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从个体表情洞察心理

大家都知道面部表情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有很多时候我们会掩饰这些情绪,但是只要一个人的内心出现了情绪波动,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他的面部找到对应的线索。

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表情?

这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第一,自然而然的表情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真情流露能够帮助我们排解心理压力,不易患上心理疾病或其他疾病。

表情从广义上来说属于情绪的一部分,神经心理学也将表情纳入情绪之中,认为表情是神经系统对刺激源进行分析和判断之后,所产生的某种兴奋或压抑的情绪,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和应对。也就是说,内心情绪一定会有外在的表现,表情的产生完全受控于大脑,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大脑可以让面部肌肉组合出不同的表情,而且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情绪的外在表现,都同样具有生理意义。

第二,表情同时也是一种可以人为操纵的面部动作,能够帮助我们掩饰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影响人际交往和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规则,而人与人之间交往时会下意识地遵循这些规则,有了约束就意味着不能随意表达自身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真实情绪的表现就会十分隐晦,相应则会产生“伪装表情”。

由此可见,我们自己做出的表情以及看到别人做出的表情既可能是真情流露,也可能是刻意伪装的。真实表达内心想法的表情总是转瞬即逝,如果想在这个纷杂的“假面舞会”中准确捕捉他人真实的内心情绪,分析表情(尤其是那些经过操纵和伪装的表情)背后的秘密,就需要我们更加细心地观察和留意个体表情。

“基线表情”帮你看透陌生人的心

上文讲到表情是具备生理意义的,也就是说,有表情但不一定有情绪。从出生开始,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以轻松地做出很多表情,有些表情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比如,我们紧闭嘴唇,除了可能是因为自我抑制的情绪表现之外,还可能是阻止自身呕吐欲望的表现。再如,在和某个陌生人交谈时,对方习惯性地嘴角上扬,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排斥或者蔑视我们了吗?这个人很可能本身就有抽动嘴角的毛病。这就给我们借助个体表情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阻碍。

所以我们在用个体表情判断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情况的时候,不能忽视对对象的了解熟悉程度。面对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对照个体表情进行判断,而面对陌生人,则需要先观察对方自然情况下的面部表情,在自己心里设定一个“基线表情”,然后在交谈中观察对方的“基线表情”之外的个体表情,并根据“基线表情”来对它们进行判断。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活动,目的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范围。参加这次测试的志愿者分为A组和B组,一个A组成员和一个B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团队的测试。具体规则是:由老师出10道题,答对1题,每人获得10美元;题目难度很高,但是有现成的答案放在那里,而老师在把题目念到一半的时候会借故离开一段时间,然后返回教室继续出题;等测试结束后对每个A组成员进行单独采访,并将采访过程录制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B组成员都是学校雇用的“托儿”,老师借故外出也是事先设计好的。在老师不在的这段时间,B组成员会故意鼓动A组成员一起偷看答案,以便获得更多的奖金。在测试完成后的单独采访时,提问人会提很多问题,比如参赛感受、所修课程等,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提问人会假装无意地问A组成员:“老师离开的时候你有没有偷看答案?”结果在采访结束之后,每个A组成员都觉得这只是普通问答而已。

随后一位心理学教授给自己的学生播放了一组采访视频,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人在说谎。下面是一位学生的判断思路:第一位女生眼神散乱,撒谎;第二位男生经常单肩抖动,撒谎;第三位重复问题,撒谎;第四位揉鼻子,撒谎;第五位回答问题时眼睛一直向右看,撒谎……结果在10人之中,他认为讲真话的只有2人。整班学生的判断结果基本类似,理由也差不多,但是真实情况让人难以置信,教授播放的这组视频中,10个人都没有说谎。

后来,教授针对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同样的测试,结果判断准确率大都不到50%。所有职业人群中教师和警察的正确率最高,将近80%。其中有位判断准确率很高的教师坦言:“我从他们走进采访室的时候,一看到他们的脸,就知道他会不会说谎。”这明显是职业使然,经验老到的教师一生中监督过无数场考试,很少有学生能够逃过这双“法眼”。

而警察却是有依据地进行推断,他们使用了“基线表情”这种方法。他们在看视频的时候会先仔细观察A组成员的面部表情,在心中建立一个“基线表情”,也就是对A组成员在回答一些不会说谎的问题(如姓名、专业、年龄等)时的反应进行观察,因为A组成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面部会自然地呈现一些表情,这些表情就是“基线表情”。在问到关键性问题时,A组成员如果说谎,那么他们表现出来的表情一定会不同于“基线表情”。

所以,要想通过个体表情来判断陌生人是否说谎,一个可靠、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基线表情”。这是因为它是人们自身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自然的神经反应,而在违反内心真实情感、制造假表情的过程中,被测试者就会做出区别于“基线表情”的表情。

在使用个体表情分析真实心理时,还要注意刺激源与被测试人的个体表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比如,我们在对测试人进行负面刺激时,他不应该出现兴奋、开心、满意等正面积极情绪。根据逻辑关系分析,不仅可以预测被测试人的个体表情反应方向,还可以弥补假表情与“基线表情”对比结果相同的情况,再结合情境判断,这样得出的结果会更准确。 fXCHFv864UUeqTMXp2nOVo0WM3UmGkbTCCN8BORoiCfx+9z5dDwdseS2O8/swz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