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跨越三世 新学起点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办之初尚无校舍,暂借徐家汇附近的民宅办学。学校创始人盛宣怀和公学第一任总理(即校长)何嗣琨几经考察,决定在现在交大的位置上购置地皮,兴建校舍。

其中第一幢决定建造的教学楼就是“中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破土动工,在1899年夏建成。

中院北侧

南洋公学监院福开森

建造中院的目的是用作中院学舍,供当时的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故以院命楼,名曰“南洋公学中院”。

中院由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为了使房屋的造价降低,在中院的设计中福开森摒弃了华丽的外表,力求朴实、坚固。在建造过程中,他亲临现场监工,确保了公学这幢最早的建筑高质量地完成。

中院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东西长60米,南北深30米,高21.48米,建筑面积为4 950平方米,造价为49 926.2两银元,由招商轮船局、电报局集资捐助。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幢体量很大的建筑,属于“大手笔”的作品。

鉴于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许多校舍常常被政府改作其他用途,福开森担心这一点,所以将这幢楼房建成只能供学校使用,内部结构设计独具教学特征,由大小不一的教室组成的形式。这种担忧后来得到验证,确实曾有人想把它作为医院使用,最终因为不合适而放弃。

南洋公学中院旧照

建成之初,中院集教学、办公、食宿等功能于一体,是交大初创时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当时一楼除了饭厅,还设有化学实验室,随着学校的发展,化学实验室规模也不断扩大,里面各种仪器非常齐全,药品亦随时添置。二楼则全部是教室。三楼原先是教师、学生宿舍。1927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下令停办中小学,原附属中学脱离交通大学独立建设,更名为“南洋模范中学”,中院就成为大学教学及办公用房,是学校综合教学大楼之一。这里曾长期用作数学系和化学系的教室、办公室及理化实验室。

在科举之制未变、新学推行不易的年代,中院如同一个浓缩的新学教育小社会,标示着一种新学理念的崛起。

1926年中院化学实验室

中院化学物品储存室旧照

中院两翼华丽的山花 uCUtF/yLti36M8ujo8iQOHGt4rNBzfXsm3HwZogcgp+krhkOiY810kLFXdn37i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