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事都有逻辑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关于丁元英的小说情节。这是丁元英出场的一个重头戏,事关他的好友韩楚风在总裁争夺战中应该选择怎样的态度。小说中,对于这一段是如下描写的:

正天集团的总裁病逝,在遗嘱里向董事局提名韩楚风为总裁候选人。前总裁是正天集团最有威望的人物,遗嘱提名的分量可想而知。但提名并不等于决议,两名副总裁是当然的候选人,这使正天集团高层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韩楚风这时并非集团副总裁,只是正天商业大厦的总经理,在他的前面还排着两位集团副总裁。于是,争与不争,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集团内要掀起一场风波的原因。以下是丁元英和韩楚风围绕这件事的一个对话,丁元英委婉地建议韩楚风主动退让。

丁元英说:“这事退后一步让条道儿请两个副总裁先过去,可能胜算要多一些,但不是没有失算的可能。只是事关重大,我担不起这个闪失。”

韩楚风淡然一笑说:“我尚没拿起,谈何放下?”

丁元英自己端起酒喝了一杯,说:“你办事老总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关心的不是老总裁的遗嘱,而是利润。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资历问题,对你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退一步,让两个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他们去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企业必然会蒙受损失,此消彼长,有个比较。当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自然就众望所归了,你才有可能树立真正的权威。否则,你一登上拳台就会促使他们先结成联盟,你很可能是第一个牺牲品。”

韩楚风问:“他们要是不内耗呢?”

丁元英说:“这是文化属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一个智者的出场。

记得我初读此书时,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一口气将该书读完,很是过瘾。说丁元英是一位智者,判断的依据就是丁元英这个人,活得有逻辑。智者与平常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智者能够超越表象,能够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并且依据逻辑来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多讲几句。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的境界分成四个层次。他说,第一层是“自然境界”,活在这个境界里面的人,做事完全由天性驱动,行为完全凭借本能。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活在这个层次里。第二层叫“功利境界”,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定义,处于这一境界的人,遇事往往被“以自我为中心”的盘算所局限,这类人把自我利益看成整个世界的核心,也是他们思考世界的主要视角。

不能否认,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处在这两个境界之中的。公司治理体系要处理相互关系的各种人、各种利益主体,往往也都活在这两个境界之中。本能和利益是驱使他们选择行动的基本动力,作为平常人,这并没有错。但是,既然我们要学习公司治理的智慧,就要力争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点,争取能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境界称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处于这两个境界中的人,能够认识到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自我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分别,他们能够顺应天地运行的逻辑。

我自己的体会是,处于这两个境界的人,就是古人讲的“圣贤”。前者为“贤”,后者为“圣”。丁元英算不算圣贤,我不好断言,但从他不愿意帮助洋人劫掠中国股市的另外一段出场故事看,他是有道德感的。当然,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仅从丁元英为韩楚风出的主意看,他不是简单地被自利动机牵着鼻子走,至少不属于前两个境界。他在这件事上思考问题的境界,显然超越了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他能够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情的本相,不囿于眼前的利益。这很了不起,这种境界和器识,超越了我们绝大多数人。

简单地说,丁元英的话是可以画出逻辑图的。多年来,我都喜欢用画图的方法来评判他人的想法和言论,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文章。有些人的文章是可以转化成逻辑图的,一步接着一步,一句话接着一句话,都是连贯的、演绎的,极少出现连接不上的思维跳跃。而另外一些人,言语宏大,貌似锦绣,却经不起画图。一旦试着去图解,就会发现其逻辑混乱,思想空泛。

《遥远的救世主》虽然是本小说,但其中丁元英的很多观念和言论都可以画出图来,这是我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图,就可以让你顺着作者说了的以及没有说的话,去深入思考,获得更多的启发。

我试着把前面那段丁元英建议韩楚风不争的话,画了一张图,请参见图2-1。

图2-1 丁元英的不争逻辑

这张图中至少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韩楚风去争,最后成为两位资历更高的副总裁联手打击的目标;一个是韩楚风不争,让两个副总裁去争,反而可以后发制人。

一切因果皆起始于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设计。按照图2-1中的线索,各个因素在逻辑上是环环相扣的。场景决定角色的定位和行为,每个角色对自己定位的不同,会引发完全不同的利益诉求。以两位副总裁为例,在不同的场景下,他们争斗的对象是不同的,诉求和行动也会完全不同。这一点,不用多说。

利益诉求的集合,构成了特定场景下的利益结构。在不同的利益结构下,当事方发起冲突的方向和力量会有所不同。而韩楚风作为当局者,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结构,然后在冲突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和成就自己。一句话,韩楚风需要一个“治理机制”(governance mechanism)。

对于韩楚风来说,争与不争,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这两位副总裁及其各自的队伍,在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上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行为也相应地会不一样。而韩楚风和两位副总裁,以及两位副总裁之间的关系,因场景不同,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策略也不同。而这一系列不同的背后,底层逻辑一清二楚:争是不争,不争却是争。

可以想见,如果韩楚风直接就采用“争”的策略,并且能够坐上总经理的位置,那时,他将遭遇两大副总裁、两班人马的全面抵制,将处于权力战场的风暴眼,很难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他的不争,选择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个场景。通过选择场景,改变其他人的目标和诉求,以退为进。这也就是丁元英建议的实质。

我们从图2-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逻辑。把图画出来,复杂决策立刻简化了许多。如何决策已经不用再多啰唆了,用丁元英的话说,关键看哪一个胜算更大一些。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意识到有这样的分析工具,也不善于从细节上去解构一个决策。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在苦思冥想,但始终不得要领。 0yPM1+JE14+Rj92raIwN1/nDFCiCwis/cWOg6mqZ08EY7j4xIk64d55vqegU92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