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本书的开场白就和我的每一次社交活动一样,是一连串详细的、彻底的致歉。

首先,假如你看完本书并不喜欢,那我很抱歉。要做出人人都喜欢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要是我办得到,我现在就是全世界民主投票选出的领导人了——或者是桃丽·芭顿

本书讲的是在我看来有无穷乐趣的一些问题,主要关于大脑处理信息的奇葩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不着调行为。比方说,你知道人的记忆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吗?你或许会以为,自己的记忆精确地记录着发生在自己和认识的人身上的事情。其实不然,人的记忆常常会改进和调整脑中储存的信息,为的是让我们感觉更好一些。就好比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夸耀她的小蒂米在学校演出时表现得有多么多么棒,实际上呢,小蒂米站在台上光是挖鼻孔和淌鼻涕来着。

再比如,你相信压力会让我们在执行任务时有更好的表现吗?这可不是什么“有人说”,而是在神经水平上真实发生的过程。就拿“最后期限”来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引发压力的形式,而压力就有助于提升成绩。所以本书的后面几章要是一下子水平暴涨,你就应该猜到是为什么。

其次,虽然这是一本科学书,但假如你期待看到有关大脑及其工作方式的严肃讨论,那么请允许我致歉。不会有这种东西的。我可没有所谓的“传统”科学背景。我是我们家第一个上大学,甚至可以说是想到要去上大学的人,更别说是待在大学里一直念完了博士。这种学术倾向令我最亲近的家人都感到陌生,可这也正是让我涉足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最初原因,因为我想要了解“为什么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但对科学,尤其是大脑及其运作方式,倒切切实实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科学是人类的作品。大体而言,人类是麻烦、混乱、逻辑不通的生物(主要归咎于人类的大脑),大部分科学研究也反映出了这一点。最初有人主张,科学写作应当总是崇高、严肃的。他们的说法在我这里显然行不通。我的专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各种形式对此发起挑战,本书就是最近的一个证明。

第三,如果有哪位读者发现引用本书的内容来和某个神经科学家争辩结果输了,那我要先说声对不起。在脑科学这个领域,我们的认识在不断更新。对于本书里做出的任何断言或陈述,你都有可能找到某项新的研究发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为了让刚开始涉猎科学读物的每一位读者明白,我得说,现代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几乎都是如此。

第四,如果你觉得大脑是不可亵渎的妙物,把它看作一种界线模糊的构造,连通人类经验与未知世界的桥梁,诸如此类,那么我很抱歉,恐怕你真的不会喜欢本书。

别误解我的意思。确实没有比人类大脑更难懂的东西了,它也的确十分有趣。但是,如果把人脑“特殊化”,认为它批评不得,赋予它某种“特权”,并认为我们对大脑能力的理解仅能触及表面,带着近乎尊崇的眼光去看待它,那就没有意思了。

大脑无非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正因如此,整套系统具备各种习惯、个性、老旧的运作方式和低下的效率。从很多方面来说,大脑为其成功付出了代价:它演化了数百万年,结果变成现在这么复杂的样子,还积累了大量垃圾。就像一块硬盘,里面塞满了过时的软件程序和废弃不用的下载文件,基本进程却常被打断,比如那些早已失效的网站总跳出该死的广告要告诉你各种打折消息,可你想做的不过是打开一封邮件!

一言以蔽之:大脑会犯错。你可以说它是意识的基座,是所有人类经验的引擎,职责固然重大,却又那样混乱不堪。你只需要瞧瞧那玩意儿的样子就能领会它有多可笑:就像一颗变异的核桃、一坨果味布丁、一只皱巴巴的拳击手套,以及诸如此类的各种东西。它当然令人赞叹,但要说尽善尽美,那可差远了,而它的种种不完善,正影响着人们所说、所做、所经历的一切。

所以说,对于大脑那些较为随意、杂乱的特性,与其忽视或完全无视,不如加以重视,甚至大书特书。书中提到很多大脑做出的十足可笑之事,以及我们因此受到了什么影响。书里还提到了人们原以为大脑是怎么运作,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一些情况。我希望读者可以宽容地理解他人(或者自己)为什么时常会做、会说一些奇怪的事,也能够在大脑因为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越发频繁地搞出神经“问题”时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假如说本书有什么最要紧的议题或最重要的目标主张,大概就是这些了吧。

我的最后一声抱歉呢,是因为有这么一段插曲:以前有位同事曾跟我说,“除非地狱结冰”,我才可能出书。对不起啊撒旦,一定给你添了不少麻烦吧! Tg9cjbMTndVQLUf1xwmTwGl812JeedTM3vmJTumk/QIYXOi7upvbZlkB7xOi0P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