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高宗继成大业

高宗本庸懦,然以承贞观余荫,武将多材,且获降附突厥之效力,故其前半叶之开疆辟地,有时且过于太宗,是则时势造成,非彼之力量所致。兹分西北、东北两项记之。

(一)西北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降而复叛(永徽元),前后遣梁建方、契苾何力、程知节等进讨,皆无功(永徽及显庆元)。显庆二年,更以苏定方为帅,领回纥等兵,分南北两道进军,先破之于金牙山,乘胜追击,十二月,复大战于伊丽水(今伊犁河)上,杀获略尽。贺鲁西走投石国( ),副将萧嗣业追擒之,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西域悉定。诏分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以步真为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分押五弩失毕部落,弥射为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分押五咄陆部落。其所役属吐火罗等国遣使内属。龙朔元年六月,置州县使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并请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参《圣心》二期拙著《课余读书记》三四—三七页)隶安西大都护府,仍于吐火罗立碑纪德,我国声威之远暨,蒙古前所未有也。各府名如下表:

(续表)

各都督府之名称,除波斯外,均是唐人采用古语,无关实际。惟国及州城所在,则表示当日西域诸国之领域。此一次建置,向来不为我国史家所重视;一则因囿于闻见,对八九十个地名,无法探讨。二则不明历史之过渡性,以为悬隔万里,事同儿戏。法国学者沙畹曾谓所置府州,具重要科学性质,亦不过就中亚地理立言,对于唐代声威之影响西域,毫无阐发,殊为憾事。考西突厥统叶护盛时称霸西域,授诸国以颉利发( )之号,每国派驻吐屯(tudun)一人,收其征赋。及显庆三年(六五八),西突厥全境悉隶我国,以前监统之权,亦自然随战胜而归我国继承。唐朝如依此执行,最低限度亦可监督各国之财政。然中国对外,向主怀柔,不主侵略,今只在名义上设立州府,免去苛赋,诸国应无不乐于顺从,其立碑颂德,可信言出由衷,惜此古迹与拂林碑,均湮没不得见也。(显庆年中,波斯人阿罗喊(Abraham)曾充拂菻国诸蕃招慰大使,于拂菻西界立碑,见景云元年《阿罗喊墓志》。)

此十六国之今地,就大体言之,吐火罗、 哒、诃达罗支、罽宾、失范延、石汗那、护时健、(?)多勒建(?)八国均在阿富汗,怛没、乌拉曷二国在乌兹别克共和国,解苏、骨咄施、俱密、久越得犍(亦作Kabudian)四国在塔吉克共和国,波斯即伊朗,护密多之一部应在我国境内。

在龙朔元(六六一)之前,西方各国先后来归,亦尝分设府州多处,并以次记之:

康国 康居都督府 永徽年(六五〇—六五五)设,今乌兹别克共和国。

何国(košanyah)贵霜州 永徽后设,今地同上。

拔汗那( )休循州 显庆初设,今地同上。

葛逻禄(Qarluq)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 显庆二年(六五七)设,原居金山之西,北庭西北,今新疆北部至蒙古西部。

龟兹 龟兹都督府 显庆二年设。

石国(Taškand)大宛都督府 显庆三年(六五八)设,今乌兹别克共和国。

米国(Maīmargh)南谧州 显庆三年设,今地同上。

安国(Buxara)安息州 显庆时设,今地同上。

东安国(Xarghan)木鹿州 显庆时设,今地同上。

史国(Keš)佉沙州 显庆时设,今地同上。

(二)东北

(1)百济 本马韩故地(伯济),汉成帝鸿嘉三年,扶馀族人温祚率众南王其国,因以百济为号,当今朝鲜半岛之西南部,东至新罗,东南渡海至倭国,北至高丽。与新罗世仇,高祖、太宗屡遣使和解之,其王义慈不听。显庆五年,高宗命苏定方统兵伐之,虏义慈及其太子隆等。百济旧分五部,因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卅七州,二百五十县 ,立其酋渠为都督、刺史及县令,设熊津都督镇之,得户廿四万 ,口六百廿万。同年八月十五日,定方立纪功碑,碑为五层花岗石塔,高三十五尺;文刻于塔之第一层,高四尺五寸,题《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字作正楷,径一寸五分,今存忠清南道扶馀县南二里,俗呼为平济塔。及大军西旋,余部复叛,围留守郎将刘仁愿于百济府城,并请援于倭,倭遣秦田来津帅师五千赴之。刘仁轨奉诏发新罗兵救仁愿,龙朔三年(六六三),孙仁师又领兵浮海至,各军既合,遇倭人于白江口(今东津江流入熊津江处) ,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秦田来津战死。(参《旧书》八四及蓝文徵《隋唐五代史》上编一二三—一二八页)今亦有刘仁愿纪功碑存扶馀县,惟末截已残缺 。朝廷于是授扶馀隆熊津都督,遣还本国,隆惧新罗,寻归京师,自此益为新罗所兼并。

(2)高丽 先是,贞观十六年,西部大人泉盖苏文(泉是姓 ,盖苏文为三字名)性凶暴,诸大臣与其王建武(彼国称为荣留王)谋密除之;事泄,盖苏文假校阅为名,邀请大臣参观,勒兵尽杀之,并弑王而立王弟 藏为王(彼国称为宝藏王),自号莫离支 [1] ,专国政。十七年,唐遣使谕令勿攻新罗,盖苏文执不从。太宗谓左右曰:莫离支贼弑其主,尽杀大臣,用刑有同坑穽,百姓转动辄死,怨痛在心,道路以目,因其弑君虐下,败之甚易也。十九年,命分水陆并进,御驾亲征,先后破盖牟(盖州,今辽阳、沈阳之间)、辽东(今辽阳)、白崖(或白岩,今辽阳东五十余里太子河北岸)诸城,进次安市(今海城南十五里之营城子),城坚弗能克。会仓储将竭,士卒寒冻 ,乃班师。此后廿一、廿二年及高宗永徽六、显庆三年(均程名振),虽有小接触,无大功。龙朔二年,统兵者任雅相卒于军 [2] ,庞孝泰与战于蛇水,军败,孝泰及其子十三人皆没于阵 。乾封元年,盖苏文死,子泉男生为两弟所逐,脱身来奔,因命李 伐之;总章元年九月,拔平壤城,虏高藏,设安东都护府,统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仪凤二年,散徙其一部人于河南、陇右,自后新罗、渤海渐并其地。

唐得高丽而不能守,《述论稿》以为“实由吐蕃炽盛”(一三九页),余谓此非主要之原因也。其一,在“辽东道远,粮运艰阻”(郑元壔对太宗语),海航操纵,难得其人。其二,突厥脱离,北边屡警,环顾内外,情势迥殊。其三,东北两蕃(契丹、奚),渐多作梗,顾此失彼,有同捉襟。圣历间(六九八—六九九)拟命高氏子孙自统安东旧部,事不果行,唐遂永失其控制高丽之实力,开元廿四年更明令“ 江已南宜令新罗安置”,(《元龟》九七一)且进一步承认新罗之吞并。

[1] 古突厥文之Bökli,余曾考为莫离支之“莫离”,并非一时之称谓,有《旧唐书》八开元三年之莫离支可证。(《辅仁学志》六卷一二合期二五三页拙著)顷检《三朝北盟会编》云:“其官名则以九曜、二十八宿为号,曰谙版孛极烈大官人,孛极烈官人,……孛极烈者,官也,犹中国言总管也。”又《金史》五六《百官志》:“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郡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故太祖以都勃极烈嗣位,太宗以谙版勃极烈居守,谙版,尊大之称也。”孛极烈,箭内亘还原为bogile,bekile。(一九二一年《元朝制度考》四一页)伯希和亦谓:bögili =beile,即满洲语之贝勒。(一九三〇年《史地译丛》三编一九页)细详之,实均Bōkli之音转,然则金人之语,沿自高丽,莫离非一时偶称,益显然矣。金人称其始祖来自高丽,(《东北通史》三三九页)此亦一旁证。若“支”( )则突厥文语尾指人之词,鲜卑语早见之。
貊之名称,屡见于先秦史册,貊亦作貉,《诗·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宫》:“淮夷蛮貊,及彼南夷,罔不率从。”《管子》称桓公败胡貉。《论语》:“虽蛮貊之邦行矣。”又《史记·匈奴传》:“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貊。”记其地理者《山海经·海内西经》:“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接燕所灭者相传有朝鲜,则汉水可能是今朝鲜之汉江。)貊是后世某一族,解说各异,考“貊”音与“莫”通,(据《左传》及《礼记》)亦读如千百之百,(见《周礼》郑注)此无非唇音发声通转之现象,余偶因“莫离”语原之钻研,始悟貊为Bökli之音省,即战国以后之东胡族,其语直传至近世,盖以酋长之衔号为部名或国名,在我国史上不少其例。一九五四年曾写《貊与莫离说》一篇,作为讲义之补充材料,兹撮其要于此。
貊之名称,屡见于先秦史册,貊亦作貉,《诗·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宫》:“淮夷蛮貊,及彼南夷,罔不率从。”《管子》称桓公败胡貉。《论语》:“虽蛮貊之邦行矣。”又《史记·匈奴传》:“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貊。”记其地理者《山海经·海内西经》:“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接燕所灭者相传有朝鲜,则汉水可能是今朝鲜之汉江。)貊是后世某一族,解说各异,考“貊”音与“莫”通,(据《左传》及《礼记》)亦读如千百之百,(见《周礼》郑注)此无非唇音发声通转之现象,余偶因“莫离”语原之钻研,始悟貊为Bökli之音省,即战国以后之东胡族,其语直传至近世,盖以酋长之衔号为部名或国名,在我国史上不少其例。一九五四年曾写《貊与莫离说》一篇,作为讲义之补充材料,兹撮其要于此。

[2] 《新书》二一九《渤海传》,记开元十四年顷(年份据《旧书》一九九下),其王武艺“遣弟门艺及舅任雅相发兵击黑水”;《殿本考证》云:“按任雅相,武后时人,不应夷人亦有同姓名者,《旧书》作任雅,疑得其实。”又蓝著《隋唐史》云:“武艺之舅任雅相,已先归唐,显庆初为燕然都护,从苏定方讨贺鲁有功,龙朔元年,以兵(部)尚书为 江道行军大总管,率三十五军征高丽,围平壤,卒于军。”(四四页)按中外人同姓名原不足奇,但中国之任雅相已卒于龙朔二年(六六四),就使即是渤海之“任雅相”,亦安能于开元十四(七二六)年起死复生而为渤海击黑水耶!忽略时间性是某些读史者之通病,故举以示例。 yGxSsEYJTUvjpMWfuqLgui7Wy6VHknIsXCdEPJj59Ney3bm1Q1e1zRs2QuaSXw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