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年基业 建校伊始

光绪二十二年(1896),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禀明两江督臣刘坤一,筹款议建南洋公学”,并上奏朝廷获准,向招商、电报两局每年集捐银10万两,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一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校——南洋公学。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为培养通晓西语、懂得技术的新式人才,盛宣怀力邀时任汇文书院院长的美国人约翰·福开森(John Ferguson)出任南洋公学监院一职,协助校长“总管校舍基建工作和安排学习的课程”。

最初,学校只是临时典借房舍作为办学之用,迫切需要选址建校。盛宣怀曾提议献出自己在上海斜桥和高昌庙之间的一块土地,福开森认为那里地势低洼,会使教学楼处于潮湿之中,另外高昌庙飘过来的烟灰也对该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最后,几经考察,1898年,他们在徐家汇东北边——中国近代科学思想最早的启蒙者徐光启生活过的地方——以官价购得了一块120亩的郊野农地,1899年和1900年又在周边购买了两次土地,奠定了现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范围。

1923年竖立的盛宣怀铜像,以纪念其创办学校之功绩,惜毁于抗战期间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交大徐汇校园从未发生过变迁,这在近代中国大学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购地时往往以河为界,所以交大的周边地界并不都是横平竖直的,在20世纪30年代绘制的交大平面图上,还可以看到那些位于交大边界上的河道。福开森充分利用这有限的土地,亲自规划了道路和建筑用地。为了地块的排水,还在校园四周挖了一条沟渠,并用挖出来的土垫高了学校的地势。他在地块中央规划了一片矩形空地,在北部亲自设计监造了最早的教学楼中院(现存)和上院;在校园南部,规划了一座未来用作小学部的南院(后来的外院)。当时校园内包括教学楼、校长住宅、学生宿舍等建筑在内总共10余栋。

南洋公学校园平面图

福开森还为南洋公学规划了独特的校园布局形式——采用了英美学院式平面布局——方院式格局。这种校园往往以矩形院落作为基本单元组织校园空间,主要建筑围合而建,中心是开敞的大草坪,以此追求秩序、神圣的氛围。此形式常见于英国中世纪和美国早期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包括福开森的母校波士顿大学,均采用这种方格路网、建筑围合的布局形式。这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的格局截然不同,显示出交大自创办之初就立志“比肩欧美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这也是交大徐汇校园在中国大学中所独有的布局形式。

福开森不仅奠定了南洋公学的校园格局,还引领了学校与城市发展的建设关系,亲自出资规划修建了一条穿过法租界的马路,以方便师生出行。这条马路后来被命名为福开森路(今武康路、部分淮海中路),是法租界内唯一一条不以法国人命名的道路。

南洋公学校舍全景图

此外,福开森还把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搬到了交大。钱学森1980年在《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说:“1935年秋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这才发现,上海交大的课程安排全部是抄此校的,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也都是一样的。上海交大是把此校搬到中国来了!因此也可以说上海交大在当时的大学本科教学是世界先进水平。”

校园内留存下的南洋公学石碑、石柱等 CEyWmoMiUrD5tu9DhkHJE/NaU7CLmrdEDahX6kysaWfKAQ8956fs45AIvSFQA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