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在医院工作,需要倒夜班。每天晚上我都坐卧不安,担心她会出事,害怕再也见不到她了。”
“每当人们告诉我要放轻松,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时,反倒让我感觉更糟。他们一定认为我有毛病,认为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
家长说:
“看到我的女儿感觉很痛苦、很害怕,我也很难受。在我们接受治疗之前,我觉得面对她的痛苦我什么都做不了。我觉得特别无助,作为家长却什么都做不了,那种感觉简直糟糕透顶。”
“老师一定认为我疯了,怎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她在学校的表现无可挑剔。她是一个模范学生,从不惹麻烦。但是在家里,她彻底地崩溃了,并且极度焦虑。我们几乎不能正常生活。我真的希望老师能看看她在家的样子,这样他们就会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危险!焦虑儿童的思维方式
“别往大街上跑!”“不要爬那么高!”“小心,这个会碎的!”这些话是大多数家长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跟孩子说的。但是对于焦虑孩子的家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心。事实上,这些家长可能会发现,反倒是孩子在为家长操心,孩子会问:“你锁门了吗?油箱加满了吗?拿到滑翔许可了吗?”这些话常常令家长感到烦恼,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心,担心的太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为可能发生的危险忙活。家长至少要了解,焦虑的儿童只是简单地在执行大脑的指令,仅此而已。焦虑的儿童极其谨慎,不停地确认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事实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中有敏感的触角,让他们觉察到并不存在的危险。这种思维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习惯于小题大做,甚至是无中生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正常的儿童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甚至觉察不到痛苦的存在。焦虑的儿童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好默认这就是他们应有的方式。
家长很难用焦虑儿童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因此难免会对孩子失去耐心、误解孩子,甚至会对孩子保护过度,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对待方式。如果家长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和体会孩子的所见所感,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如果连孩子都理解不了,也别指望孩子会听你的说教,那这一切也都没有了意义。结果就是孩子不会听家长的话,因为家长连他们的问题都不清楚。
儿童焦虑和痛苦的根源是恐惧,这种恐惧甚至让家长陷入窘境。当儿童在生日派对中躲在角落里不见人、当儿童在学校因玩游戏而哭泣或者因为害怕而不能参加学校的露营活动时,家长往往都很苦恼。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行动起来去帮助,而是迫切地想要找到“停止”键,让这些恐惧到此为止。而且,以下两种想法也坚定了家长的选择:其一:“这不可能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他不该被这个吓倒。”其二:“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在这两种想法的刺激下,恐惧从孩子那里悄悄地扩散到了家长身上,导致家长无法给予有益的回应。家长和孩子双方同时经受巨大的打击,并且常常会以“你应该”、“我不能”这样的方式说话。
本章将会介绍恐惧的概念,恐惧为人类生存提供功能性的安全保障。恐惧和焦虑,可以帮助儿童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确保儿童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地跃入泳池。在情况需要的时候,适度的“如果……怎么办?”的假设能让人保持良好的谨慎度,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另外,这一章节将会探讨普通恐惧与焦虑的差异,并且讨论焦虑将如何影响儿童的经历。最后,书中提出了恐惧和焦虑发展的不同模型,探索它们的影响因素,例如遗传基因、气质类型以及个人经历等。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儿童可以自如地表达他的恐惧。家长越透彻地了解恐惧,了解它并不可怕的事实,那么他们就越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脱离苦海。
恐惧!焦虑和痛苦的根源
恐惧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成长和发展,如果我们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对环境的评估能力以及避免危险的能力,那么我们作为物种将很难存活下去。恐惧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
焦虑核心词
恐惧
恐惧为人类生存提供功能性的安全保障,可以帮助儿童在陌生环境中随时保持警惕,能让人保持良好的谨慎度。
伴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世界逐渐变得开阔了,并且他们要经常面对从未经历的、突如其来的新挑战,这些新状况总是给孩子带来新的焦虑。婴儿害怕失去大人的疼爱,他们受不了嘈杂的声音;蹒跚学步的孩子,害怕与家长分开,害怕比自己大的东西;幼儿常常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败,特别是在夜晚,他们会害怕怪物作怪、窃贼或者坏人的出现;青少年害怕社会审视的眼光,他们开始将自己置入国际化大都市,开始审视整个社会,关心战争、安全等抽象议题,渴望未来的成功。恐惧可以被看作是情绪反应,它是人在面对新环境或者征服新挑战时临时发生的情绪反应。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对于陌生的新技术,起初人们自然会感到恐惧,但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之后,这种恐惧会消失。恐惧来源于不熟悉,这种恐惧会让人浮想联翩。儿童恐惧和焦虑的加剧是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想象力来构筑大千世界,来解释万事万物。蛛丝马迹可能会引发他们的长篇大论。一个4岁的孩子到水族馆玩,当她听说水族馆有鲨鱼的时候,非常害怕,因为她知道鲨鱼非常危险,但她不知道在水族馆的玻璃缸外观察鲨鱼是非常安全的。8岁的孩子已经知道细菌的危害和疾病的痛苦,他认为参加日常活动就意味着感染细菌,而不知道因此而患病的可能性其实很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恐惧,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焦虑心理学
不同年龄段的恐惧
·婴儿期——【陌生人恐惧】
此时期婴儿对区分熟悉人脸(家长的)和不熟悉人脸的能力在增长,7~9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会感到害怕(当陌生人靠近时,婴儿会哭闹),这种情况在1周岁时基本消失。
·幼儿期——【分离焦虑】
此时期幼儿对父母的健康型依恋与日俱增,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幼儿会哭泣、悲伤、对分离感到恐惧),并在接下来的3年内有增无减,直到幼儿园结束才基本消除。儿童的世界在拓展,他们可能会对新的、不熟悉的环境感到恐惧,也可能对真实存在的或者臆想出来的危险感到恐惧,例如体型巨大的狗、蜘蛛或者怪物。
·小学期——【现实危险恐惧】
由于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儿童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危险感到恐惧,例如火、窃贼、风暴、疾病和药物等。通过他们切身的体验,儿童学会了危险并不都是迫在眉睫、近在咫尺的,也可以是离他们很远的。
·中学期——【个人比较与社会认同焦虑】
对社会地位的重要性的关注,导致了个人比较以及社会认同的焦虑出现。儿童在此时期关注自己在学习和运动方面的表现,并且注重自己在社会团体中的身份认同。
·高中期——【身份认同焦虑】
青少年对社会认同持续关注,但是更加关注寻找与自身具有同一性的团体。在这一阶段,青少年普遍比较关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关心道德问题以及他们的未来成就。
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时,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预测,在不能确保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时,焦虑就产生了。即使是在最惬意的环境中,儿童也能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焦虑。当儿童不由自主地夸大所面临的困难,并且明显低估了自己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时,焦虑状态就演变成了焦虑障碍,也就是焦虑症。焦虑症会让儿童变得脆弱,长期感觉疲劳无力、身体不适,同时降低儿童的学习能力并影响其就学、同伴关系和家庭和睦。
哪些孩子会焦虑
焦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些儿童的焦虑、紧张,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而有些儿童将他们的焦虑和困惑埋藏得很深,任其默默地滋长;还有些儿童,他们的焦虑表现为气愤,对其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得非常沮丧。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讲,儿童的患病率是5.7%~17%。焦虑症的患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小幅上升趋势;但是大多数的焦虑症研究选取的样本都是7岁以上的儿童,因此,目前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焦虑症的患病比例还不是很清楚。从诊断结果来看,女孩比男孩更易患上焦虑症。但在现实生活中,被带去治疗的男孩人数却更多。原因在于焦虑行为的外部表现如哭闹、躲避和过度的痛苦等,这些在男孩身上更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大量的焦虑儿童研究有这样一个共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同时患有多种焦虑症,我们称作“合并症”。如果置之不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焦虑症状会越发严重,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过程会不断反复、恶化。
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行为与患有破坏性障碍的儿童一样,具有损伤性,但他们经常能够避开成年人的注意而不被觉察。因为这些儿童的症状并没有明显妨碍学校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内化的,所以没有被送去接受治疗。焦虑症的严重性一直被大众所忽视,大家都认为焦虑的儿童只是需要简单的休息和放松。
对于儿童来讲,焦虑症状的隐蔽性危害非常大。焦虑的儿童几乎没有朋友,有的是因为社交恐惧;还有的是因为他们把时间都用在了担心、焦虑上,无暇顾及其他。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某件事而做准备、晚上努力地想要入睡、准确无误地完成家庭作业以及反复确认他们自身的安全问题等等。他们还可能会为了避免丢丑而不外出参加体育活动,因为恐慌或者分离焦虑,不去朋友家玩或不考虑念大学。在家里,家庭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为参加任何日常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焦虑的导火索。
从早到晚,焦虑儿童会不断在脑海中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这种假想能力,会让我们吃惊不已,我们很难想象焦虑的孩子是如何将这么多的假想危险放到一起的。
焦虑的成因!从遗传到家教方式
每个家长都想了解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焦虑。很多家长不停地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把焦虑带给了孩子?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还是通过基因遗传?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焦虑症与基因确实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就我们目前所知,基因的代际遗传是在出生之前完成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选择。但是遗传密码将坏事又转变成好事。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焦虑的生理特性,正因为如此,家长和孩子了解了焦虑症的“无过错”本质,并因此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决不会因为孩子得了哮喘或者糖尿病而责备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责备自己,那么对于焦虑症,我们也该采取相同的态度。
正如儿童的其他方面一样,我们将在本章节中了解到焦虑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没有哪个单独的因素可以解释所有一切。“恶劣的家庭教养方式”并不能导致所有问题,单凭优良的教养方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儿童的困难境遇将激发你的斗志,让你勇于迈出第一步。但是你要知道这只有助于事情的发展,并不能帮你找到问题的起因。实际上,看上去“怪异的教养方式”只是养育一个焦虑儿童的结果,并不是原因。
先天本性还是后天教养?我们对儿童焦虑起因的理解来自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1)基因及大脑生理机能;(2)气质;(3)家庭教养方式; (4)环境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焦虑症的形成产生影响。
|遗传:人生来就焦虑吗|
一般来讲,是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焦虑有助于物种的生存。过多的误报也好过一次致命的失察。尽管如此,焦虑的儿童也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好受。
遗传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支持焦虑遗传的论据。家长是否焦虑对其子女是否患焦虑症有很大影响。研究显示,焦虑家庭中的儿童患焦虑症的比例是非焦虑家庭的7倍。还有研究显示,在众多焦虑障碍中,恐慌症的家族传播现象最明显,但遗传学也只能解释30%~40%的传播现象。因此,虽然遗传学很有说服力,对焦虑症的成因作出很大贡献,但还是有很多焦虑家庭的孩子并没有患上焦虑症。遗传学只是决定了人们对焦虑的易感性。有些儿童可能生来就比其他人敏感,对痛苦的容忍力比较低,但是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结果,让衡量的天平倾斜。也有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共同影响儿童的焦虑障碍,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基因在起作用。基因会影响不同细胞在人体的警报系统内如何运作,包括敏感性、反应时间和吸收率等。我们可以到这个系统的幕后看一看,目前已经确定人体的某些区域是处理和体验恐惧、威胁和焦虑的中心。
|大脑:焦虑的导火索|
在大脑防御系统的中心,我们称之为“焦虑工厂”,有一个杏仁状的细胞群,叫作杏仁核,它在负责处理情绪体验的边缘系统中发挥作用。杏仁核就好比一个救生员,能够把我们从马路上拽回来,避免跟疾驰的汽车相撞。这个过程发生得很快,但是并不是每次都那么精准,有时候会发生将木棍看成是蛇这类情况。因此,它也可能成为焦虑症的罪魁祸首,让我们在无需恐惧的情况下却感觉无比焦虑。杏仁核就好像一个反应器,它能根据情绪的线索,非常迅速地作出判断,调动身体内的每一个系统来对抗感知到的危险,不管这个危险意味着战斗还是逃跑。当这个危险过去后,前额皮质就像是个刹车器,会示意杏仁核放慢运转速度以便身体可以恢复稳定的状态。进化机制选择了焦虑基因帮助机体提高对恐惧的敏感性,以便于对恐惧作出迅速反应,但是停止这种反应却并没那么容易。
焦虑核心词
杏仁核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
有一个焦虑研究的领域非常关注血清素的作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或者说是脑部化学信使。当危险和非危险信息不能有效传输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过度期待及持续焦虑的结果。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就是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处方药。我们会在第3章节中对此进一步讨论。
|行为抑制:焦虑形成的行为特性|
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就好像串起珍珠的铁线,气质也将生活中的闪光片断、美好回忆连接起来。”很多焦虑的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对变化和危险的敏感,结果他们采用抑制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倾向可以在特定情境下对儿童的需要和体验进行预测。他们极度谨慎的作风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哈佛大学的杰罗姆 · 凯根(Jerome Kagan)博士确定了这种特性,并将之称为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甚至在21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就可以观察到这种特性了。环境中最微小的变化也会引发他们的痛苦反应,一部新手机或者一个杯子都会是诱因,而相同的变化对于其他婴儿来说却是兴奋和快乐的反应。凯根博士发现这些具有行为抑制的儿童在日后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儿童高。
|应激事件与家教风格:焦虑形成的环境因素|
应激事件。并不是每个患焦虑症的儿童在童年期都有过创伤经历,事实上大多数儿童都没有过。然而在现今社会,儿童和青少年却普遍体验着创伤性事件。多达15%~20%的儿童和青少年在青少年期遭遇过重大创伤事件。虽然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有创伤经历的儿童,均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恢复过来,但是有过创伤经历的儿童患上各种障碍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倍,这些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或行为障碍等。所有儿童在面对紧张或者创伤性情境时,都会经历较明显的敏感期、依附期和倒退期。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一种适当的结果。这使得儿童可以在创伤经历后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和爱,从身体上和情感上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在第15章中,我们将会讨论应激事件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如何保护儿童免于其害、如何处理应激事件,从而让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第12章将探讨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的治疗方法。
我们希望每个儿童都能够面对这些应激源,例如所爱的人去世、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失去最好的朋友、父母离异、生病住院、离婚或长期生活困苦等。这些事件会让一个已经承受重大生活负担的焦虑儿童,从偶然性的焦虑转变为完全型的焦虑障碍,或者是让一个正在恢复中的焦虑儿童出现症状反复的现象。
焦虑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最近,我带女儿去看牙医,我毕恭毕敬地坐着,跟牙医保持一定距离,这位医生当时正在抱怨其他家长,说他们是“直升机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他们不停地问孩子:“受得了 吗?疼不疼?”这位牙医在意的是这些“飞行员”是如何妨碍他工作、妨碍设备使用的,但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这种行为在应激情境中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单独起作用而引起焦虑反应,但研究表明,家庭互动将影响焦虑儿童对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进而影响儿童的行为。家长试图从潜在的危险中保护孩子,并且时不时地给予他们提醒。然而,正常的儿童对于这种提醒可能会耸耸肩,甚至满不在乎地想“我老爸又小题大做了”。但是对于焦虑儿童,他们本来就认为周围环境是恐怖和令人害怕的,家长的这些提醒行为反而强化了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没有降低孩子的焦虑,反倒让情况更糟了。
焦虑核心词
直升机父母
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确认孩子的状况。研究表明:家庭互动会诱导或者影响儿童的反应,并且可以增加焦虑儿童某些情况的反应倾向。
“直升机父母”可能是对儿童焦虑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原由,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焦虑思维如何回应的最佳尝试。事实上,有大量的文献表明某些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的焦虑相关。尽管我们知道某些家庭教养方式会伴随着儿童的焦虑,但我们搞不清楚这些因素到底是焦虑的结果,还是焦虑的成因。有些研究已经发现,患有焦虑症的儿童更多地描述其家庭要求严格、缺乏凝聚力,并且比其他家庭冲突更多。这些研究经常让我感到很踌躇,因为家长可能会感觉到备受责备。我理解,家长的初衷是要了解孩子的痛苦,并且试图改变他们的状态,但是家长的做事方式却得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两位心理学家戈尔达 · 金斯伯格与玛格丽特 · 施罗斯伯格(Margaret Schlossberg)在200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总结概括了20多个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都是关于家庭教养因素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我已得到许可将此研究结果的大纲整理出来,并罗列出加强和降低儿童焦虑行为的影响因素。关键是要明白,这些研究仅显示儿童焦虑行为与某些家庭教养行为相关,其目的并不在于说明哪些因素是首要因素。当你阅读下面的列表时,记得要与你孩子最近的表现相比较。仔细检查,看看哪些地方进展顺利,而哪些地方是我们要努力改进的。
焦虑心理学
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家庭教养行为
· 父母的过度控制 :侵入型教养方式,家长在对话中施加控制,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过度保护:无缘由地过度谨慎和保护行为。
· 焦虑解释的模型: 同意在某种情境中儿童对危险的曲解,强化他们认为世界上常规事物太可怕而不敢接近的想法。
· 容忍或者鼓励回避行为: 建议或者同意孩子回避做困难的事情。
· 拒绝或者批评: 反对式的评断、轻视或者批判孩子的行为。
· 冲突: (非主要因素)2/5的研究发现,打架、争论和家庭不和睦与孩子的高焦虑水平相关。
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减压
· 行为奖励: 关注方法而不是结果。奖励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部分成功,也要给予承认和肯定。
· 消除过度的焦虑行为: 无论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作出过度反应。
· 管理自己的焦虑: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现,不要将自身的焦虑平添到孩子的焦虑中。
· 提高家庭沟通和问题解决技巧: 针对积极的沟通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机会采取内部开放政策。
· 权威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与焦虑水平呈低相关,父母按照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来指导儿童的行为。(反之,专制型教养方式,顺从家长的需要,限制孩子的自主权;放任型教养方式,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从不尝试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