字不识的军阀手下做事。但是现在真正不能移灵归葬的理由,是胶济铁路正在日本海军占领之下。

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被迫将山东交还中国。现在国民革命军已然把长江流域控制巩固,又继续北伐。先头部队在四月到达泰安,数日之后,即把省城占领。张宗昌和奉军退守德州。日本海军存心阻挡革命军的前进,以保护日本人的生命安全为借口,登陆山东并占据胶济路。日本有两次轰炸曾家的故乡,他们轰炸最凶的那一次,在济南,中国人三千六百五十二人丧生,据官方估计,财产损失为两千六百万元。并且有九百一十八名国民党员被捕,并予监禁。日本海陆军把革命军政治部的外交官蔡公时挖眼、割鼻、割耳之后,把他和他办公处的同僚一齐谋害。这是济南惨案,日本违反了《九国公约》,美国提议调解,为日本所拒绝。

在日本这件野蛮凶残的行动之后,紧接着在六月四日,日本人又在南满铁路皇姑屯日本军岗哨警戒的地方,以电线触发铁道交叉处的地雷,炸死奉军军阀张作霖,同车几个东北将军也一齐丧命。吴将军也在内。

日本人这些非法行动引起了中国全国愤怒的火焰和抵制日货的运动,蔡公时的遗孀是领导人物。这项惨案的协商拖延甚久,直到所有日本军队撤走,山东的秩序恢复之后,曾太太的灵柩才得以运返故乡泰安,葬于曾先生之旁。那是次年的春天。曾家在泰安的住宅幸免于难。但是日本人的那种凶残暴行,唤醒了木兰潜在的政治倾向和新的反日仇恨。甚至曼娘和暗香,过去做梦也没梦到对日本有什么好感恶感,现在也开始痛恨日本人了。

春天,北京已经进入国民党的治下。奉系少帅张学良,痛心于父亲之被日本谋杀,不顾日军多次的威胁,毅然归顺中央。狗肉将军则逃往日本占据的港口大连,安福系诸政客也都宦囊丰满,全逃往此处。中国至此,至少是名义上,在国民党之下全国统一了,建都在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

木兰想南迁杭州的老问题又被提出来。先要处理了北平的房子。他们已经贴出房帖招租,要租出正院。北平现在腾出很多房子,因为好多政府机关人员都要南下。但是,一天,一个新官员来打听房子,并且说若是适宜,他预备买下来。他只出四千银元,但也算难得的机会,于是曾家兄弟决定接受,自己再租个小房子住。

桂姐要去和女儿爱莲一起住,木兰说她那一阵子预备迁往南方,但是因为静宜园还有一半空着,曼娘和经亚家可以搬进去住,他们名义上付一点租钱也就算了。这会使王府花园再出现欢乐的气氛,这样也比租出去好。

这个想法大家同意。阿非仍然住在自省堂。珊瑚住莫愁以前住的院子,因为再往里面是姚太太的院子,现在由宝芬的父母住着。没人愿住红玉的院子,因为大家都嫌不吉祥。暗香和丈夫带着孩子搬进暗香斋。这时暗香欢喜地叹了口气说:“一切似乎都是天命。我过去一直觉得我要搬到暗香斋来住。”

王府花园的仆人大部分是新的了,因为宝芬有好多旗人亲戚没有事情做,她就把花园内的各种事情分派给他们做。

博雅现在已经二十岁,非常严肃沉稳。虽然他仍叫珊瑚伯母,其实珊瑚像他的母亲一样。他现在认为自己是姚家的长孙。一天他决定把母亲银屏的灵牌移进忠敏堂。他从父亲体仁给母亲照的好多照片里,选出一张放大,供在忠敏堂正中父亲的相片一旁。他吩咐在供桌上要不断点巨大的红蜡烛,他自己时常进去拜祭。他对当年遭受虐待的母亲的孝敬之心,和对祖母的仇恨,是同时存在心里。他只觉得祖母是一个满脸皱纹、疯狂的哑巴老婆子,他也只见过很少几次。听见人说是他母亲的鬼魂把祖母弄哑的,他就真相信他母亲的灵魂曾经出现过。

祖母在时,银屏的忌日都要祭祀,一则是安抚亡魂,一则希望使姚太太恢复说话的能力。现在是二十年的忌日,博雅也正好是二十岁,他想要举行一个大典礼。他这种孝思,全家无不赞成,于是大事筹备。请和尚念经,宰羊献祭。晚上设有宴席,下午六点钟光景,点上了蜡烛,和尚敲着木鱼和钟钹高声诵念经文。

住在花园的两家人都去行礼,华太太是银屏的好友,也请来参加。只有桂姐和女儿没到。博雅跪在父母的灵位前面磕头流泪。祖母的相片也摆在桌上,博雅大不愿意,由于阿非坚持,才勉强没有撤走。所以在体仁和银屏的相片的高处,挂的是他祖父母的相片。因为姚先生已经离家十年,音讯杳然,所以把他的相片也供在那里,借以表示孝思。

和尚们正在念《金刚经》,宝芬的女儿从外面跑进来,向母亲喊说:“一个老和尚进来了,他瞪着好亮的眼睛看我。”

宝芬说:“干吗这么大惊小怪的,他也不过是念经的和尚罢了。”

孩子说:“不对,他看来好怪。我问他是谁,他不理我。”

“他进来了吗?”

“我看见他进到自省堂去了。仆人们想拦住他,他睁大了眼睛看看他们,还照旧往前走。妈,他的白胡子好长,眼眉又白又浓——好像个老寿星。”

现在,大家正聚集在大厅的蜡烛光中行礼祭祀,那个老和尚走进来,静静地站着。和尚们忙着念经,也没人注意他进来。念完经,为首的和尚走上前来,准备到院里去烧纸,有几个人跟随着他到院里去。在屋里的人这才发现这位老和尚。他走到供桌前,背向他们,合掌为礼,口中念念有词。家人都毕恭毕敬地站着,等着他做法事,但是不知道他要如何。

老和尚慢慢转过身来,面对大家,蔼然微笑说:“我回来了。”

在他没转过身来时,木兰已经觉得有点激动,因为从背面看她认为她能认出父亲的头,心里已经有一半相信也许是父亲。一看他那脸,长长的白胡子,浓白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家都倒吸了一口气。

木兰跑过去说:“噢,是爸爸!”

宝芬对她的孩子说:“是祖父!”

阿非和珊瑚跟着木兰跑过去,荪亚和经亚也过去挤在老和尚的周围。博雅听见里面的欢叫声,还有也在外面看着烧纸的另外几人,一齐跑进去。

姚老先生嘴在白胡子后面微笑,问候大家好,但是他的目光温和之中却有疏远冷淡之意。

木兰、珊瑚、阿非,都流下了眼泪。曼娘和暗香踯蹰退缩,不敢向前。博雅到跟前时,姚老先生把手搭在他肩膀上说:“这是我孙子,长得这么大了!”宝芬把两个女儿介绍给姚老先生,两个小孩子望着这个怪样子的祖父时,不由得害怕颤抖。冯舅爷过去和姐夫说话,是两个老人的别后重逢。红玉的两个弟弟,现在都成年了,流露着纳闷的眼光看这位伯父。

一眼看见华太太站在远处,姚老先生走过去,以精力充沛的声音说:“您好吧?今儿大家都在这儿!”然后转身问:“立夫和莫愁呢?”

木兰回答说:“他们在南方呢。”

“他们好吧?”

木兰说:“他们很好。爸爸,您身体还是这么硬朗!这些年您都在哪儿了?”

木兰再三追问时,他说:“我在妙峰山住了一年。我怕你们找到我,我到山西五台山又住了一年。然后又去陕西华山,在山上住了三年。然后到四川峨眉山……”

还没等父亲说完,木兰情不自禁插嘴说:“爸爸,为什么不带我去呀?”

姚老先生安安静静地说:“我甚至还到了立夫的老家那个村子,傅先生傅太太在那儿,我险些被他们认出来……我往南到天台,到普陀。”

木兰热情激荡,不胜羡慕,她说:“您若当初让我知道,我一定跟着您去了。”

父亲回答说:“你怎么可以去?你们年轻人要坐船坐轿。我上华山要爬一万尺高,我到四川峨眉山是来回步行的。”

宝芬的二女儿问:“爷爷,您到普陀岛,是不是在水上走过去的?”

姚老先生说:“也许是在水上走过去的,也许不是。”他话说得那么严肃,神情那么脱俗,小女孩儿真觉得祖父是个神仙圣徒。

姚老先生从容微笑说:“在华山我从一只老虎前面经过,我望了望它,它望了望我,它偷偷溜走了。我告诉你们,孩子,我这旅行,一半是游山玩水观赏风景,一半是自我求解脱。这两个目的是不可分的。也许你们不明白。自我解脱的基础在于身体的锻炼,人必须无钱无忧虑,随时死就死。这样你才能像个死而复生的人一样云游四方。你要把每一天、每一刹那都当作苍天赐予的,你必须感谢上苍。你身上不带钱,则盗贼不近身。但是你不能这样子旅行,那就必须把身体锻炼好——你的手,你的脚,最重要是你的胃。必须能够找到什么吃什么,或者能挨饿,不吃东西。必须室内室外都可以睡觉,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忍受。你若没有这么一个身体,就不能旅行。”

大家问:“到哪儿找东西吃呢?”

“我在路上向人家乞讨,村里的人对老人很慈善。我能躺在硬石头上过夜。到了庙里,人家总是给我饭食住处,因为我身上带有五台山正式盖有印章的法牒。我随身带着药,到庙里就送给庙里一部分。在四川的树林子里,我看见长在老树桩子上的银耳,我们药铺卖银耳赚了好多钱,就是那种东西。”

老爷回来的消息全家都知道了,仆人们,旧的、新的,都来看这位长者。宝芬的父母也来看他,恭维他是“高僧转世”。他的脸上皱纹很深,面如风吹雨打中的红铜色。他虽然是七十二岁,但是步履轻快,声音洪亮而微带柔和,目光则神采照人,一如往昔。他说曾经在黑暗中锻炼目光,所以在夜间走山路,毫无困难。

那天晚上虽然是银屏的忌辰,但全家宴饮欢乐,为前所未有。姚老先生仍然身着道袍,坐在席上吃鱼吃鸡,仿佛并没有出家。

宝芬的父亲说:“您到底是不是已经得道了?”

姚老先生回答说:“不是。我一路之上,只是一个乞丐。有时连青菜也没的吃。那时候有人给我鸡吃,我就得吃鸡。这有什么关系?”

等老方丈进来,他认得出姚老先生,他说:“大哥,我不知道您就是王府花园的主人哪!十天之前您不是在我们西山的庙里住过吗?”

姚老先生说:“不错,是啊,多谢您的厚待。我听说他们请您来做佛事,所以我一直等到今天。”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正好在这个时候回来。冯舅爷想把茶叶和药材生意的情形告诉他,但是他不愿听生意方面的事,又转身去看他的孙子。

宝芬的五岁小女孩儿,又聪明又淘气,指着屋里姚老先生的相片说:“你不是我爷爷,那个人才是我爷爷。你是个神仙。”

宝芬忙解释说:“你爷爷十年前出外去了,现在才回来。”

他们告诉了姚老先生立夫的被捕监禁和释放,以及他怎么样才搬到南方去的经过,也是为了安全的缘故。他们提起立夫被控告的理由,一件就是他在山顶上把他妹妹嫁给陈三的事,姚老先生说他喜欢这件婚事。

木兰给莫愁打电报,第二天收到了回电,说她和丈夫不久就返回北平看父亲。木兰和荪亚正计划搬到杭州去,他们的东西有的已经装了箱子,现在正住在花园里一个较为破旧的院子里。木兰现在又遇到问题,就是老父刚回来,她不久就要南迁,简直犹如生离死别一样。她对父亲又敬又爱,实不忍心离去。倘若父亲愿意,她很高兴在父亲晚年能够伺候父亲。所以她去见父亲长谈。她说:“爸爸,我们要到杭州去住。您记得我丢了的时候妈做的梦吗?我是扶着您老过桥的人。您需要一个安静的家,那也正是我们的心愿。这儿太乱。并且,杭州是您的老家。杭州也有好庙。您若愿意,咱们可以在灵隐寺附近买栋房子,在那儿过一段安静隐居的生活,是再好没有的了。”

父亲当然愿意和儿子一起住,但是木兰说:“莫愁妹妹也在南方。古语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两个女婿不就是一个儿子吗?”

阿非当然不愿意父亲到南方去。父亲问他:“你为什么不也到南方去呢?”

但是阿非说不能去,因为宝芬的父母和他住在一起,除去店铺的事情之外,他还在帮助岳父在禁毒协会的公务。

姚老先生答应和木兰到南方去,但是说在南方的房子弄妥当之前,他先住在北平静宜园家中。他打电报给莫愁,让她在南方等着,因为他不久就到南方去看她。但是莫愁要一个人从南方回北平来,因为她急于要见父亲,木兰等着莫愁一齐南返。

莫愁一个礼拜之后到的。姐妹俩分别了将近三年,见面非常欢喜。姚老先生问了好多关于立夫的事,但是木兰只问了一句:“他走道儿还瘸吗?”莫愁简单地回答说:“还有点儿瘸。”

所有亲戚家的女人都很喜欢莫愁,好多人请她吃饭,为她接风,有些家请客有两个用意,一是为莫愁接风,一是为木兰送行。在临走的那天晚上,曼娘最后请他们。阿瑄也在座。他在吃饭时说禁毒的工作不容易,因为走私毒品的人有日本人,也有韩国人,都受日本领事保护。他也提到素云的事,素云在日本租界经营很多业务,所以有“白面儿皇后”之称。曼娘也痛骂日本人,木兰深感意外,这原因她后来才明白。

木兰和曼娘、暗香两个妯娌分手之时,非常难过。然后南迁杭州,重建新家。他们先和莫愁到苏州。木兰快乐而激动,因为她梦想已久的简单淳朴的田园式生活,就快实现了,而且她向都市里那个奢侈和富有的社会,也永远告别了。她却不知道这个田园生活的美梦却含有她前所未经的辛酸。

在苏州,他们停下来到莫愁家探视。立夫和孩子们到火车站迎接。荪亚和立夫很亲热。立夫虽走起路来还有点瘸,但一定要帮着荪亚把行李提到马车上去。木兰看见立夫比在北京时面色苍白,立夫看见木兰和以前一样活泼愉快,只是在苏州人眼里看来,穿着打扮得太讲究了。立夫只穿着一件布大褂,布鞋,戴着眼镜,看来就像个学者。他说自从来到苏州,他一直没穿过西服。

他们雇了一条船,可以轻松自如地到城西莫愁的家。在河上乘舟而行,木兰和孩子都感到新奇,十分高兴。过了好多半圆形的桥,河面渐宽,岸上越发显出田园风光,莫愁的家就在这一带的岸上。

立夫的母亲和妹妹在后门儿等着他们呢。环儿现在回来和母亲住,丈夫陈三在军队里做上尉军官。荪亚和木兰把行李一直托运到杭州,只带了几件随身物品,打算住一夜。

木兰极想看看立夫的书房,还没有吃饭,就要到书房去看。苏州的房子里院子很多,因此立夫用一整个院子做书房。屋里陈设稀疏,光线很好。在靠墙的长案上有一尊两尺高的西藏佛像。在书架上,还是他生物学的旧书,好多中国旧书,都有很好的布套。封底的书名,大都是陈三用工楷写的,有的字不够工整,那是性急的人写的,当然是立夫自己。他从事古文字学研究,自然与金石学发生了关联。荪亚看到几本书,书名是《西清古鉴》《金石录》,另有一堆古物的拓片。在一个有抽屉的书橱里,有立夫自己搜集到的甲骨。在西藏佛爷的一旁,放着一块巨大的骨头,上面刻着字,显然是巨兽的肩胛骨。靠近北窗,那窗子正对着他妻子的庭院,有一块未经油漆的旧木板,就是他的书桌,桌子前头有一把棕色光亮的藤椅子。

木兰问:“你就坐在这儿做事?”

立夫点头儿说:“是。”

她认出来一个粗脖子的玻璃瓶子,里头放着烟头烟灰,那是在北京立夫实验室里的旧东西。因为这个烟缸子可以由外面清清楚楚看到里头烟灰堆积的情形,令人心里很畅快,也因为在这样的烟缸子里烟灰不会乱飞,莫愁很喜爱。立夫有一次说这个想法很别致,而且不费一文钱。

木兰问:“你的稿子呢?我没看见。”

立夫回答说:“都放在抽屉里了。”

现在莫愁来叫他俩去吃面。而今正是春天,面是春鸡肉白面。木兰把汤里的白肉蘸了点儿酱油吃下去,立刻就觉得苏州生活蛮合乎自己的习惯。

立夫很得意地说:“吃鸡,苏州第一;做鸡汤,我母亲第一。”

莫愁说:“男人在家吃得好,宠着,惯着,立夫第一。”

他们又接着谈论立夫的治学,何时可以把书写好。

立夫说:“这本书很大,印起来,也不得了,而且,除去我太太之外,真不知道有谁会看。出版之后,恐怕三年也卖不了两百部。”

木兰问:“就因为这个你才慢下来吗?”

立夫说:“也不是。还有几点我不很清楚,还要研究。就是最难最有兴趣的那些字之中,还有几个问题。你知道这会推翻经书上的文句的。在《大学》上,有‘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根据甲骨文,应当是:‘兄名新,祖名新,父名新。’孔子的弟子把甲骨文念错了。这一定是他们老师教错的。在孔夫子的时候,甲骨文已经一千多年了。”

环儿开玩笑说:“你的著作里若有好多这种说法,人家要说你是共产党了。”

立夫用很挖苦的口吻说:“应当有一种共产党语言学,另一种民主语言学,法西斯语言学。”那时候,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在读书人嘴上渐渐成为口头禅了。

环儿,可以说思想本来左倾,现在则有点厌恶那种激进思想,往往出语讽刺挖苦。国民革命把军阀政府推翻之后,国共分裂,国民政府开始剿共,国民党成了右派,青年人成了左派,共产思想则转入地下活动。木兰听说在政府剿共期间,黛云一度坐监,后来被释出狱,现在藏在上海公共租界,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和一个叫罗曼的男人志同道合,二人同居。那时左派作家中,有不少人起的名字好像是从欧洲人名译成的中文,好像这样才够革命。罗曼、巴金就是此类。

那天晚上,他们雇了苏州河上一个有房间的大船,在月光之下,大家宴叙。这些船以前是官人用的,或是举子往北京去赶考时在运粮河上用的,现在主要往太湖游玩时才乘坐,有时也充作水上饭馆之用,因为船上的厨师多以精于烹调出名。这种船使木兰和荪亚想起了逃拳乱时的那段日子。

月亮升起得很早,船划行出去,不是往繁华的万年桥,而是往乡间去,河道渐宽,岸上陆地宽阔,在月光之下,一片恬静。一个船娘会吹箫。饭后,木兰只想要月光,令人把一切灯光完全灭去,然后由船内移到船头上坐。女人坐着,立夫躺在光亮的甲板上,两只脚高高放在栏杆上。木兰因为是生平第一次欣赏到江南之美,深信举家南迁之得策。苏州周围地区没有一点北平的富丽堂皇之美,但是空气湿润,乡间的风光有诱人的温柔。苏州的女人之美,据说与当地的水软气润大有关系。苏州方言的水汪汪的柔弱的味道,也正跟当地的河渠纵横水稻盈野相符合。这种吴侬软语出诸青春的苏州船娘之口,使木兰听了简直着迷。莫愁的孩子,尤其是最幼小的,也学会了苏州话。在这几个孩子之中,木兰很喜爱的是最大的那一个,就是肖夫。肖夫今年十四岁,立夫说他已经能认八千个字,因为父亲是用一种新方法教他的,用的是合乎科学的偏旁分类法。

夜渐深,人真正浸润在朦胧的月色和柔美的语音中。木兰渐渐轻松下来,先是用一个肘斜支着身子躺着,最后平躺在甲板上,身旁是她的孩子,孩子再过去躺的是立夫。不过莫愁因为荪亚在,为一个礼字,还仍然坐着。

萤火虫自岸上飞来,落在他们身上,一个在木兰伸出的胳膊上爬。莫愁伸手打下去。木兰喊说:“你一定打死它了。你打得那么重!”

木兰坐起来,看看那个受伤的萤火虫,已经滚在甲板上。转眼之间,那光亮消失了。

木兰很难过地喊:“你打死它了!”

莫愁回答说:“那有什么关系?只是个萤火虫儿罢了。”

木兰说:“但是多么美呀!”

立夫说:“她常那么弄死昆虫。”

莫愁不服说:“一个虫子又有什么关系?”

木兰很伤心地说:“妹妹,你的确不应当。它也是一条生命。”

这件小事算过去了,但是木兰还难过了几分钟,没再躺下去。立夫开始说飞萤和火萤的分别,还有那种光的神秘,那种没有热的光,科学家还不能制造。由萤火虫他又说到电鳗,电鳗能发电电死敌对的动物,孩子们坐着听得出神。

他们大约十一点才回到家里,小孩子已经睡着。第二天,荪亚和木兰向立夫家告别,往杭州进发。 43aKamB8cKl1JQ+usf9cpINu6g29RMOwJjs38kWFC4gce6ci/u7D9plgEYH/Yo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