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硬趋势与软趋势

我们通常不相信预测,认为预测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而趋势不为人所信。人们认为趋势就是赶时髦,今天很热门,但会持续多久呢?大家都知道时尚是怎么一回事,来得快去得也快,时准时不准,就像赌博。

但从科学角度上,趋势定义为“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我从事研究工作数十年来,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趋势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趋势(就像猫王的模仿者与一万亿美元的盈余);另一种是硬趋势。

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

明白二者差别,将彻底颠覆我们认识未来的方法,让我们了解未来哪些部分会成真。也让我们了解,必须要从确定性开始,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未来的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事实。我们之所以不相信趋势,是因为还没有学到如何分辨硬趋势与软趋势。猫王谬误是软趋势,却被当成硬趋势。一旦知道二者的差别,就可以知道到哪去找确定性,未来也将清晰可见。

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预测的一万亿美元盈余是软趋势,却被当成硬趋势。我们不但预测会有盈余,还疯狂花钱,以为盈余已经到手。1999年,钱滚滚而来,我们喜出望外,眼盯着软趋势,就像被蛇催眠了的兔子。

“硬数字”不见得能得到硬趋势。猫王预测就是从准确的硬数字得到的,但显然没有得到硬趋势,而是软趋势。换句话说,这些数字未来很可能发生变动。决定要模仿猫王纯属个人选择,很有可能隔天就见异思迁。用猫王模仿者的数目增加当作未来预测的基础,并不可靠。就好比最近连下了几天雨,不代表以后一直下雨。今年呼啦圈或洋娃娃的销量是去年的一倍,不代表明年又会增长一倍。这些都是一时流行,很有可能会过时。硬趋势则不一样,有持续巨大的力量支撑。

硬趋势与软趋势的差别有时并不明显。在许多人看来,万亿美元盈余的可信度相当高。这就是软趋势的问题所在,有时看起来很荒唐,好比猫王模仿者的预测,有时看上去却像是真的。然而,除非方向清楚明确,否则软趋势就是软趋势,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事情可能会发生和事情一定会发生大不相同。

硬趋势有的是周期性的,有的是线性的,这两种类型的变化都能形成硬趋势。例如,今日股市下跌,之后一定会反弹。股市涨跌属周期性变化,这是硬趋势。股市何时触底反弹,高点在哪,不得而知。股市涨跌时间点与幅度是软趋势,受我们行为与选择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股市涨了跌,跌了涨。硬趋势虽然听起来相当简洁,却非常准确,准到让巴菲特成为大富豪。

又如过去几十年,笔记本电脑中的多媒体芯片的处理速度激增,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未来的处理速度肯定更快。这是线性变化,也是硬趋势。今后五年中,制造商何时推出突破性的新款芯片不得而知。技术日新月异并非周期变化,这是硬趋势。但哪家企业能研发出新技术,抢先把产品带到市场?我们并不知道,这是软趋势。

硬趋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例。当时,房价低廉,美国人纷纷在郊区买房。通用汽车在那时仍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美国军队凯旋归国,数百万家庭团圆,九个月后出现了百分之百可以预测的现象:婴儿潮。出生于1946年到1964年这十八年间的美国人口,约有7800万。同样的婴儿潮也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

人口数据是看得到的、可测量的硬趋势的一大来源。“二战”后婴儿潮是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战后婴儿潮是物理现象:数百万人诞生并存活,而且年龄逐渐增长,形成了许多完全可预测的现象。

你可能会说:“何必总提婴儿潮,都是老掉牙的例子了。”婴儿潮众所周知,这才最适合用来举例。因为虽然众人皆知,偏偏没人留心。婴儿潮的硬趋势延续了五十多年,奇怪的是,每到了新的人生阶段,还是让社会措手不及。

1945年,海外士兵纷纷归国,我们原本可以预测社会一定会有重大的变动,但我们却没有。直到1946年,婴儿陆续出生,才发现医院数量不够。

即使没有预料到医院的数目,不要重蹈覆辙就好。新生儿五年后才上幼儿园,准备时间应当绰绰有余。殊不知,在新闻频频报道医院短缺问题的五年后,幼儿园也变得不够了。七年之后,初中的数量又不够了;又过了几年,高中的数量还是不够。接下来,又发现大学也不够了。

这一连串现象,有谁能看出来?若能培养找出硬趋势的习惯,谁都能看出来!

我们公司最近为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当我们谈到硬趋势与软趋势、确定性以及人口数据能看出许多硬趋势,一位男士打断说:“你说得对,人口数据和婴儿潮,我们都明白。”

我回答道:“那正好!我们就略过细节,简短请教各位几个问题。贵公司负责全球业务的保险员共有几位?”他们想都不想就直接回答,而且人数相当可观。

我继续追问:“再问各位,他们当中,为公司赚取八成以上营业额的那些人,有多少三年内退休?”

现场鸦雀无声,他们讲不出数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有位主管赶紧用笔记本电脑查资料。他们知道顶尖保险销售有谁,不难找出答案。得到答案后,原本鸦雀无声的他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居然高达60% 。

接下来的三年,每5名顶尖保险销售中就有3名退休,就是说公司将流失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老将。主管发现这点后震惊不已。这个重要的数据变得再清晰不过。但之前为何没有发现?因为他们没有留心去发现,没有培养从已知出发的习惯。

大约同时,我正巧也为社会安全局主管提供咨询服务。课程一开始,当初接洽我的人把我介绍给培训部主管,聊到社会安全制度。

在美国,2008年1月1日零点一过,婴儿潮一代第一次有人满62岁,可以开始领社会福利金。 1 当年约有320万人满62岁,大约每小时就有365人。现在,社会安全局已有5000万份申请;到2030年,人数将达8400万人。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的受益人数将从4400万增至7900万。届时,每两个工作人口就必须养一个退休人口。这个比例在1945年是45比1。 2

与保险公司一样,我问他们是否观察过退休员工对局里的影响。“在场有几位三年内就要退休?”现场资深主管有不少举手。大家都很惊讶,没想到大多数资深主管已到退休年龄,局里即将流失这些有专业技能与经验的老将。

我曾听索尼总裁说过:“早知道就好了!”他说的是存储在索尼电脑中的数据,但这里也适用。我们都以为自己知道婴儿潮人口很多都要退休,但我们真的理解了吗?

两个月后,趋势果然应验了:接洽我的人不见了,培训部主管一个月后也走了。婴儿潮的人群加入了退休潮。真要说起来,其实他们没有离开社会安全局系统,只是现在成了福利金受益人。 kenxYo28xB/UAVMLtFMhWcZSMvzjUmO6Q8021tgS/QAEwlg7C9qsJRT639YtR3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