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服的重要性

在初期的工作中,人们不可能具有同样的想法。在推广新战略,引入新方法、新技术的初期工作中,种种不一致演变为激烈的辩论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就此而言,当你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时,或面对那些与你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人时,站起来与他们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并非上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即使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事,如果较起真儿来,都会导致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在争论中,每一方都试图压倒对方,但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却会伤了彼此的和气,严重的还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试图通过争论赢得对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面对这种不同意见,自己感觉受到了一种威胁与伤害,自尊乃至尊严也被冒犯。我们会变得激动、声高、言辞偏激、好斗、尖刻。如果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扔给对方且对方也“不吃素”,一报还一报,一场恶战就在所难免。如果你不愿看到这种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场面,那么还是不要挑起异常争论为好。

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的看法,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美国纽约大学两位教授用了7年时间,亲自聆听了上千次的各色人物之间的实际争论,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有趣的结论:那些职业政治家、联合国的代表很少能说服对方,他们取胜的机会远远没有商店店员、公司职员多。政治家们总是想不顾一切地击败对方,而职员及商店的店员则是力图说服对方转变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政治家们更多的是进行一场结局分明的争吵,而职员们通常是进行一种双赢的说服。

说服不同于争执、争论、争吵之处,在于说服不是斗争性、对抗性的。在试图说服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时,我们不是把他们当作对手或敌人,而是当作平等的伙伴;不是为了让他们言听计从,而是为了让他们接受那些对他们有益却因为种种原因还没能被其理解的东西。说服是一种和平的事业,即使争吵,取胜的一方也要和“失败”的一方和平相处。一旦考虑到这种“和平共处”的价值,在语言上战胜对方就绝非上策了。

不考虑对方利益且又盲目地投入争论的人,会被一种焦躁的心理所控制,大有一种过了今天不管明天的偏激心态,但明天总会到来,那时又该如何呢?

美国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还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时,有个关心他的人对他说:“本杰明,你真是无可救药。对意见与你相左的人,你总是粗鲁地加以侮辱,致使他们也不得不尽力反击。你的朋友认为,若是你不在他们身旁,他们会更快乐自在。你懂得太多,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话可以对你说。”

这一番话对富兰克林起了警醒的作用,他在自传中写道:“从此之后,我立下规则,我不再直接反对并伤害别人,也不过于伸张自己的意见。假如有人提出某种主张,而我认为是错的,我不再粗鲁地与他们争辩。相反地,我先找出一些特定的事例,证明对方可能也是对的,只是在目前状况下,这些看法‘似乎’有些不妥。”

结果,富兰克林发现情况有奇迹般地转变:“经过这样的改变后,我发现受益颇多。和别人交谈,气氛显得愉快了,由于采取一种谦和的态度,别人在接受我的意见时也不会发生争论。如果我是错的,则不会有人攻击我而使我受辱;而在‘我对,别人错’的状况下,则更容易说服对方转而同意我的看法。”

富兰克林由此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并使他的智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生前及逝世后的几代美国人,他也成为一代历史伟人。

我国古代的圣贤孔子就曾经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当别人没有错时,你不需要生气;当别人有错时,你更没必要生气。

其实真正的说服力就是形成被说服者的内在服从效应。它与借助权力的威胁不同之处在于,说服者认为他与被说服者是平等的,被说服者有具有某种观点、看法、态度及采取某种行为方式的自由。在形成内在式服从的过程中,说服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魅力或利益上的吸引力,被说服者之所以服从并不是因为说服者的缘故;说服者提供的信息才真正具有价值,起到修正或者改变被说服者的感知方式、理解及解释方式的作用,从而使内在化服从者最终对身边的事物采取了一种新的反应及行为方式。 Eu3XxKc/qwQX5cZh8NBKQE5+CmqwX+lb1fR28/HyqAjr9XtkJSyzO7iNaffntU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