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过语言训练的人懂得如何说话。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语言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例举一些当众发言的技巧。
说话的通俗性,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让他人明白、易懂,并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听话者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多使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大众化语言,既能使表述更为通俗易懂,也能增加语言的特殊表现力。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说话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些大众化语言,能增强我们说话的感染力。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能增强谈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的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和俗语一样,也能为语言增色。
歇后语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在谈话中恰当运用歇后语,能增强谈话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要做到简洁明快,首先要做到长话短说。
所谓长话短说,即是以简驭繁。老舍说:“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话少而意思也少,就算不得简洁。
发言简洁还必须做到中肯实在。当众讲话不在乎长短,关键要中肯实在,字字珠玑,说到听者的心坎里去。群众最喜欢的是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是浪费时间。
讲话精简是一种水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比讲长话要难,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