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唯我独尊

汉成帝和汉哀帝都没有留下子嗣,新君的人选范围便上溯为汉元帝的所有后代。

汉元帝生有三个儿子:王太后生下汉成帝;傅太后生下定陶王刘康,刘康早逝,其子刘欣继成帝位,是为汉哀帝;冯昭仪生下中山王刘兴,刘兴同样早逝,留下年仅9岁的儿子刘箕子。

单从血缘关系上来推断,刘箕子无疑是新皇帝的最佳人选。但这位最佳人选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年纪太小,尚处于幼年。叫他来君临天下,还得等上十年的岁月。

然而这个致命弱点在王氏家族眼里却是“绝对优势”。只要立刘箕子为皇帝,就能取得对朝廷的绝对控制权。

此时朝中上下都被王氏家族把持住了,因此刘箕子上任也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历史其实挺有趣儿,仿佛有汉元帝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操纵着皇位的传承,在他一生中最钟爱的三个女人中来了个“轮回”:先是王氏的儿子刘骜为汉成帝,然后是傅氏的孙子刘欣为汉哀帝,如今轮到冯氏的孙子刘箕子来坐皇位,是为汉平帝。

汉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因此,大司马王莽理所当然地成了朝中的首辅大臣。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这些年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广施恩惠,无非就是想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马上来了个“四步走”,不出半年,便让自己登上了“唯我独尊”的权力顶峰。

第一步:大打亲情牌。

王太后是王莽的靠山,也是他手中的“王牌”。但随着王太后的专政,这张王牌无疑又成了他通往最高权力道路上的“羁绊”。王莽是聪明人,他知道饭得一口一口吃、夺权大计更得一步一步来这个道理。对太皇太后手中的大权,王莽没有选择“强夺”,而是选择了“巧取”。王莽先是让群臣请求王太后,以辅政幼主有功,封他为“安汉公”。不久,又设计说服王太后把他的女儿立为汉平帝的皇后。为独揽大权,王莽又指使爪牙上疏,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躬亲了。这样,太皇太后一高兴,就规定以后唯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这样,王莽乘机大肆培植亲信,清除异己,权力急剧膨胀。

身为王莽橡皮图章的王政君,痛快地在一次次的奉承中,将递来的诏书“啪啪啪”地盖上玉玺,只要她手中还握着玉玺,只要朝中还是她王家的人当政,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至于她手中的实际权力,已经不知什么时候在王莽一次次递上的诏书中暗暗转移了,她却是毫无觉察。

第二步:剪除羽翼。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王氏在朝中一统江山后,窝里斗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局面了。王莽非常清楚,在王氏家族中论资历他是没有半点儿优势的,因此,如何打压王氏家族其他“危险股”成员也成了重中之重。

王谭之子王闳是个“性有智略”的人,在当年的未央宫麒麟殿宴会上,他竟然敢当着众人的面顶撞汉哀帝。

面对“危险股”,王莽采取的办法是迂回战术,先提拔前首辅王音之子王舜为车骑将军。然后,重用自己的另一位堂弟王邑(王商之子)。

有了王舜和王邑两人的支持,王莽才向王闳下手,将他外派为东郡太守。据说王闳出任东郡太守之后,因担心被王莽迫害,常常把毒丸系于手内,随时准备自杀,以求一个全尸。然而,王莽的迫害一直没有到,王闳提心吊胆地苟活了十六七年。王莽覆灭之后,唯独王闳因祸得福,保住了宗族老小的性命,这是后话。

第三步:挟持孔光。

在汉哀帝时,孔光因为不识时务,反对董宏的并尊构想,结果被傅太后一网打尽,回家种田去了。其后,随着傅太后的去世,汉哀帝又把孔光召来任光禄大夫。也许受这次风波的影响,孔光再入朝为官时已经“识时务”得多了。

孔光当年在做御史大夫时,董贤曾在他手下做一名御史官。等到董贤做了大司马,与孔光并列为三公,汉哀帝便让董贤登门拜访这位父辈的老上级,为他争取人气上的支持。

孔光知道汉哀帝对董贤的感情,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家,便在获知董贤来访时,早早地穿戴整齐站在府门外迎候。董贤的车骑到达后,孔光便退入府门迎接;董贤进入孔府中院门,他便退入房门里;董贤下车时,他便又从房门内出来拜谒。

这样的礼仪已经远远超出了迎送同僚的规格。

董贤回去后向汉哀帝提及此事,汉哀帝大喜,当即拜孔光的两位侄儿为谏大夫和中常侍。后来,随着王嘉的死去,汉哀帝任孔光为丞相。

此时王莽意识到,仅仅亮出王太后的“王牌”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把名儒孔光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才能收揽天下儒生之心。

王莽一方面处处优待和尊敬孔光;另一方面,积极收编孔光的女婿鄄邯为己用,把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令提拔为侍中兼奉车都尉。

奉车都尉与驸马都尉类似,都是掌管宫中车驾,都是皇帝的近侍官员,俸禄与列卿、郡太守相同,均为两千石。鄄邯在孔光面前扮演的角色,颇似王舜之于王太后。王莽如果需要打击哪位官员,便自己先起草好奏章,然后交给鄄邯,让他打着王太后的旗号,去找孔光出面上疏弹劾。孔光惧怕王莽的权势,自然不敢拒绝。王莽则提前做通王太后的工作,往往孔光的奏疏报上来,便会顺利获得通过。

第四步:排除异党。

除去了王氏内部的“危险股”王闳后,王莽眼里还有一个“危险股”——何武。

何武早年虽然是受王氏家族王音和王根的举荐发迹的,但在汉哀帝时,便以顺风倒的态势倒向了当时风头极劲的傅氏外戚集团。

何武是四川郫县人,兄弟五人都在郡中为官。何显仗着自家的权势,常常偷税漏税。一个名叫求商的掌管赋税的官吏要将他依法逮捕。何显大怒,欲伺机报复求商。何武却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做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正应该这样吗!事后,何武还专门找到蜀郡太守,举荐求商为太守卒史。当地官员百姓听说此事后,都叹服何武的气量和胸襟。

后来,因为太仆王音的推荐,何武出任扬州刺史,九江太守也在其监察范围内。当时的九江太守是赫赫有名的大儒戴圣。戴圣和他的叔父戴德均以研究礼学见长,并形成了独立的学说体系,成为今文礼学的大师。今本《礼记》便是在戴圣的解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戴德号称“大戴”,戴圣则称“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应该说“小戴”这个人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依法行政,不依律对囚犯进行判决。

前任刺史认为戴圣是个大学者,便处处宽容和忍耐他。等到何武做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发现了多宗审判不实或量刑不准之处,便向戴圣下发整改通知。但戴圣却对刺史部的要求置之不理,还不屑一顾地说:“何武一个毛头小生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这简直是给我添乱嘛!”

何武没有进行反驳,而是选择了派人暗中搜集戴圣的罪证,然后把“铁证”放到他面前。戴圣又惊又怕,为了保全名节,他很识时务地选择了主动辞职。没过多久,他又被征为博士,重新入朝为官,便在朝臣中四处说何武的坏话。何武听到这些,却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官府捕获,拘囚在庐江。戴圣以为儿子这一次必死无疑。但是,何武考虑到戴圣儿子是“从犯”,只判了他“有期徒刑”数年,并没有把他送上断头台。

这件事之后,戴圣对何武敬佩有加,专门登门拜访,以谢其恩。

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好举贤任能。做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

何武属于这样的人,在位时不声不响,总在潜移默化之间把自己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没人感觉得到他的重要性。只有在离任之后,人们才发现许多事情离不开他,便又常常怀念他。

王莽眼里自然容不下这样一位颇有声望、正直刚毅的人物,于是,他没有丝毫手软,找了个理由就让何武回家抱孙子去了。 3EeiBN7pI3lU5HISXZemsxLFyY424YgyZDuA0tUp8FkGuWUQCtYDbozPgdx2Qa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