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控江幼儿园“十三五”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以研究的目的为基点、以研究的问题为聚焦点,是统领整个课程的总体构想。控江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课程主要遵循“高位设计—低位实践—专业组合”的设计思路。我们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以此为基础,对各类科学教育课程实施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策略,不断优化基于幼儿经验的、关注幼儿终身发展的、富有创新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人类对科学及自身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幼儿科学教育内涵、价值取向、目标构成、教育内容、组织策略等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特色园,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要高位思考、低位实践:在科学教育中如何让幼儿玩科学、学科学,最终爱上科学?如何培养具有思维气质、创新能力,能面对未来的幼儿?
全面科学观指出,应当摈弃知识中心观念,以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作为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科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而是为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科技社会的、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据此,我们认为幼儿期科学核心素养应包括以下内容:
在课程实施中,本园将重点落在“让幼儿体验快乐探究过程”上,因为它是情感激发和经验获得的基础,坚持“活动体验、游戏建构、自主探究”课程理念:“活动体验”指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真实亲历或虚拟亲历某个事件或某种活动,从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游戏建构”指课程实施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架构和丰富科学经验;“自主探索”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并在教师适度点拨引导下,体验经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悟原创经验积累的快乐。
园本科学启蒙教育特色课程的构建,经历了一段漫长坎坷的实践之路,充满困惑,交织纠结,面临挑战。同时,收获点滴顿悟,开阔创新思路,积淀宝贵经验,提炼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创新内涵。
一个基本方法:自主探究。
二个基本原则:快乐探究原则、联系生活原则。
三个基本要点:重兴趣培养、重活动体验、重思维过程。
四个基本资源:人才资源(专家)、信息资源(传媒)、自然资源(生态)、社会资源(机构)。
五个基本步骤:激情引趣,带入情景;抛出质疑,引出方向;提出假设,感知探索;记录信息,交流发现;调整行动,丰富经验。
六个基本途径:天天玩科学/天、个别化学习/天、科学集体活动/周、“STEM+”项目/月、亲子科学游戏嘉年华/月、科学欢乐周/学期。
七个基本板块:光影、磁力、空气、电、声音、水、人体。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为完成科学教育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现代幼儿科学教育在探索之前加上“自主”二字,强调让幼儿自主参与经验获得的过程,掌握探究所必需的能力,形成基础科学概念,进而激发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我们认为自主探究中的幼儿应该是:
(1)能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并能解决问题。
(2)能收集和分析需要的信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
(3)能把当前探索内容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4)能在探索和发现中建构知识。
(5)能在活动中管理自己。
(6)能合作、协商。
这6条是控江幼儿园教师对照和考量幼儿是否真正沉浸于“自主探究”的指标,具体操作中,通过案例记载和分析、交流辨析、自评和他评等方式来落实。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更专注、更努力、更生动、更高效,对探索事物更感兴趣。维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条件,快乐是维护幼儿持久探索的最好方法。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目标”第四条这样表述: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幼儿最感兴趣,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最能激发他们亲近自然、喜欢探索的热情。因此,本园科学教育坚持的另一条原则就是“联系生活原则”。幼儿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了解的都是科学教育的内容,反之,我们也会将科学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场景中,引导幼儿发现许多可以探索的有趣现象,激发他们开始科学探索的最初动因。
1.重兴趣培养
“重兴趣培养”指着眼于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维护。好奇心是幼儿学科学的源动力,保护好奇心就是维护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当幼儿的问题受到重视,探索行为得到支持,他们的好奇心也就能得到保护和满足,得以持续发展。
2.重活动体验
“重活动体验”指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真正理解,而非刻意记忆。有教师会问,幼儿科学教育是否必须回避给予幼儿知识?其实不然,关键在于给予幼儿什么知识,采用什么方式。根据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特点,通过活动体验形成对事物的新理解,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
3.重思维过程
“重思维过程”指让幼儿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认知。幼儿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科学思维问题,即通过寻求事实证据,获取知识的、客观严谨的思维方式。它对幼儿终身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建立起与杨浦区名校控江中学、控江二村小学、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生物科普馆、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黄兴绿地等横向拓展、纵向衔接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幼儿多元体验和快乐探索创造条件。
我们将“STEM+”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科学探究过程,围绕科学核心素养培育,梳理出科学教育的五个基本步骤,每一个步骤始终紧扣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展开,并坚持以快乐为前提。实施中,借助“STEM+”的“五板一墙”(问题墙,故事板、科学探究板、信息板、角色轮换板和思维图文板)留住幼儿思维轨迹,让幼儿思维看得见,推动探索过程逐渐走向深入。
我们依据科学学科领域自成一体的内容,划分、形成科学启蒙教育七大板块课程,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梳理每一板块的核心经验,并将之细化到各年龄段。
1.七个板块核心经验
2.各年龄段细化目标
在幼儿园办园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中,课程是最基本的载体和突破口。幼儿园内涵建设过程中,从培育特色课程出发,逐步建立特色课程体系进而形成课程文化,彰显办园特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实践选择。各省市、各区域的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办园条件有共同之处但必定有较大差异,特色课程的确立和实施需要结合本园发展优势和幼儿发展需要做整体思考,应符合幼儿园自身发展轨迹。优秀的特色课程是一所幼儿园的亮点和标签,特色课程建设不能以舍弃和淡化基础性课程实施为代价,它应该是对基础性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补充和拓展。我们要高位思考特色课程与基础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对特色课程与基础性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有机、动态、优质整合,从而达成课程目标,落实办园理念。
实践中,本园依照科学教育体系,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以低结构的科学专用活动室科探游戏、班级科学区活动、亲子科学游戏和科学周活动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构建适合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的梳理、补充和优化。
梳理:关注启蒙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尊重学科的基本体系,梳理科学领域自成一体的课程结构,使之对幼儿有教育价值并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益。
补充:关注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以幼儿的兴趣所在、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基点,以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和感知的事物为主体,补充和拓展基础课程教材中缺失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科学教育内容,充实健全,使之完善。
优化:关注时代性和创新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脚步的加速,社会对科学启蒙教育的要求发生变化。随着特色课程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本园对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数年来,本园始终以创新体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