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建议

◎以审美之心去读志摩之诗

现今时代,我们已不再是“文盲”,但是不是“美盲”呢?很难说。诗歌是文字的艺术,它需要我们带着审美之心去阅读,同样在诗歌的阅读中又会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让我们的心灵诗化、美化。诗歌艺术犹如甘露,可以润泽和丰盈我们的心灵,可以使我们增强对语言文字和世间的真、善、美的感知和感悟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与情思。

那么怎么读呢?钱理群在《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中指出:“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对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做着努力的尝试和实践。他比较注重形式的优美,对语言艺术有着特殊的偏好,但他更注重用冷静又激情的头脑思索如何用语言来抒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灵动而洒脱的感触和情怀。以《再别康桥》为例,首尾两节诗运用的意象是“云彩”,但所复现的画面稍有不同,更增韵致,在这样的回旋中,诗中情感高潮在“轻轻”“悄悄”的节奏中缓缓而至,将那种难以言状的惜别之情产生余音绕梁、回荡不息的效果,也勾起我们对于别离之个性感触。我们读志摩的诗,要注意他对于意象的选择、对于“三美”理论的践行,并通过知人论世、联想与想象等,慢慢品读其味。我们可以通过“意象选择”“语言运用”“韵律节奏”“结构安排”等进行整本书的主题阅读,在徐志摩的诗歌品读和探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转化成自己的情感内存。

◎以诗意触碰志摩之诗意

要养成撰写读诗批注的习惯,阅读诗歌作品可以多多进行圈画、批注评点。诗歌的批注评点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字词、意象的阐释和诗意的概括,可以是艺术特色的赏析,可以是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可以是比较对读(和徐志摩的诗歌或者其他诗人的相似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和诗人进行对话……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尝试从自己最喜欢的诗或者最有名的诗(比如《再别康桥》《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做起,从多个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慢慢由少及多,由粗到精,由一般的表达到诗意的表达。

要尝试用诗意触碰诗意,就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说的:“读诗就是再做诗。”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其实却道出了现代诗品读的真谛。比如徐志摩是一个酷爱自然的诗人,他喜欢亲近大自然,他对自然中的山川、草木和鸟兽,甚至是周遭的一切都细致观察,从中获得灵感和感悟,我们可以读他的《朝雾里的小草花》《春的投生》《两个月亮》《黄鹂》等诗,读完其中一首诗,尽可能做到读写结合,双管齐下,可以用散文的笔法转写,表达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可以用一首诗表达你对同一个自然对象的观察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现代诗的大门就容易打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且还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体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以个性化视角读解志摩之诗艺

诗歌的整本书阅读可以进行一些个性化主题阅读。我们可以在立体的、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调动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产生思想的交锋和碰撞,从而丰富知识,放飞心灵,启迪智慧。

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独有的诗味至今仍然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们一直在寻找着其中深层的原因,也在探索着徐志摩诗艺的独特性。徐志摩讲求诗歌语言的华丽和色彩感,在诗歌意象的运用和组接中给人如同电影般视觉上美的享受,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电影蒙太奇这一个性化的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徐诗呢?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艺术门类多姿多彩,且共融共通。比如徐诗中经常将他在大自然捕捉到的意象通过蒙太奇加以并列组接,产生一种隐喻的效果,新鲜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特有的情感。我们以《朝雾里的小草花》一诗为例,诗中运用了“野花”和“花蛾”两个意象,给予了两个特写镜头:一个是小玲珑的野花上含着露珠,一个是一只花蛾在黑夜里飞翔。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满感惆怅在蔓草丛中过路的主人公“我”。这样一种隐喻式的蒙太奇组接,使诗歌骤显别致生动,诗中所传达的意义也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人生短暂,要不断追求光明,追求美好。我们如果从积累式、复现式、对比式、隐喻式和思维式等语言蒙太奇视角审视徐志摩诗歌,会别样地发现徐志摩在诗歌中组合自身生活和艺术体验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徐诗重视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而在于通过类似于蒙太奇的思维在其独特诗艺营造的话语空间中真诚而自由地抒写,创造完美的情感逻辑。 D6KBOrPxZJJemKgj4/Md5du7p0RrdsuD9v/YbCMXX1f53V+EvqC5MuZd0HGW9v3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