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跋扈将军梁冀

东汉末年,国力严重衰退,内忧外患,梁太后这个“执政者”并不好当。

于外,西北的羌人、北方的鲜卑及一些边境少数民族趁着东汉政权动荡不安,防备松懈,隔三岔五进行“打草谷”,弄得边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于内,各级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成风,他们层层剥削,巧立名目,加倍地榨取百姓,弄得整个国家“赋敛烦数,官民困竭”。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全国出现内忧外患时,接着便是天灾人祸。

中原一带出现了大面积的旱灾,原本就被官吏剥削得“水深火热”的民众,更是雪上加霜,没有粮食,饥饿如影相随,使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人吃人已不是奇事,而是常事。正在这时,全国又出现了大面积的瘟疫,瘟疫如山洪暴发般袭击着毫无防御能力的穷苦百姓。也正是因为这样,死亡已不是畏途,活着才是奢求和奇迹。

眼看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执政者”梁太后本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原则,来了个“抚民两步走”:

第一步:派遣“抗瘟救灾”的使者到重灾区,对灾民进行精神抚慰和物资援助。

第二步,减刑立法,改善民生,厉行节约。

当然,梁太后这样做所付出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千方百计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时也为自己留得了“身后名”: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梁太后的美名却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玷污了,这个人便是梁太后的亲哥哥——梁冀。因为在册立汉质帝过程中,梁冀再立新功,因此更得梁太后器重。而梁冀却是个“久经考验”的老油条,得势更加不饶人,可用十六个字来形容:骄横自恣、花天酒地、无所不为、无恶不作。

对此,梁太后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她也拿梁冀没办法,谁叫有血脉相连之情呢?总不能因此而大义灭亲吧。

然而,有一个人对此却义愤填膺,众人不满,只能敢怒不敢言,而这个人却是敢怒敢言。这个人便是汉质帝刘缵。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刘缵人小志大,胆识更是过人,他对梁冀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

本初元年(146)六月一例行次朝会,梁冀目空一切地在百官面前大侃特侃自己对于国家的丰功伟绩。这时,一向乖顺温和的“傀儡皇帝”汉质帝突然大声说:“你的确很强大,很自大,因为你叫跋扈将军。”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这时的梁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刀子般的眼神扫过众人脸庞。众人心中一凛,都不敢再笑也不再言语了。最终,梁冀对汉质帝“封赐”跋扈将军这个称号的反应是:怒发冲冠,拒不接受,拂袖而去。

祸害就此留下。

气急败坏的梁冀马上上演的是更高难度的“拆台”。是啊,对于梁冀来说,他怎么也没想到汉质帝居然敢当众让他难堪。既然给你平台你不要,走出皇宫台阶的他马上找到他的“后台”——梁太后。然后说了这样一句冷冰冰的话:我要杀死汉质帝。

对此,梁太后选择了沉默。是啊,汉质帝的所作所为,“垂帘听政”的梁太后在屏障后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打狗都得看主人,你汉质帝“打”梁冀,那就等于打她这个太后,这个真正的执政者。如果放纵下去,不知道明天汉质帝还会干出什么事来。她需要找的皇帝只是一个乖顺听话的傀儡皇帝而已,是一个摆设,一个花瓶。

鲁迅先生说:“对于一些纷争,沉默是最好的回答”。梁冀认为,太后的沉默就是默许。

汉质帝和梁太后原本是应该一个沉默一个不沉默才对,现在突然反了,一个爆发了,一个却沉默了,这是逆天了。

显然,更为逆天的事还在后面。这次逆天事件的制造者就是梁冀同志。他接下来上演的是“屠龙表演”。

别人屠龙是用剑,梁冀反其道而行之,觉得用剑目标太大,容易暴露身份,留下千古骂名。他选择的道具是毒。

当然,如果拿一杯毒酒叫汉质帝去喝,这就缺乏技术含量了。结局和拿把剑对着汉质帝就是一剑没有多大区别,显然这只是莽夫的做法,不是智者的做法。

梁冀作为堂堂“摄政王”,自然不是傻子,他在选择用毒作为道具时,还选择了另一样道具,那就是煎饼。分开时,是两件道具,而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食物了——毒拌饼。接下来就没有什么悬念了,汉质帝吃饭时吃了梁冀的毒拌饼后,很快便毒性发作。

情知不妙的汉质帝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火速传召御医。二是传太尉李固火速进宫。

接到汉质帝的传唤后,李固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宫中。

“朕中毒了,如之奈何?”汉质帝面色铁青地说道。

“快传御医进殿。”李固道。

“御医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一旁的梁冀说着,假惺惺地对汉质帝嘘寒问暖。

“不能再拖了,救人要紧。”李固一把抱起汉质帝就往外走。然而,他刚走到门口,慌乱而匆匆的脚步就停下来了,因为汉质帝已经头一歪,气绝身亡。

汉质帝死后,梁太后和梁冀召集三公以下百官进行一次民主测评会——商议册立新皇帝的事宜。

会议开始后,很快出现了两位热门人选。

第一位热门人选是曾经到洛阳“一日游”的清河王刘蒜。

拥护刘蒜的代表人物是以李固为首的“拥皇三人组”。

理由是:刘蒜是汉质帝的堂兄,血缘最亲,年龄最长,品德最好,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立为嗣。

第二位热门人选是蠡吾侯刘志。

拥护刘志的是以梁太后和梁冀为首的梁氏集团。

那么这个蠡吾侯刘志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汉顺帝时,刘开上疏,希望把蠡吾县分出来分封给儿子刘翼,汉顺帝批准了。刘翼死后,刘志袭爵位为蠡吾侯。

刘志拥有高贵的出身——“侯爷”,长相又俊美——岂一个“帅”字可以形容,且性格又好——温柔敦厚。结果蠡吾侯刘志很快就被梁太后相中,想把妹妹梁女莹嫁给只有15岁的他,并且很快派人把“红绣球”抛给了他。

面对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刘志自然高兴得屁颠屁颠地从封国赶到了洛阳,准备抱得美人就归。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刘志人刚到洛阳,还没抱得美人,却先被“老太婆”抱住了。这个“老太婆”就是梁太后。梁太后“抱”着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想请你当皇帝,你愿意吗?”原来,梁太后和梁冀商量后,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把刘志这个准妹夫抱上皇帝的位置。原因有四:一是经过了冲帝、质帝两位少帝的折腾之后,梁太后和梁冀都觉得玩累了,如果再立幼童为帝,不仅刘氏嫡系中难找合适的人选,还难保证不出现第二个像刘缵一样的人。二是这个刘志才15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比较容易控制。三是刘志早已是内定的准妹夫,准妹夫当了皇上,妹妹自然就是皇后,这样为梁家增加了一道保险,到时自己退休后,梁家还可以继续以外戚的身份专权。四是梁氏兄妹上次没有选立清河王,这次决不能重立。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志时来运转了,成了梁氏兄妹拥立新皇帝的不二人选。

然而,不识抬举的李固等人却坚决要拥立刘蒜为帝,这让梁氏兄妹也很为难,鉴于形象的需要,他们都没有参与李固等人这场辩论赛,而是找了一些枪手去参战,说出的无非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之类的理由。

然而,这些枪手显然不是李固这些正规军的对手,只见李固大声疾呼地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梁氏枪手顿时无言以对,眼看辩论呈一边倒之态势,梁太后于是朝梁冀使了一个眼色,梁冀于是“怒气冲冲”地宣布:此事从长计议,退朝。

梁冀的苦恼并没有维持多久,正当他一筹莫展,苦思对策时,一个人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所有的烦恼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并且发出了“何以解忧,唯有曹腾”这样的话语来。

老谋深算的宦官曹腾猜透了梁冀的心事,看准了时机,于是就在当天夜访梁冀。他作为宦官势力的代表,以利害关系去说服梁冀,要当机立断,立刘志为帝。

中常侍曹腾在朝中的名气一点儿也不输于李固等人,原因是他拥有三大特点:一是宦官身,这个不用解释,很容易理解;二是心智高,可用老谋深算来形容;三是子孙强,他是曹嵩的养父,后来鼎鼎大名的曹操的祖父。

曹腾曾与清河王刘蒜打过交道,刘蒜对他轻蔑无礼,因此他对刘蒜很反感。他此时夜闯大将军府,当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劝梁冀要当机立断,立刘志为帝。并且陈述了利害关系:“将军累世为皇后至亲,统摄万机,并且宾客又那么多,又颇多过失。清河王严明,假如他即位做皇帝,那么将军受祸的日子必定不会远了,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

曹腾的话字字千斤,敲在梁冀的心坎上。他何尝不知道曹腾所讲的这层利害关系,只是碍于群臣异议,一时还难以决断。经曹腾这一番煽动,终于让梁冀下定了决心。在梁冀的安排下,第二天又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还是老调重弹:册立新皇事宜。这次,梁冀充分发挥“专横跋扈”的特点和优势,会议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架势。

“同意册立刘志为天子的请举手。”梁冀声如巨钟地喝道。

朝中文武大臣见状,慑于梁冀的淫威,哪里还敢再“沉默”,都选择了举手支持。

“尔等不举手,那就是代表不同意了。”梁冀指着李固及其嫡系之人怒道,“少数服从多数,尔等不同意又如何?”

“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李固人马中的胡广和赵戒眼看势头不对,马上来了个“见风使舵”。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才是俊杰嘛。”梁冀说着,脸上露出笑容,眼中闪出狡黠的笑意,盯着还兀自苦苦支撑的两根独苗——李固和杜乔。

“无论才华、人品、威望,刘蒜都比刘志强上百倍,为什么立亲不立贤呢?”李固怒道。

“刘志没有继承皇位的能力。”杜乔同样进行了最后的反驳。

面对李固和杜乔的“咄咄逼人”的反击,骄横不可一世的梁冀,当然恼怒得很,他直接厉声宣布“罢会”。

一条道走到黑的李固还是充分发挥不灰心不气馁的作风,以写信的形式对梁冀进行“最后的劝说”。梁冀非但对他的劝说无动于衷,反而为了排除李固对他的干扰,连发言权也不给他了。他串通梁太后罢免了李固的太尉。

让你变成一介布衣了,看你还玩什么花样。

果然,李固被罢后,梁冀便迫不及待地把蠡吾侯刘志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刘志就是汉桓帝。

此番定鼎,又是兄妹联手,一唱一和,定策禁中,结果仍是梁妠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这是她在汉顺帝以后的第三次临朝。 dcDt6RQplRvZf+p1kcGb2jUihyk8gBy3lgFGRfnaUBXyfz2FkYBwN1OIMTABP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