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方诊疗舌癌传承实录

抗癌我有责,何日君再来

在一次门诊中来了一位患者,2012年4月舌癌术后,开始找我看病,坚持吃药两年多,然后停药。患者停药已经一年半了,今天突然来,我感到很惊讶。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神态也还好,没有复发转移,能正常生活。这也激起了我对中医治疗舌癌的思考,甚至说是感慨万千,因为我们陕西两大著名作家都因为重病而亡,与我是擦肩而过。其中一位名人在我们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时候,到了危重阶段,他的助手认识我,想让我给这位名人看病。但是他可能考虑到情面,因为传染科是西医的,加之在那个时候,他自己也不一定说话算数,所以我与之失之交臂。更主要的是,去年逝世的另一位名人,他就是因为舌癌去世的。如果说当时第一位名人是肝硬化腹水,我还不是专家的话,现在治疗舌癌,我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在西医手术的基础上,我的治疗能够起到防癌抗癌,防止复发转移,甚至带瘤生存、延年益寿的效果。可是真应了古人一句话,“墙里开花墙外香,本地人不认本地神”。所以我很遗憾,没有能为以上两位大家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舌癌四大因,抽烟、假牙、烧烤、负面情绪

说起舌癌呢,它实际上就是口腔肿瘤的一部分。舌癌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癌的20%~40%,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我想有四大原因:①抽烟。②质量差的假牙,或者是反复对牙齿的刺激。③烧烤。④情绪压抑,心火成毒。经我诊治的某位患者,他就是因为吸烟过度,这是直接原因。当然,我们说了,肿瘤是一个正虚邪实的疾病,是一个全身疾病,与老先生的劳累,或者说病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也是有关联的。

证属寒痰凝结型,主方半夏散及汤

2015年5月12号,马来西亚的郑女士,当时56岁,舌癌4个月,化疗3次,效果不佳,从马来西亚来到柳州找我治疗。当时我看她面黄无华,左舌肿块已消,舌紫黯,疼痛连齿及左耳、左侧头部,颌下肿块如枣大。舌癌已处于中晚期,而且预后不良。舌淡苔白,舌难以伸出口,脉细弱,吃饭差,睡眠差,大便硬,尿频,咽喉没有红肿。我辨证她属于寒痰凝结、肺胃不和,用《伤寒论》的著名方剂半夏散及汤。半夏散及汤属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它只有半夏、桂枝、甘草三味药。

三毛钱治好咽喉痛

我当年十几岁,学《伤寒论》的时候就用过半夏散及汤治疗咽喉疼痛。我这人不按常理出牌,因为在那个时候,农村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大量使用,磺胺药大量使用。效果不好,我一看,那个时候叫抗菌素,我说用抗菌素效果不行啊。患者咽喉也不那么红,简单地用消炎这一类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效果不好,这就是张仲景说的半夏散及汤证。结果,用上之后效果非常好,一毛钱左右一剂药,用了3剂,好了。而且,我这个同学说,以后再犯了,吃这个方子还能行。也可能是这个原因,经治疗后,我这个用半夏散及汤治疗痊愈的同学,以后对中医很感兴趣,把我的《120首千金方研究》拿上,自学成医,现在也给人看病。因为我有这个经验,所以我给这个老太太就用的是,法半夏20g,桂枝12g,炙甘草12g,甘草12g。有的人可能就说,你怎么炙甘草也有,甘草也有。炙甘草补中益气,甘草清热利咽解毒,我觉得是可以的。

“三贝”同用效各异

曾给郑女士开过土贝母15g,山慈菇15g,栝楼根30g,白芥子12g,知母15g,川贝母12g,这都是化痰散结解毒的。有人可能对我这种方法会有疑问,你怎么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三个都用?土贝母化痰解毒强,浙贝母化痰散结强,川贝母宣肺止咳,它们各有不同作用。同属一类药,就像我母亲经常说的“一娘生九种,九种不一般”,各有各的长处啊。不能简单地说叫贝母都只有一个作用,当然还用了我最拿手的红参,因为患者一般正气虚弱明显,红参用了12g。还加了牛蒡子12g,山豆根6g,桔梗10g,木蝴蝶12g,瓦楞子20g,猫爪草15g,这就是既有利咽解毒的,也有散结的,瓦楞子、猫爪草就是散结的。我还加了3g细辛和30g徐长卿,属于祛风止痛的药物,因为患者痛得厉害,还有肿节风30g。我们虽然辨证患者是是寒痰凝结、肺卫不和,我们并不能否认她风寒入里的存在,我就是用的这一种方法。大家要记住的就是,山豆根用量不要大,在6g左右,细辛我也是用了3g。用这个方子的同时,该患者在我们科进行放疗30次。

寒热多少须辨证

2015年7月15日郑女士回国的时候,肿块缩小不明显,疼痛还存在,咳嗽、乏力。但是经过放疗以后,舌偏红,脉数。这个寒证,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减缓,而热邪又出现了。本来就是寒热胶结,当时以寒为主,所以我们用的温药多,比如说桂枝、白芥子、红参、细辛、徐长卿。但是,也不排除冰中有火,所以加了牛蒡子、山豆根。那么再加上放疗以后,患者这种寒热胶结的,寒多少热多少的证候有了变化。热邪有了,气阴两虚有了,寒痰还未去除。在这个时候,我就用了我治疗肺癌的基本方,海白冬合汤加味。因为郑女士要出国,我用的是农本方颗粒。

部位相连用药近,海浮石30g,白花蛇舌草30g,麦冬12g,百合12g,杏仁12g,栝楼根15g,这基本上还是海白冬合汤,还有党参12g,桔梗10g,甘草10g,款冬花12g,熟地黄20g,黄连10g。在这个时候,热毒炽盛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肉桂6g,因为患者有心肾不交、睡眠不好,所以用交泰丸,黄连、肉桂交通心肾。那么,红参12g,浙贝母12g,木蝴蝶12g,第一个方子里边有,加了藏青果6g,射干12g,马勃6g,加强了利咽消肿的作用。虽然病在舌头上,但是舌和咽离得非常近,我们考虑到了部位上的相连、用药上的相近。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我们已经考虑到她有脾肾虚的倾向,所以加了菟丝子12g,益智仁12g,炙甘草12g,白芍30g。我给她带药60剂。

服药有效不更方,随症加减补心肾

到了2016年3月28日,她又来了,面色偏黄。复查的结果是舌上及颌下肿块消失。效果非常明显,偶尔出现舌体的肿和麻,疼痛不明显了,睡眠偶尔还是差,食欲可,二便可,舌体瘦小,脉寸浮尺弱。我诊断就是心肾不交、气血两虚、痰浊未尽,还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不大,因为我们还有守方再进的意思。之后,患者曾经委托柳州的朋友照上方找我再取了两次60剂寄回。2017年4月中旬,她又到柳州来了,病去八九,我也就在上方的基础上缩小剂量,再给他60剂。那也就是说舌癌虽然西医可以放疗,可以手术,但是因为舌头天天吃饭、说话,经常受刺激,复发率高,症状明显,中医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我刚才讲的这个老太太,她就属于寒热胶结型,一开始是以寒为主的。这个证型在舌癌里占到20%,并不是很常见。

心经热毒痰瘀型,导赤犀黄合用之

常见的证型是心经热毒,痰瘀互结。因为心开窍于舌,心经的热毒集中表现在舌的部位,再加之不良的刺激,气血瘀滞形成肿块,痰瘀互结,疼痛难忍。在这种状况下,多半导致失眠、烦躁、舌红、大便干、小便黄、脉数、睡不好觉。我是以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痰为治则,用的是导赤散、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因为导赤散是引心经热下行的,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引心经之火下行。那么治疗血中的热毒,用犀角地黄汤。犀角虽然不用了,但是我们用水牛角30g代替。水牛角30g,牡丹皮12g,生地30g,赤芍30g,我一般是这两个方子合用,再加上土贝母、山慈菇、黄连、连翘、金银花、白芷、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甘草。当然导赤散中就有甘草了。不管是否进行舌癌手术,是否放化疗,这个证型大约占到舌癌整体类型的50%以上,非常常见。中医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只不过是,即使我们费了很大的劲,但是要彻底使他的心火平息,还是比较难的。这个原因就是病人很难摆脱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很难心平气和,或者说体质的改善太不容易了,青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心里也想,我要心平气和,但实际上,知易而行难,要做到很不容易。即使我们已经发现他舌不红了,不太烦躁了,我们还要防止,炉烟虽熄,灰中有火,还要继续清除隐藏的热毒。

戒烟戒酒不进补,饮食清淡要遵守

我个人认为舌癌的特点比较明显,灵芝及所谓的补品,我建议不要用。饮食清淡,喝绿茶。顺便要说,我不是非常讲究饮食禁忌的,但是这种病人,我认为羊肉、狗肉、虾,不要吃,因为它上火。那么蔬菜、水果(梨、苹果、猕猴桃)当然就可以吃了,更主要的是戒烟、戒酒,虽然酒能促进血液循环,酒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但是酒直接刺激口腔、食道以及胃肠道。所以,98%的肿瘤病人,我都是劝其戒酒,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房事不节会肾虚,传统观念遭质疑

当这个热毒清了以后,也不能一清到底。思路不变,不是的!中医讲久病必及于肾,因为心肾同属少阴,关系密切。在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水火既济,维护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舌癌在某种意义上讲,当我们看到心经热毒的时候,其实也不能排除患者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的一个基本病机,这就引出了肾虚、肾阴虚的概念。肾阴虚,或者说肾虚,是中医的一个特殊的名词,关于此点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我要说的是,我们传统上对于肾虚病因的理解是狭隘的。因为中医讲肾虚,谁不知道肾虚怎么造成的,房事过度、房事不节,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性生活过度。我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我几乎没有看到病人说自己是因房事过度造成肾虚的。我们看到的肾虚病人不少,而能落实到是房事过度的微乎其微,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可见,我们教材过多地强调肾虚是由房事不节造成说法并不全面。

恐惧与久病乃肾虚之内因

那么,什么才是造成肾虚的重要原因呢?恐惧是原因之一。《内经》就明确提出,恐伤肾。恐为什么能伤肾呢?惊与恐,我们经常将二者相提并论。惊,是突然受刺激;恐,是长期的担忧。恐是慢性的压力,这符合很多肿瘤病人的实际。举例子来说吧,若一个人贪污受贿,贪污的钱、腐败的钱倒是不少,不敢用,整天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总害怕东窗事发,这就是恐惧,这就是造成肾虚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最终就能造成肾虚呢?你想,当整天纠结,整天想的就是东窗事发怎么办,整天想着那个事的时候,血液集中在中枢神经、脑部,生殖系统自然就得不到应有的血液供应,才是造成肾虚的最常见的原因。当然久病也可以肾虚,久病必及于肾,久立久行,负载的重物,久立伤骨,也是造成肾虚的原因。就像我提出“风邪入里成瘤说”的时候曾提问,风邪为什么能入里呢?心神不安,就是造成风邪入里的主要原因。舌癌病人有肾虚的情况,患者他有心理压力,风寒之邪从口腔直接影响到舌头。又由于思虑过多,烦热及肾,心经有火,这样才造成了寒热胶结于舌,影响气血运行。寒热胶结为什么能导致舌癌呢?这就是说他的病因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当舌癌经过治疗或者迁延日久,或者这个病人久病体虚。

十味肾气值千金,口腔溃疡舌癌愈

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原因、证型,也就是我今天要讲舌癌的第三个证型,就是肾阳虚、痰浊凝滞。这一证型的病人的表现就是年老体弱,舌头上的肿块,长得也比较慢,症状也有,舌红得不明显,多涎唾。患者有耳鸣头晕,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大便干燥,睡眠不好,脉弱,甚至耳聋耳鸣,还感到怕冷,喜欢喝热水,但是又喝不多。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清热解毒。这个证型占到舌癌的25%左右,那么用什么方子呢?我用的是十味肾气丸加减。

说到十味肾气丸,还真有故事。1981年,我在渭南中医学校留校以后,我们学校办了个中医进修班,教医古文的杜老师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就包括了口舌的溃疡,反复多发。用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明显,正好陕西中医学院著名的医家王正宇老先生的儿子在这个班上,杜老师请王正宇老先生的儿子让其父亲给开个方子。结果用了老先生的这个方子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杜老师说这就是八味肾气丸加了白芍、玄参。因为熬起来麻烦,他就用金匮肾气丸,再把这个白芍和玄参打成粉冲服,结果,这样的用法又不行。我知道了以后,我就把这个事写到文章中去,发表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那一期,题目就是《仲景药量索引》(发表时间1983-05-01)。我认为,这就是药量变了,效果便不好了。也以此来纪念王正宇老先生,尽管我没见过他,但是他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且对经方的研究非常深的人。但是到了1998年,我研究《千金方》的时候,也就是我在出版《120首千金方研究》这一本书的时候,我发现王正宇老先生开的这个方子纯粹就是直接用的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十味肾气丸,对我来说也是学问见长。以前只知道八味肾气丸,现在才知道,孙思邈时期就已经有了十味肾气丸,它就是治疗肾阳虚以及虚火上炎导致的口腔溃疡、口舌生疮。我要补充一点,就是这一种舌癌,多半是长期的口腔溃疡难以愈合、反复刺激形成的。自从学了这个十味肾气丸以后,对于老年性的口腔溃疡,口舌生疮,用这个方子,常常是出奇制胜。

有证用方无专药,太过平常莫相忘

我们说抗癌没有绝奇方,不要遇见癌症就说什么能抗癌,什么药能抗癌。要用我的话说,战争期间什么武器能打敌人,砖头瓦块也能打敌人,水也能淹七军,火也能烧死敌人,全民皆兵。不要再问什么中药能抗癌。什么中药都能抗癌!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找出治疗癌症的有效方药。首先,我们要熟悉中医的家底,要熟知我们中医的特色有效的方剂。我就是用十味肾气丸作为这一个证型的基本方剂。此方在临床上大家好像觉得都习以为常了,所以在我写的病案中,以及我的学生所写的病案中,好像这一证型我还没有举出一个典型的病例。因为太平常了,这就像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我就在西安,但是西线的法门寺、东线的华山,我没去过,反而从外地来的,一般都要去。这就是说,我们太熟悉的反而没记住,但效果是可以为同道坦言的。

语音课评论问答:

学 员: 王教授好!我学您治癌的讲座时,看到您用药灵活,攻补兼施,但对老师用药体会不深,想应用在临床是不可能的。我想老师能否在讲座中,针对我们中医爱好者,多加一些类似于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补肾、补中,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补肾、补中的问题?

王三虎: 看来你是深入学习了,这些问题是线下班讲的。

学 员: 王教授您好,在第二证型中用木通,现在医学研究,木通久用伤肾,致肾衰竭,能长时间用吗?有替代品吗?

王三虎: 对证应用,短期应用可以。

学 员: 谢谢王老师的分享,如果病人的体质是湿热类型,老师有什么好的方子,谢谢。

王三虎: 泻黄散加黄连。

学 员: 王老师,谢谢讲解,如果金匮肾气丸加白芍和玄参,如何加?用量多少?可以告知吗?

王三虎: 白芍12g,玄参12g。

学 员: 请问,第一个案例辨证寒痰凝结还可以理解,但辨证出肺胃不和可以解释一下吗?

王三虎: 你很有眼光。此人虽是舌癌,但病位涉及咽。咽为肺胃之门户,加之食欲差,故辨为肺胃不和。

学 员: 请问王老师,导赤散用于口舌溃疡尿赤涩,舌癌有何症状可以用?

王三虎: 有是证用是药。 ejFhNdyAoYRdQlUC59Cs38mHFpCF6Vt4piIt9gye0lOwx0+1bH2AuM3c4dVUN75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