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创作的文言志怪笔记小说。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纪昀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九年(1754)中甲戌科进士。之后,除1768年8月至1771年6月从军西域,他一直在朝廷任职。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开始落笔,陆陆续续花了将近十年时间写成的。他利用工余饭后、值班闲暇的点滴时间,根据记忆,或者汇集同僚、亲友甚至是杂役佣仆的谈资,拉拉杂杂记载描述,类似当今的“随笔”“微博”之类。全书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组成,共二十四卷,将近1200则。全书各部分之间、各卷之间没有前后承接关联的脉络关系,近1200则笔记之间也没有内容上的联系,就是想起来了就写一段,有时间了就写一段。这种著述方法,无意间符合了如今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因此《阅微草堂笔记》被大众认为是最适合零碎时间阅读的书。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教化民众,于是他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主张实录,反对虚构,反对文学意义上的创作。作为考据家的纪昀,写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记录了别人的转述,而且以转述为主。他努力坚持写作初衷,几乎每一则笔记都标明故事来源。有的故事,纪昀认真考据,找到了出处;也有一些故事,并非转述者亲身经历,不过是传闻而已,其实来源多半还是《太平广记》等等志怪小说。按理说,纪昀认真考证应该能够查出源头,但是因为在转述的过程中讹传为某人的亲身经历,而且可以用来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纪昀也就信以为真了。说到底,《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主题先行”的道德教科书。

纪昀是清代乾隆年间统治集团的高层成员,他又是为了宣传儒学精神而写作,因此《阅微草堂笔记》有着浓重的官腔。可是,纪昀写得最多的,是生活中的种种琐屑小事,说家长里短,写家里的“一地鸡毛”,记邻里的飞短流长,床帏秘事、妻妾争斗亦无一不写;他骂官员,骂文人,骂仆人,骂庸医,骂屠夫,批评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不一,骂他们做人没有底线。通过这些笔记,揭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阅微草堂笔记》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要特点是“志怪”,就是记录各种怪异和灵异事件。“神道设教”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机制,纪昀生活的年代,鬼神观念深深植根于民众,而且当时志怪小说盛行。这本书出炉的背景是“严肃的创作目标 + 民众的心理基础 + 读者的阅读需求”,正好顺应了大众的接受习惯,因而本书一出,立即受到热捧,据说京城曾经为之“纸贵”。就是在当今中国,纪昀揭露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的社会现象和官场内幕,依然有着积极的认知意义。

但是,因为纪昀是封建朝廷的高官,是封建社会末世的世故老人,《阅微草堂笔记》中也因此有一些不适合现今青少年阅读的内容。针对以学生为主的读者群,目前这个选本摒弃了涉及性爱的篇目,尽可能摒弃了鬼神占比重大的篇目,尽量避免涉及男女情爱的内容,尽量避免宣扬陈腐气息过重且具封建观念的篇目,其实也就是剥除了纪昀迎合当年时尚的内容,是一个相对比较干净的选本。为了方便阅读,每一篇纪昀原作之后,有注释和译文,还有简短的评点。希望读者喜欢这个选本,欢迎专家批评指正。 QM6cPNzfSpiKiMXakCqZDaiotaRdozrPzZfYutjUlIlm4ivZgXqSHQrm3fgcPP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