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贫困的根源

贫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中世纪以来,贫困问题就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关贫困原因的理论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流派。第一种观点认为穷人的特定属性导致了他们的贫困。这一观点认为懒惰、缺乏道德操守、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等个人因素导致了贫困。总的来说这一观点将贫困归咎于个体的失败。19世纪美国作家阿尔杰(Horatio Algerde)的小说描述了数百个由贫穷到富裕的故事,主人翁无论开始多么贫困到最后几乎都依靠他们的内生动力和不懈努力摆脱了贫困,这些故事的核心含义是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至今都影响着社会大众观念的“决定收入”的进取模式。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自由竞争在自由民主制度的条件下能够支持相似的个体和群体的经济状况逐步趋同。然而,即使在相似条件下,贫困仍然普遍地、长久地存在于全球、一个国家甚至一个社区中,这实际上已经挑战了进取模式对贫困的解释。第二种观点认为贫困的环境产生贫困文化,而陷入贫困文化的群体则无法摆脱贫困。刘易斯(Oscar Lewis)的《贫困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实录》、班费尔德(Edward C. Banfield)的《一个落后社会的伦理基础》、哈瑞顿(Michael Harrington)的《另类美国》,通过来自墨西哥、意大利和美国等不同社会的经验资料,共同构筑起贫困文化的概念架构。刘易斯指出:“贫困文化一旦形成,就必然倾向于永恒。棚户区的孩子到六七岁时,通常已经吸收了贫困亚文化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不准备接受那些可能改变他们生活的种种变迁的条件或改善的机会。”第三种观点认为贫困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层面结构性的问题。这里讲的结构主要是指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马克思更是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工人贫困化。兰克(Mark Rank)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贫困问题专家,与相信美国的贫困主要是个人懒惰不进取的主流观点不同的是,他系统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是导致美国贫困的重要结构性要素。他认为美国的经济结构无法为所有参与者提供足够的机会,这是造成美国贫困的重要原因。阿莱西纳(Alberto Alesina)等人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美国的贫困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很显然,为什么会有贫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社会阶段贫困的发生机制也是不同的,按照私有制—不平等—贫困的逻辑来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能真的没有贫困了。 aoCMlZNQUGKQKmOmopDdfdXRt2uqQgYYohf23Mbe1Yw/swGO97IidsKtjsGlxE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