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博弈架构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点博弈论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建立博弈思维的基本框架。请大家看图3-1。

图3-1 博弈的逻辑过程

在这个图示中,有两个博弈主体:格律诗和乐圣两家公司。假如格律诗公司先行动,乐圣公司后行动,这种博弈有先有后,有时间顺序,叫作“序贯博弈”。我们熟悉的“囚徒困境”,是两个囚徒同时出招,属于“静态博弈”。静态博弈可以有多阶段,描述的是另外的场景。懂得把你遇到的事情,刻画成一个可以用博弈思维去探讨的问题,是一种能力。这一点,我们在书中不展开讲,请大家自己慢慢去体会。

图3-1表明,乐圣公司有两个行动:X行动和Y行动。而格律诗公司希望乐圣公司采用X行动,那么,格律诗该怎么办呢?请一定记住:布局思维的一个要点是把对手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转化的负资源。而博弈思维的要点,则是要学会“站在对手的角度,从后往前想”,英文叫backward induction,学术上的翻译叫“逆向归纳”。

为什么要站在对手的角度呢?正如图3-1中显示的那样,无论你选择了A行动还是B行动,你出完招,就该轮到别人行动了。而别人行动,是基于别人自身的利益去做选择的,要看哪一种行动对他自己更有利。所以,如果用博弈思维,就要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优先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在图示中要从最后一步开始解博弈。问题的核心,是“从后往前想”,或者叫“根据别人的可能反应,去思考自己该怎样做”。

从后往前想,可以把博弈的第一步完全去掉,于是图3-1就变成了图3-2。

图3-2 博弈的最后一步

从图3-2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圣究竟选择X行动还是Y行动,是由它在双方不同行动组合下的收益决定的。也就是说,乐圣公司要选择x 1 、x 2 、y 1 和y 2 这四个收益中最高的一个,然后再确定究竟是采取行动X还是行动Y。如果y 2 是最高收益,它一定会选择Y行动,这是由它的利益最大化动机决定的。

当然,y 2 是乐圣根据它做选择的那个时点所能拥有的信息计算出来的。我们从小说和改编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最后的选择完全是基于误判,而误判来自信息的不完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林雨峰是乐圣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赵青是总经理:

赵青把手里的材料放到林雨峰面前,说:“北京这家公司想订购旗舰套件,只要喇叭和分频器,不要接线柱、接线盒和阻尼板,每月要100套,合同期一年。一家公司一年吃进1 200套,这个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志伟拿不定主意,就把资料托人带过来了。我看了看也吃不准,还是来找你拿个意见。”

林雨峰翻阅了一下《格律诗音箱使用说明书》和《时代音响》发表的《柏林五国专家十款音箱大测评纪实》的文章,笑笑说:“这么老套的招法居然还在有人用,不可思议。这公司还挺能闹腾,什么背景?”

赵青说:“格律诗公司是今年3月份开业的,当时店里只经营音响机架一种产品,总经理叶晓明以前是乐圣的古城代理商。……格律诗公司是由三个发烧友参加和一个女投资人控股的有限公司,四个股东都是古城人,生产基地在古城。

林雨峰问:“格律诗公司已经买走了多少套件?”

赵青答道:“志伟查了一下,叶晓明清理货底时用两对乐圣旗舰调换了6套套件,今年一月又买了30套,一共36套,能做18对格律诗音箱。他们往欧洲发了10对,现在手里还应该有8对。四月份这款音箱在他们店里摆出来了,售价是11 600元。喊价够黑的,欧洲价都喊到3万了。这种1加1的设计够野的,也不怕行家笑话。”

赵青说:“这单生意从我个人考虑,我觉得这个量并不是很大,每月100套只能做出50对格律诗音箱,不应该对咱们有影响。他们毕竟是用咱们的单元,这本身就是对乐圣旗舰的评价和宣传,况且供货权掌握在咱们手里,根据情况随时都可以给他们断货。”

林雨峰沉思了许久,说:“给他们,但不是每月100套,而是一年一次的1 000套。价格上多做点让步,得让他们算下来比每月进100套划算,往1 000套里赶他们。如果是100套的零打碎敲,这单生意就不谈了,他们真想要就到柜台拿零售价去。”

赵青一怔,停了片刻说:“你是说,他们的音箱根本就卖不出去。”

林雨峰点点头说:“中国音箱没有过硬的牌子很难打进欧洲市场,万元级音箱在国内也不可能有规模市场,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市场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回事。如果按每月100套的思路去谈,不管纸上写多少,实际能执行的只有第一个月的100套。100套摊到12个月里每月才划8套,还谈什么价格和特殊要求?给他们1 000套,然后等着他们退货。这是一锤子买卖,但是让咱们给他擦屁股就不是原来的价了。”

林雨峰说:“通知营销部认真策划一下,买进6对格律诗音箱,价格定高点,多要几本说明书,多搞几本这一期的《时代音响》杂志,根据格律诗音箱在欧洲的事实结合咱们的需要撰写推销词,给6个重点城市的直销店每店放上一套,把格律诗音箱当成托儿,把格律诗公司当成乐圣公司的品牌秀。”

看到这里,你就该知道林雨峰做判断、做选择的逻辑了吧。他是依据自己的经验、逻辑和丁元英设计出来的格律诗公司的表象来做判断。很多人在读小说的时候,都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丁元英为什么不把他的整套计划告诉叶晓明、冯世杰,甚至欧阳雪?我以为,就是为了这个博弈,为了让乐圣做出这个致命的误判,他要保密。

有些人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感觉丁元英的话不多,而且都不说透。就算是对格律诗的股东,也不交底。不仅对小股东不交底,连被他拉进来的大股东欧阳雪,也常常不明就里。我个人的看法,这就是做生意的艺术,也算是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部分。在什么场合,话该讲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该交待什么事情,企业的主导者对此必须要有拿捏的能力。 0D/eHcNK2yeUFNBoUKUBMRwegprhMdHrf0au7G+8j9W4B1DIUXY7jiITV6jH4S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