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恩最近刚刚升级做了爸爸。对于新爸爸来说,生活中处处充满考验,乔恩经常这么感慨。乔恩的女儿刚出生三个月,记得三个月前医生把柔软的婴儿抱到他手上时,乔恩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但是很快麻烦便接踵而来。小家伙出生一周时,某天晚上因为病毒感染腹痛无比,她一边不停地呕吐,一边声嘶力竭地哭泣,小床上到处都是她吐出来的奶,最后她头发湿了,睡衣也湿了。乔恩和妻子赶紧给孩子洗了个温水澡,换上了干净温暖的衣服,之后又手忙脚乱地安抚孩子、给她换新的被褥。刚折腾完没过一会儿孩子又吐了。等到孩子终于累得不行睡着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乔恩很诧异自己的表现,他竟然可以在深夜最想睡觉的时候无怨无悔地做这么多事情。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身上还有这么多优点,比如爱心、耐性等,也会愿意为了某个人而倾尽全力。
然而,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他除了发现自己没被发现的优点以外,也发现了自己不好的一面:他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私,所有可怕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困惑、怨恨、刻毒、羞耻,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一次,他带着女儿去打针,小姑娘因为身体不舒服一直哭,他急得直接冲进了医生的办公室,而医生却只是淡淡地问了句:“请问您有预约吗?如果没有,先让预约的病人进来好吗?”乔恩听了医生的话突然变得很愤怒,吵闹着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的女儿已经难受成这样子了吗?”听了乔恩的话,医生建议他带着女儿去急诊科,并依然坚持先为已经预约的病人看病,除非乔恩去和现在正等在医生办公室门外的病人商量,征求他们的同意。乔恩看看医生,再看看后面一脸不耐烦的病人,他觉得这些人实在是太没有同情心了,他在心里无比怨恨他们。吵嚷无效,乔恩只好带着女儿沮丧地离开了。这一天,他的情绪很不好,看见谁都想骂,他觉得自己就像被魔鬼附身了一样。
不仅是乔恩,许多父母也都经历着相似的事情。你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你是否觉得为人父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养育孩子并非一个简单的付出和回报的过程,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令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暴露无遗,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一个与以前任何方式都不一样的重新看待自己的机会。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提升情商的一个新的、突破性的见解,他认为每一个致力于情商提升的人都应该不断打磨两种专注力,即专注于自己与专注于他人。养育孩子,为人父母,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情商始于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当我们一天天地看着孩子成长,不仅会看到孩子身上的五官、气质和神韵越来越像自己,还会发现他们连说话的语气、行为举止都似乎是我们的复制品。在孩子的身上,我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放大出来,促使我们回过头来静下心审视自己。而当我们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自我意识会变得尤其敏锐,内心的声音也会更加清晰起来。一个人只有关注自我内心的声音,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只有专注于自己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
比起专注于自己,孩子的出现也让我们开始学会专注于他人,专注于他人主要体现在同理心的建立上。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单一的同理心略有不同,这里所说的同理心包含了认知同理心、情绪同理心和同理心关怀三个层面。认知同理心指的是我们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不是直接感受他人的情绪,而是对他人的情绪进行思考——出于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当孩子哭了、笑了或生气时,父母在潜意识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奇,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向外延伸,我们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孩子(他人)身上。这个过程使我们不仅提高了认知同理心,同时也增强了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即情绪同理心。理解了他人的处境,感受到他人在这种处境下的情绪,接着也就明白了他人的需求——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被称为同理心关怀。同理心关怀和情绪同理心密切相关,这种关怀不仅能帮助我们察觉他人的情绪,还能让我们知道对方需要从我们这里获得哪种帮助。父母对孩子的爱正是这样一点点“输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专注于他人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自己亲密的孩子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因同情或感同身受而出现的痛苦情绪,同理心关怀要求我们既要面对这些情绪,还要泰然处之,不被这些情绪所支配,否则将前功尽弃。
总而言之,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的关注度越高,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估就越全面和准确,对提高情商也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