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沃尔特·胡德(WalterHood)

我们如何形象地表现环境动态,以及不断变化着的有关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景观?在二维图像逻辑中,我们如何描述景观的感官品质和美感品质?这些都是在做景观表现作品时会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在学术和实践层面,设计表达的方式从未偏离于传统。平立剖面图、透视图和线稿草图一直都是主流。透视图从“最佳画面”的视角,对我们的设计意图进行了描述。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的《理想城市》(《IdealCity》)传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完美对称和秩序;汉弗莱·雷普顿(HumphreyRepton)的《红书》(《RedBook》)运用了前后透视视角歌颂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价值;现代主义的单线透视图像以机器时代的装备为特色,显露出对未来纯粹的乐观主义;20世纪70年代的绘画渲染(马克笔和彩铅)和80 年代将景观表现元素融入到充满欢乐和趣味的画面中;当代科技背景下制作出的图像让我们得以实现想要创作的任何场景。总而言之,基于二维图像和图形的逻辑性画面反映了时代、价值观和作者以及同行的态度。

当今景观表现沿袭着以上所述的传统,同时也指明了新的方向。书中所含表现实例充满社会意义,着力表达空间的公共属性。多数实例主张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景观。概念术语不再是为了使景观体验与分类更具吸引力,而是转而着重阐明景观的真实效能。作为我们时代的标志——绿色理念成为设计者表现设计的“标签”,生态可持续性也逐渐变成了必须遵守的准则,景观设计表现成为了集科技与自然表现力于一体的舞台。风力发电机、湿地、树林、牧场等和公共空间混合在一起,以纯景观作为表现手法,预示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在所选的景观表现方式中最突出并给人以乐观感受的就是绘画,也就是徒手表现。十年前,景观学者还在担心计算机会精准地制作出我们环境的表现图,真正的“绘画”传统会因此被丢弃。有那么一段时间,平面设计海报也曾出现在表现方式中。本书诠释了绘画技术在不同文化间的互相渗透,有许多实例将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整合得天衣无缝。本书描述了不同类型、品质和形式的景观,广泛使用了各类表现手法和技巧。利用材质的覆盖、扫描技术,以及图层分层,创作者的意图通过线条和符号浮现出来。当介绍某项设计作品中,或者介绍某个以景观为主导的项目时,图面表现多是尝试描述时间、地点的具体性以及其自然与文化过程,并为之找到新的叙事语言。 i/hLVUR9/xAUJN7HCIcyj2FhHHWPf49/phSKWiSZcgONjWik5STGtgRFKFqS6Q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