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仍然把“唐”和“中国”联系起来,“唐人街”就是最好的例子。老外之所以用“唐”来代表中国,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一是因为唐朝国力强大,二是因为唐朝和外部世界交流频繁。
大唐从公元618年开国到公元907年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全盛时期的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也最强大的国家。
这种强大体现在不仅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一一臣服,就连东亚的日本、朝鲜,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纷纷派出使者前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大唐通好的国家据说有七十多个。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亲自参与了统一全国的战争,而且开创了大唐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之前我们讲的吃蝗虫的故事,至少可以证明,李世民是一位很重视民生的皇帝。不过,要治理好天下,光吃蝗虫肯定是不够的。
李世民还有哪些功绩呢?有一首唐诗说了很多。这首诗也是白居易写的,名字叫《七德舞》。
七德舞,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征梦见子夜泣,
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
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
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
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
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著称,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但关键是这首诗的信息量太大,涉及很多重要人物,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这里我们只简单讲解一下。
前五句是个引子,是说白居易在欣赏七德舞之后心生感慨,引出后面的内容。
接下来的六句,可以理解为李世民的“大事记”。
太宗十八岁起兵反隋,率领大军平定了长安、洛阳两京;后来又平定王世充、窦建德,扫清四海,二十四岁立下赫赫战功;二十九岁登上皇位;三十五岁终使天下太平。
大唐统一全国的战争结束后,采取了一些安定民心的措施。接下来的十二句,就是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解释了唐太宗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得到了“民心”。
奖励民众收葬散落的亡卒遗骸,政府出资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
因为梦到魏征病重而半夜落泪,因为哀悼张公谨而不顾忌讳白天哭泣。
三千宫女回到民间,重获自由;四百死囚感恩,与家人团聚后又重返狱中。
亲自剪下胡须给大臣做药引,李绩感动得呜咽,愿杀身图报。
亲自为受伤的勇士吮血医治,李思摩奋臂高呼,愿以死效力。
逐一细说,首先,唐太宗颁布命令,把隋末唐初战乱中战死的遗骸收集起来,在举行祭祀仪式后统一安葬。后来,政府又追加一条命令,如果民间有人主动收葬散落的兵士遗骸,官府就会对他进行奖励。
中国古代讲究“入土为安”,死者若得不到妥善安葬,不仅是对死者的不敬,迷信的说法还会对其后代不利。所以收葬遗骸这件事办得很好,让所有人都很满意。
唐太宗登基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饥荒,也就是我们在本书一开始说到的那场“逢旱必蝗”,旱灾和蝗灾接踵而来,很多百姓不得不把亲生儿女卖掉,以便换取一点口粮保命。
面对这场人间悲剧,唐太宗下令让官府出资,把那些被卖掉的子女赎回来,还给他们的父母。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在中国古代,皇宫里有大量宫女,她们虽然衣食无缺,但地位低下。关键是这些宫女在皇宫里虚度大好时光,大多错过了婚育年龄,以致孤独终老。唐太宗下令恢复三千名宫女的自由,让她们出宫寻找自己的幸福。
此外,唐太宗认为,死囚也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他和四百名死囚约定,允许他们和家人团聚,但必须在来年秋后自行归案。不少人很担心这些死囚借机逃跑。但到了约定的时间,四百名死囚一个不少地前来归案,唐太宗认为这些人信义未泯,于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诗中还说了唐太宗和四位大臣的事。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和唐太宗的私人关系非常好。魏征晚年病重,太宗担心他的病情,半夜梦到魏征前来辞别,惊醒后忍不住哭泣。天亮后得知,魏征果然已经在当晚去世了。
张谨其实叫张公谨,白居易写诗时因为字数原因,省略了中间的“公”字。张公谨是最早追随李世民的。
李绩是大唐统一全国时的重要将领。有一次李绩生了重病,医生开好方子,声称要用龙须烧灰做药引子。“龙”为传说之物,无处可寻,唐太宗于是把自己的胡须剪下来做药引。李绩为此感动不已,要求杀身相报。
为什么一撮胡须就让李绩感动成这样呢?这和中国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胡须也好,头发也好,都不能随便剪,否则就是“不孝”的表现。甚至还曾经有过一种刑罚叫“髡(kūn)刑”,就是把人的头发剃光以示侮辱。
李思摩是唐初另一员猛将,在远征朝鲜的战争中,李思摩被敌人射伤。唐太宗担心箭上有毒,亲自替他吸吮伤口。李思摩感动不已,奋臂高呼,誓死效命。
古往今来,夸赞皇帝的诗数不胜数,但像白居易这么直白的倒也不多。
顺便说一下,李绩的名字比较复杂,先后改过好几次,这在唐代倒也算正常。李绩原名徐世绩,字茂功。对,就是民间故事里的徐茂功。因为立了很多战功,他被赐姓为李,从“徐世绩”变成了“李世绩”。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因为要避讳“世”字,“李世绩”就又变成了“李绩”。
诗作最后几句呼应开头,指出大唐创业不易,后人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河山。
《七德舞》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自夸。太宗的本意是为了陈述获取天下的经过,让子孙后世都明白江山得来不易。
那么,“贞观之治”的好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国力强大,国土面积空前扩大。由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表示臣服,李世民也被尊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可汗中的可汗”。
其次是经济发展,集中表现在人口增长迅速。经过隋末的动乱,大唐初期,全国人口只有不到三百万户,而在贞观年间,人口以每年七万户的速度增加,很快就达到三百八十万户。
白居易写这首诗,虽然是在夸皇帝,但不能简单理解为阿谀奉承。一来,太宗皇帝已经去世一百多年,溜须拍马也有点远了;二来,白居易在诗里说得很明白,之所以要歌颂太宗,其实是为了提醒现任的皇帝,大好江山得来不易,后代理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