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变迁 精彩再现

作为交大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新中院也同样承载了交大的发展历史,是交大沧桑变迁的见证者。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创办的同文书院进驻交大,新中院也未能幸免,住进日本宪兵,留下满地疮痍。

抗战胜利后,交大总校渝校的师生复原回沪,和迁至租界的沪校师生在徐家汇大本营汇合。1944年被聘为渝校数学教授的郑太朴也随复原大军抵达上海,单身一人临时入住新中院二楼一间小屋内。在交大期间,郑太朴成为上海民主建国会的领导人之一,不顾“白色恐怖”,联络民主人士聚会,宣传民主、自由,介绍马寅初、张 伯、施复亮、李平心等人到校演说,积极营救被捕学生。新中院宿舍成为他与学生运动的秘密联络之地,以及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而奔走的休憩点。由于郑太朴的革命活动引起当局的注意和不满,迫于压力,交大于1947年解聘了郑太朴。郑太朴离开了交大,但关于新中院的那段民主历程留在了历史中。

1949年后,新中院不再作为宿舍使用,而改作院系办公楼。为了适应新功能的需求,新中院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造。由于办公需要较高的光照,故将中庭上的玻璃屋顶拆除,同时将两侧的外挂楼梯改设在外廊内侧,这样既有利于分流工作人员,也不至于影响底层工作人员办公。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功能的办公需要,建筑西面走廊部分被封闭起来作为一个较大的办公室。当时从总体来看,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态保护得还是比较良好,历史价值也得以保存。

新中院南立面图

不过由于该建筑改作办公用房,人员流动性较大,人们的保护意识薄弱,建筑的状况十分糟糕。至2002年,建筑已破败到不能用作办公用房,院系办公人员随即撤出。此时香港董氏家族想建立一个以家族命名的船业博物馆,以彰显中国造船业和董氏船王家族的发展历史,遂出资修缮了这幢小楼。

这次修缮,将外廊木柱替换成型制相同的混凝土柱,拆除了失去使用功能的外挂楼梯,将楼梯改在室内。同时恢复了中庭上方的玻璃罩,并安装了展室照明设施。从此该建筑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其丰富的室内空间平时被用作展厅,在特殊的时间还可以改作活动场地。

2005年,这里曾经搭起戏台,上海著名的昆剧、越剧、舞台剧名家分别在此处进行表演,各界宾客齐聚一堂,曾经衰败一时的老建筑再现精彩,既续写着交大的船舶史,也为上海添加了一座专题博物馆。

每当天气晴好之时,阳光从中庭上方的玻璃天棚直泄而入,光影交织,温暖仿佛触手可及。抬头仰望苍穹,看碧空云卷云舒,让人不由得又回到青灯书卷、学子汇聚的旧时光。

新中院中庭现状 oegZhnhoYyk/P37w/qzONFe4ZfwratekJbuUtWosci75LjecG27sTYyj0Q8Uo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