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路序

风湿病学是古老而年轻的学科,《黄帝内经》有“痹论”专篇,将风湿病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和分类,奠定了风湿病的理论基石;《金匮要略》有风湿之名,风湿病名正而言顺。历代医家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剂、治法循而揭之,多有发挥,独擅其长,各领风骚。

在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的扶持下,中医药文化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是中医药之幸、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也。中医风湿病学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也迎来发展的春天。

余业岐黄七十余年,对风湿痹病研究颇深,每遇因病致残者,深感回天乏力,幸近四十年科技进步,诊疗技术和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中医风湿病诊疗的水平也在发展中得以提高,而对风湿病的全面继承和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在我和赵金铎、谢海洲等老专家倡导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成立了最早以研究中医风湿病为主要方向的科室即“内科研究室”,集广安门医院老、中、青中医之精英,开展深入系统的风湿病研究;1983年9月,在大同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症学组;1989年在江西庐山成立全国痹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11月在无锡成立中国中医药学会(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我和焦树德先生的推动下,中医风湿病的研究距今已近四十载,期间,我相继创立了燥痹、产后痹、痛风等风湿病的病名,阐释了其理论渊源并示以辨证心法及有效方药;我还主持修订了风湿病二级病名如五脏痹、五体痹等诊疗规范,明确其概念、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风湿病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在我的参与和推动下,研发了风湿病系列的中成药,如尪痹冲剂、湿热痹冲剂、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寒热错杂痹冲剂等,临床一直沿用至今,经多年临床观察,其疗效安全满意。我就任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期间,主持、举办了多次国内外风湿病学术会议,并筹办了多期中医风湿病高研班,大大地促进了风湿病的学术交流和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王承德是我招来的研究生,从工作分配到风湿病分会,一直在我门下且当我的秘书,我对其精心培养,并推荐他为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自王承德同志担任第二届、第三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以来,风湿病学界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丰富,全国同道在整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据经以洞其理,验病而司其义”,按尊崇经典、注重临床、传承创新的思路,参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国重点专科——风湿病专科建设成绩卓著,中西结合,融会新知,完善了中医风湿病学的学术体系。

承德同志授业于谢海洲先生门下,尽得其传,对焦树德先生、朱良春先生、王为兰先生的经验亦颇多继承,谦虚向学,勇于实践,精勤不倦。这次由他领导编撰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囊括了最常见的风湿病中17个病种,每种病独立成册;各分册都循统一体例,谋篇布局,从中医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到西医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中西医康复护理、专家经验荟萃和现代研究,中西贯通,病证结合,反映了当今中医风湿病学界的最新学术进展;按照《黄帝内经》五脏痹-五体痹的方法论去认识各种西医诊断的风湿病,进行辨证施治。其立论严谨,条理分明,实用有效,体现了中医辨治风湿病的最高学术水平。《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将付梓面世,这是我们中医药事业之幸事,风湿病患者之福音。

余九旬老叟,心乐之而为序。

国医大师 路志正
岁在戊戌,戊午秋月 xAquKe3PT79se1R6ZPaDuj0gkULaU/Xrcw7EKfBAwKdFw/i+EYtCUwgfDFKiFy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