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演变 |
“茶”在文字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是伴随茶的饮用地位和文化地位不断凸显而发生的。人们通常认为“茶”字是由“荼”字演化而来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名称。辞书之祖《尔雅》在《释木》篇中说:“槚,苦荼也。”解释茶,也用的是“荼”字。
唐玄宗编撰的《开元文字音义》,是一部“范本”性质的文字法规,相当于如今的《新华字典》。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曾说:“中国历史上‘书同文’两次,一次是秦始皇,一次是唐明皇。”可见这部字典的意义。但是很可惜的是,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人们目前所看到的应该是学者们将各种散见在其他书籍、刻石等记载中整合并推论的。《开元文字音义》已经明确地把“荼”字去掉了一横,写成了“茶”字。几十年后,茶圣陆羽在编著《茶经》的时候,应该是遵从法律制度,将“茶”字的地位在茶文化圈里确定了下来。《茶经·一之源》记载道:“茶者,……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再来说一说茶的其他四个名字。“槚”(jiǎ),大家都知道贾有“jiǎ”“gǔ”两种读音,而“gǔ”与“荼”音近,所以用“jiǎ”来替代“荼”。但是又因为茶是木本植物,所以又加了个部首。而在《尔雅》中的“槚”,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蔎”(shè),也是茶的别称。其实这个字只在《尔雅·释草》和扬雄的《方言》等少数典籍中出现过,古书上提及是一种香草。“茗”(míng),至今仍还是茶的雅称。“茗”原来专指嫩茶,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时采摘的刚抽芽的嫩芽,也就是一般说的是雨前春茶。“荈”(chuǎn),专指采摘比较晚的茶叶,苦涩味较重。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他的《凡将篇》中有“荈诧”一词,这里的“荈”就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